六安市委编办扶贫先扶志 润物细无声

访问次数: 1414        作者: ahjgbzw                发布时间:2020-10-22

[字体: ]

    扶贫先扶志,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于重视扶贫过程中文化对人心的浸润和感召。近年来,六安市委编办及驻村扶贫工作队坚持扶贫和扶志、扶智结合,同扶勤、扶德并举,形成良好的“精神扶贫”氛围,有效地提振了贫困户的精气神,激发了他们改变贫困面貌的干劲和决心。

    贫困户带头在拆迁合同上签字,支持水库建设

    程立怀老人家住桃源河村河心组,是五保贫困户。由于桃源河水库开工建设,程立怀老人的家刚好在水库移民拆迁范围内。刚开始,大家对程立怀老人是否同意拆迁抱有很大顾虑,因为老人年纪大了,故土难离,同时,老人还是老上访户,经常性上访,老人家能不能签字,拆迁工作人员心里都没有底。等到签字那天,没想到程立怀老人第一个在拆迁合同上签了字。他激动地说:“村里给我盖房子,对我这么照顾,徐明书记还亲自到我家给我烧饭,这次拆迁,是大事、是好事,我要支持村里工作,我带头签字!”原来,在2019年,村里通过危房改造项目为老人建了新房,搬家当天,第一书记徐明同志带领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一行前去道贺,并亲自下厨为老人烧了一桌饭菜,老人为此感动不已,始终牢记在心。驻村工作队的真情,赢得了老人的真心,在重大项目建设面前,程立怀老人毫不犹豫地带头签字,舍小家、为大家,众人交口称赞。

    贫困户自愿登记捐献遗体,彰显人间大爱

    在一次走访中,贫困户贾关华对到访的扶贫工作队吐露了埋藏在心底很久的心愿。她是桃源河村龙庙组的一名贫困妇女,家里有一个聋哑大哥,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屋漏偏逢连夜雨,原本就不富裕的家庭在2019年又遭遇了不幸,贾关华在体检中检查出身患丙肝、甲减,由于部分药物不在报销目录,高昂的药费让这个贫困家庭的生活蒙上一层阴影。扶贫工作队知道情况后,立即为贾关华争取临时性救助,申报公益岗位,并且经常性走访,鼓励其重拾信心。在经过系统治疗后,贾关华的病情逐渐好转,身体逐渐恢复。工作队的真心帮扶让贾关华一直心存感激,总想以自己的方式回报社会,于是便萌生了捐献遗体器官的想法,“我没什么文化,对社会做不了什么贡献,我想捐赠遗体,把能用的器官都捐出去!”一位普普通通的妇女,在享受扶贫政策带来幸福生活的同时,不忘传递爱心,回报社会,用朴素的话语、无声的行动彰显了人间大爱。

    贫困户给帮扶单位写信,感谢无私帮扶

    汪德志老人早年家境贫寒,一生未娶,孤苦一人,在党的扶贫政策关怀下,在扶贫干部的无私帮助下,生活有了很大改善。一件件、一桩桩暖心事老人始终铭记在心,每次只要路过村部,老人必会上楼和扶贫工作队同志们打个招呼,叙叙家常,每逢节假日,老人定会打上一通电话向同志们问声好。近日,他还专门给帮扶单位写信,深情回忆了扶贫工作队平日里对他的帮扶,包括日常生活中送衣送物,嘘寒问暖,定期上门送书送报,以及帮助老人搬家等情况,在信里,老人向市委编办表达敬意,向扶贫工作队表示感谢。他写到:“六安市委编办派来的工作队,有知识、有文化、有水平、政策性强,在扶贫工作中做出了优异成绩…向六安市委编办领导致敬、致谢!”字里行间无不流露出老人的感激之情,体现了贫困群众与选派干部的鱼水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