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学龙:把责任意识贯穿于履职始终

访问次数: 3724                        发布时间:2010-02-05

[字体: ]

强化领导干部责任意识,把责任意识贯穿于履职始终,对促使领导干部掌好权、用好权,确保领导干部勤政廉政十分必要。
  一、抓好领导干部责任意识的培育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领导干部如果思想上没有负责任的意识,在履职中就不可能有负责任的行动。领导干部责任意识,就是一个领导干部,无论在何种岗位、担任何种职务、身处何种位置,都有强烈的、竭尽全力做好自己所承担的、属于分内之事的思想意识和理念。从组织重托、群众期望、社会要求、权力行使的角度看,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应该包括品德意识、忧患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诚信意识、争先意识、团结意识等。作为领导干部,只要真正树立责任意识和理念,才能做到干一件事、尽一份责,对工作、对事业自觉凝聚忠诚和热情,充分激发干劲和斗志,不断提高担责的能力和胆识。作为现代民主政治和行政管理的一条基本原则,权力和责任是密不可分的。职务意味着权力,权力意味着责任。一个人获得一定的领导职务,就拥有相应的政治权力,但同时也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所处的地位越高,掌握的权力越大,肩负的责任就越重。领导干部对这一点要有充分认识,强化责任意识和责任自觉,并将这种责任意识和责任自觉外化为自己的履职行为,从而确保在履职中忠于职守、尽职尽责。
  二、促进领导干部责任意识的体现
  责任意识是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如果不外化为履职行为、体现在工作实践中,再强的责任意识也没有实际意义。假如言行不一、讲得好做得差,那就不只是尽责与否的问题,而是如荀子说的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的问题了。因此,一个有责任心、负责任的领导干部,必须在履职中、在工作实践中,充分体现自己的责任意识,上级领导要给下级领导做榜样,领导干部要给普通干部做榜样。
  三、完善领导干部责任落实的机制
  制度、规定、办法是他律,是硬约束。而责任意识则是领导者个人的自律,是一种软约束。不能仅仅依靠自律或者软约束去实现领导干部履职行为的优化。而同时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并通过制度将责任意识的自律与刚性的他律紧密结合起来。必须硬化对领导干部的责任约束,要通过责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使每一个领导干部明了自己的责任是什么、责任有多大、出了责任问题自己应该承担什么责任以及承担多大的责任。唯此才能使各级领导干部在履职时全力以赴,切实抓好责任的落实。
  四、加强领导干部责任落实的监督
  正反两方面的事实说明,责任不落实,工作难落实,更难以取得良好效果。凡是工作抓得不力、效果不好的单位部门,与领导责任是否落实到位有极大关系。因此,优化领导干部履职行为,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狠抓责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通过监督检查,确保每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形成领导干部人人讲责任、处处讲责任、事事讲责任的机制和氛围,从源头上避免或减少失职失责行为的发生,并及时发现和坚决纠正某些领导干部不讲责任、不负责任、欺上瞒下、阳奉阴违、弄虚作假、瞎干蛮干等不良的履职行为,确保取得良好履职效果。(作者单位:广西区国家税务局)

信息来源: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