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税改后乡镇政府角色转换

访问次数: 4225                        发布时间:2008-03-21

[字体: ]

南陵县弋江镇党委书记、镇长

潘怀中

2007322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工作中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过去所谓的中心任务是“三要一派”,即要钱(征收税费)、要粮(粮食定购任务)、要命(计划生育)、派大锹(水利兴修),现在是落实党和国家惠农、利农政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如何完成这一角色转换,这里谈一点粗浅看法。

首先,要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为主兼有管理责任型政府转换。

乡镇处于基层直接面对群众,农村有句俗语“阎王老子好见,小鬼难缠”,虽不恰当,但就基层政府与群众关系而言,有几分形象,农村老百姓看见的是乡、村干部,乡村干部的形象,就代表党和政府的形象。他们常说“上面是好的,就是乡镇这班和尚念歪了经”。其实不然,过去乡镇政府承担征缴各种税费,是为了完成上解任务的需要,乡镇干部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常年挨家挨户“磨嘴皮子”,有时十几个干部为了一户任务,也就几十元钱,不收不行,工作不平衡啊,这家不收,其他农户更不会交。就这样常年“磨牙”,偶而会发生口齿吾 ,甚至动粗。好了,现在税费不收了,中央政府还对农村给予这样那样的补贴,老百姓当然欢迎,乡镇政府也就“解放”出来了,“解放”了,一个乡政府几十名干部干什么呢?象我镇机构改革前是四个乡镇合并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共有180名干部,改革后,经过分流仍有110名干部,因为不要收税费了,这些人分别回到自己岗位,你是农业服务中心就在农业服务中心,你是计划生育中心就到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干你的本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再也不象过去,4月份“计生突击月”一来,大家“大呼隆”一起上,管它懂不懂,有没有执法权?都是政府干部,都是为党委和政府干事;7月份税费任务来了,又一齐上……。现在你是水利水保站的,清明节前你就要每条渠道,每个排灌站去察看察看,哪些地方需要整修的赶紧落实整修,确保春耕生产。这就是税改后,特别是深化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的明显特征,当然乡镇政府仍然承担着社会管理的责任,象农村规划建设,城镇精神文明创建,公共设施的管护仍然需要乡镇政府承担。

第二,努力改善服务环境。

有人说:税改后乡镇政府可以不要了,笔者不敢苟同。象我镇11万人口,32个村(居)委会,境内大小圩堤55公里,防汛抗洪任务相当繁重;镇内规模以上企业十余个,需要协调、服务的工作相当多,乡镇政府不是无事可做,而是事做不完,需要分轻重缓急。税改后,我觉得工作重点要放在改善服务环境上。改善服务环境要做到四点:一是干部要完成角色转换。不能象过去我要你老百姓做什么、做什么……,而是我要为你老百姓做什么、做什么……,这要通过教育,提高认识,才能达到。二是要有明确分工。过去干部“大呼隆”,人人都是计生专干、人人都是治安员、人人都是税收征管员,这不行,而是通过机构改革,根据干部业务技能,把干部明确到相应岗位,明确责任,明确工作任务,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促成干部角色转换。三是要建立公共服务平台。干部分工归口了,人人须学习并精通业务,为老百姓服务没有章法,是容易让老百姓误解的。象我镇每年申请建房的有几百户、上千户,建设办就几个人,今天去了你家,就去不了他家,没有及时去的人家肯定有意见,认为人情未到,其实是没有安排好。如果建立一个便民服务中心,把所有涉农服务和为企业服务的事项纳入中心,乡镇有权直接办理的,给予承诺,直接予以办理,不能办理的给予承诺,全程代理,这样群众就会满意。四是要坚持经常性走访群众。过去挨家挨户收钱收粮,每家每户情况都清楚,群众的要求虽然解决不了,但最少做到心知肚明。现在不收钱不收粮了,连兴修水利也是机械化,老百姓心里想什么,有什么困难,乡镇干部不一定完全清楚,老百姓的需要你不清楚,你怎么为他们服务呢?往往是“热脸蹭了冷屁股”,好心办了坏事。就象过去流行政府大包大揽的情况,乡镇政府要农民种这个、种那个,结果种了市场不要,乡镇政府成了农产品收购站,老百姓还不领情,要改变这种状况,乡镇党委、政府要建立走村入户工作机制。这样,国家政策在农村落实怎样,群众满意不满意,就能及时掌握,改善服务方式,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三、着力完善公共服务设施。

税改后,中央加大对地方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乡镇政府要抓住这个大好机遇,合理规划好新农村各项建设,要把上级的资金用好,用足,用到位,确确实实地为老百姓办成几件事。主要是,一要抓好兴修水利工作。圩堤兴修、排灌站的兴建与维护、渠道的维护等这些一家一户办不了,也办不好的事,必须由乡镇政府来承担,做好了才能确保农业旱涝保收;二要推进“村村通”工程,道路要通,有线电视要通,这些都是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乡镇政府在这些工程中要起到宣传、组织、协调的作用,宣传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组织好近期规划和远期规划,督促工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协调在工程施工中的各种矛盾,如清障、拆迁、水系改变等。三要实施好改水改厕及农村沼气工程。这些工程是国家推动新农村建设,树立乡风文明中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乡镇政府必然担负起这个责任。四要完善城镇各项配套设施。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中心集镇规模越来越大,集聚的人口越来越多,二、三产业也有一定的发展,这就要完善的城镇配套设施来保证中心镇的健康有序运转。乡镇政府必须尽快适应这一变化,拿出相应对策,对城镇公共服务设施,既要有一个长、短规划,又要投入一定资金建立相配套的设施。同时要加强对城镇管理工作,才能促进城镇的发展。

第四,社会稳定是乡镇政府永恒的主题。

农村稳,天下定。乡镇政府承担着维护农村稳定的主要责任,税改后,乡镇政府更有能力做好这方面工作,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大量的工作可做,农民工外出务工后留守族问题、农村“4050”就业问题(农业机械普及,40岁—50岁农民外出务工没人收,在家田地少无事可做),农村赌博问题、婚姻财产纠纷问题等等不一而足,合理调整好学校布局,解决好儿童上学接送,有计划推进寄宿学校,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加强治安巡逻,搞好群防群治,是创建“平安乡镇”重要方法;发展二、三产业,引进外资创办乡镇级工业区也能够解决“4050”农村劳力剩余问题;完善土地承包,让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或让土地经营权作价入股参入市场运作,让土地这个重要生产资料变活,让一部分农民全力经营土地,实施农业产业化,让一部分农民脱离土地,转变为产业工人,这样才能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保证农村社会稳定。

第五,发展农村经济是乡镇政府推动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

农村税费改革后,乡镇政府从征粮征税费的枷锁中解脱出来,但要办成各项事业,仍然存在相当困难,主要是财政压力太大。中央财政虽然对各项工程如水利、道路、学校等进行投入,但每项工程都需要地方政府拼盘。比如:“村村通”工程中的道路建设,上级资金全部用于路面工程,而路基工程的投入由地方承担,这一块的投入不是个小数目,有时比路面工程还要大。后期维护费用更是没有这落。所有这些费用就必须要殷实的乡镇财政予以保证。乡镇财政哪里来,没有农业税收,就靠发展工商业来保证税源。乡镇政府发展工业谈何容易,首先是土地问题难以解决,发展商业拓展小城镇仍然是土地问题难以解决,在这个夹缝中,乡镇如何崛起,是个体制问题,如果土地作为生产资料重要要素,给予乡镇自由流转,参加二、三产业运作,乡镇财政、农民就业、农村稳定一切问题可能解决得快一些。当然农村经济发展不只是一个土地能涵盖得了,国家政策、农民自身素质、地方观念解放程度都有关系。

总之,进一步转变乡镇政府职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一定会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