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档案
朱务平(1899—1932),原名朱焕明,号镜秋。1899年10月25日出生于濉溪县临涣镇朱小楼村一个农民家庭。 192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5月,作为党代表,出席在武汉召开的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8年8月,任中共蚌埠特支书记。在蚌埠地区工作期间,该地区的工运、农运、兵运、青运、学运和妇运都有了较大发展。 1931年6月,担任中共长淮特委书记。
“我的爷爷就是从这个小院子走出去的。他从上学的时候开始干革命,并且成了淮北地区的第一位党员。他的红色足迹遍布淮北、蚌埠、徐州等地。即使是在被捕后,他在狱中依然同敌人进行着顽强的斗争……”
濉溪县委党史研究室主任陆建介绍,1917年,朱务平进入宿县第二高等小学读书。受先进思想和进步刊物的影响,他投身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五四运动爆发后,朱务平在临涣成立学生联合会、教职员联合会,声援北京学生的爱国行动。1922年1月,朱务平同刘之武、徐风笑等人一起成立了以“求得真知识,改造恶环境,推翻旧制度,实现真人生”为奋斗目标的青年进步组织群化团。群化团鼎盛时期曾发展到1000多人,遍布皖鲁苏三省,是各地党团组织领导下的重要青年进步团体。
1924年6月,在徐州培心中学读书的朱务平经吴亚鲁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后,朱务平受党的指派回到家乡临涣,进行革命活动。他先后发展徐风笑、刘之武等人入党,建立了中共百善小组、中共临涣小组、中共临涣特别支部、中共宿县(临涣)独支以及临涣区委、濉溪区委、百善区委等党组织。同年秋,朱务平还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创建临涣区农民协会,这是安徽省较早建立的农民协会组织。临涣区农民协会的成立,推动了宿县农民协会的建立和农民运动的发展。
1928年8月,朱务平任中共蚌埠特支书记。 1931年6月,担任中共长淮特委书记。当时,长淮各地党的组织均遭到严重破坏。朱务平在艰难的条件下恢复和发展党的组织。 “白天他和大家一起出门挣钱,拉过黄包车,当过搬运工,夜晚还要在昏暗的油灯下刻印特委的机关报《红旗报》和革命传单。 ”朱务平的侄孙朱宝说。
朱务平在蚌埠地区工作期间,中共党员人数由36人发展到580人。蚌埠地区的工运、农运、兵运、青运、学运和妇运也都有了较大发展。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