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学发展的道路上奋勇前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作述评

访问次数: 2451                        发布时间:2010-02-23

[字体: ]

2009年,是共和国历史上极为关键的一年。在国际金融危机拍岸而来的风浪中,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极为困难的一年里,全党全国坚定信心、迎难而上,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在巨大挑战中巍然屹立,经济实现总体回升向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新的显著成就。

    在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回眸一年来的发展过程和经验,人们可以从中得到这样一个重要启示:选择什么样的发展道路,事关国家的前途命运。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则事关国家长久持续快速发展。

    春回大地,百业正兴。新的一年,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毫不动摇地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才能使得我国发展质量越来越高、发展空间越来越大、发展道路越走越宽。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丰富和发展,是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将推动中国书写新的辉煌。

统筹做好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工作,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答卷受到国内外高度评价,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打下扎实基础

    虎年大年初一一早,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泥沟镇湖洼村村民贺成林家里宾客盈门,许多在他工厂里工作的村民前来拜年。

    “今年过年我很高兴,因为这一年,我当上了老板。”贺成林美滋滋地说。去年因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他丢掉了在上海一家铁钉厂的工作。在国家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和家乡政府5万元启动资金支持下,他返乡创办铁钉材料厂,当上了小老板。

    “过去一年工程越来越多,经济越来越好,做铁钉材料就赚到了钱。”贺成林以每吨2700元收来废铁丝,加工后每吨能卖到4000元。

    面对严峻复杂的经济形势,过去一年中央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把扩大内需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基本立足点,在世界经济预计下降2.2%、发达国家经济下降3.3%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在一揽子计划促进下逆势而上,实现了8.7%的增长——

    这不但鼓舞了人心、惠及了民生、稳定了社会,而且成为世界经济强劲的“发动机”。

“在中国有一个说法叫‘保八’。一年前,许多人认为,在2009年达到这一数字是幻想。可是中国做到了,而且今年它仍然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也刺激了其他所有国家的经济。”美国《时代》周刊杂志如是评论。

    “今年农民工是开开心心回家过节,好多地方都缺工人。回想一年前,上千万农民工丢掉了工作,那是怎样的状况。这么大的转折在一年之内发生,真是来之不易!”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深有感触。

    他用三个“来之不易”概括一年来的变化:一是在短时间内遏制住经济下行,率先在全球企稳回升;二是上千万被迫返乡的农民工,绝大多数又回到了工作岗位;三是物价保持了稳定,既没有出现通缩也没有出现通胀。

    6.2%、7.9%、9.1%、10.7%——

    2009年中国经济增速逐季快速回升,与2008年特别是这一年的下半年快速下滑的经济增速相比,形成一个鲜明“V”形反转。

    仔细分析2009年全年8.7%的经济增速构成,人们会发现,在出口拖累了3.9个百分点的情况下,投资贡献了8个百分点,消费贡献了4.6个百分点。

    这充分表明,“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通过扩大内需支撑经济,中国经济较快发展的过程没有因受外部冲击而中断,中国经济抵御各种冲击的能力达到新水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认为。

    大年三十,西南山区第一条铁路客运专运线贵广铁路贵州龙里县的平寨隧道工地上,40多名工人一早冒着凛冽寒风,扛着工具走进隧道钻探现场。这条7000多米的隧道已掘进1400米,为了早日竣工,春节期间大家没有休息。

    作为4万亿元投资计划的重要发力点,去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00亿元,超过“九五”和“十五”总和。铁道部测算,当年铁路投资带动消费钢材2000万吨、水泥1.2亿吨,并提供600万个就业岗位。

    “我家2009年的一件大事,就是21英寸的老电视换成了42英寸的液晶电视。多亏了国家的‘以旧换新’政策!”34岁的南京市民于斌说。他把用了十多年的平面直角电视折价400多元,买了一台总价8000多元的液晶电视。

    “实施包括家电下乡在内的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已日益显现,这为经济发展增强了后劲。”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贾康指出。

    临近春节,广西防城港码头上工人紧张忙碌。仓库中码放着即将出口的化肥、钢轨、煤炭,而从巴西、澳大利亚等进口的铁矿砂在库场中堆成小山,机械传送带正把来自南美的大豆源源不断地输入储罐……

    “现在泊位很紧张的,很多外籍货船入港已排到了2月底。”在港口从事货运代理的张先生说。

    成绩来之不易,未来令人神往。“正是有了过去一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成就,我们才有下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扎实基础和广阔空间。”姚景源说。

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扎扎实实落到实处

    经济回升向好之际,中国袜业龙头企业――浪莎袜业却在遭遇“招工难”的困扰。

    “对于生产100双袜子才能赚到1美元利润的低端制造业来说,工人创造的附加值本来就很小,企业哪里还有加工资的空间?”董事长翁荣弟无奈地说。

    尚未根本走出金融危机冲击的中国制造业,不仅要承受国际市场不稳定、国外不断反倾销等压力,眼下又不得不面对人力等要素价格上涨、低成本竞争优势开始丧失的煎熬。

    “创新不足,缺少自主品牌。企业必须逐步改变以低价取胜的发展模式。”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部副部长赵晋平表示。国际金融危机是传统发展之“危”,也是科学发展之“机”。一些企业遇到的困扰,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存在的“短板”——

    需求结构上,长期依赖投资和出口,消费需求不足;产业结构上,主要依赖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要素结构上,长期依赖物质资源的高消耗、高投入,自主创新能力不足。

    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最直接体现在进出口上。为了弥补外需的不足,国家采取扩大内需的一系列措施。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字,2009年对GDP的贡献率出口为-44.8%,投资为92.3%,最终消费为52.5%。

    “在构成我国总需求的‘三驾马车’中,‘短板’是居民消费需求。2009年净出口降低,消费需求的比重增加甚微,当前旺盛的总需求是靠投资支撑起来的。这当然是一种不正常、也不可持续的状况。”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分析说。 

    从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中,人们感受到,中国经济回升基础并不稳固,内在的潜力仍需深度挖掘。

    天津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卢卫说,天津作为一个老加工工业城市,曾经名扬一时的飞鸽牌自行车、海鸥牌手表、牡丹牌缝纫机并称为“三大件”,深深烙在国人记忆中。但传统产业比重过大,缺少大项目支撑,整体竞争力不强,传统发展方式难以担当新历史使命的重任。

    回顾过去发展历程,我国在取得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付出了沉重代价。全球气候变暖、资源环境约束的双重压力,决定了中国必须改变依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来支持经济增长的模式。

    “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单位GDP能耗降低指标。哥本哈根会议前夕,我国又提出了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

    这一目标,让世界瞩目,也让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

    “国际金融危机压力之下,我国原有经济发展方式的不适应性更加凸显,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日益成为保证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说。

    危机之中蕴含着战略机遇,调整孕育着新一轮经济繁荣。放眼全球,金融危机激发了国际社会对现有世界经济秩序的反思,一场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增长模式调整正在悄然进行,世界各国都在抢占新的发展制高点。中国不甘落后。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刻不容缓。“‘十二五’时期很可能是重要的转折期。如果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没有实质性推进,中国将会面临突出的发展不可持续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说。

突出战略重点,明确努力方向,真正做到在“加快”上下工夫、在“转变”上动真格、在“发展”上见实效

    今年初陆续召开的各地两会喜讯不断——

    内蒙古对阶段性禁牧区牧民每人每年补贴3000元,连续补贴5年;宁夏加快中小户型普通商品房、限价商品房、公共租赁房建设,解决中低收入人群住房问题;山西启动焦化、冶金、化工、建材等传统行业的调整和重组方案……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各地纷纷出台新政策、新措施,通过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扩内需、惠民生、调结构、促发展,努力做好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篇大文章。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调整经济结构是战略重点。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扩大内需特别是增加居民消费需求为重点,以稳步推进城镇化为依托,优化产业结构,努力使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

    从中央决策不难看出,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是首要任务,城镇化、产业结构调整是重要内容。

    “今后应着力推进以消费需求拓展和升级为重点的扩大内需战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认为,要在现有收入水平上,通过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把被抑制的消费需求释放出来;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把原来不敢花的钱花出来。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国家正积极研究促进农民工在城镇落户的政策措施,推动有条件的城市允许有稳定职业和收入的农民工及其子女转为城镇户口,并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等公共服务体系。

    “必须重视发展具有市场需求前景、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最有基础、最有条件的领域突破核心和关键技术,使中国经济尽快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说。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自主创新是核心和关键。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传统的火力发电机组市场需求有所下降,但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接到的巨额订单却有增无减。据公司部经理张志英说,这是由于东汽“多电并举”战略开始发挥作用。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近年来东汽逐步走上了从“火电独大”到气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光伏“多电并举”的新能源发展道路,而在这一过程中自主创新是关键。

    实践证明,不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靠自主创新,提高传统产业科技含量要靠自主创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靠自主创新,培育自主品牌、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更要靠自主创新。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生态文明建设是重要抓手。

“无论从历史教训还是现实需要看,我们都必须摆脱和抛弃黑色发展之路,寻求绿色发展之路。”清华大学教授胡鞍钢认为,推进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当务之急。

    节能减排、防治污染、生态建设等与经济发展并行的发展方向已经明确,相关部门已积极着手为下一步生态文明建设谋划布局:国家发展改革委正在组织编制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银监会要求银行业对符合节能减排和环保要求的企业、项目按照“绿色信贷”原则加大支持力度;工业和信息化部表示,将重点推进投资项目节能评估、重点行业节能减排指导意见、行业能效对标达标、企业节能管理和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等工作……

    在日前召开的第40届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美国国会议员林赛·格雷厄姆认为,中国已经制定了绿色经济长期发展战略,并将成为这一领域的“庞然大物”。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善民生是重要着力点。

    新年伊始,湖南省委、省政府提出,要使城乡居民收入增幅与人均生产总值增幅基本同步。

    改善民生是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只有当百姓收入提高了,就业、社会保障等问题解决了,中国经济才能走上内需驱动的良性轨道,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真正落在了实处。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改善收入分配结构,改善民生,这样才能改变中国经济过分依赖投资和出口、过分偏重第二产业的发展格局。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在八个方面,即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自主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八个加快’是一个完整的政策体系,每一项都有非常丰富的政策内涵。落实好‘八个加快’,关键是要在‘加快’上下工夫、在‘转变’上动真格、在‘发展’上见实效。”中央党校科研部副教授洪向华认为。

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和推进创新,破解发展深层次矛盾问题,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

    从科技领域到教育领域,从文化领域到国民收入分配领域,从社会保障领域到医药卫生领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

    “只有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扫清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障碍,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才能推动中国经济真正实现可持续的发展。”中共中央党校副研究员郑权表示。

    “没想到我都领‘工资’了!每个月197块,到时候就拨到这卡里。有了政府给的养老钱我心里就稳当多了。”春节前夕,63岁的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朱日和镇红花村村民李秀林拿着一张银行卡高兴地说。

    新型农村牧区养老保险从2009年启动以来,苏尼特右旗2000多名年满60周岁的农牧区居民,人均每月可领取174元的养老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2009年在全国10%的地区先期开展,到2020年前将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居民全覆盖……

    自2009年4月份起,全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启动,扩大医保覆盖范围提高报销比例、实行基本药物制度、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免费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等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美好设想正逐步变为现实。

    2010年新年伊始,一些地方又传出上调最低工资的喜讯。江苏省从2月1日把全省范围内最低工资上调12%以上。北京、重庆、广东、上海等也纷纷表示已具备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条件。

    中国劳动学会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于增加低收入者的收入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能够改善民生,促进内需,拉动地区经济发展。

    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近期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的重要讲话,改革分配制度、逐步扭转收入差距扩大趋势的政策取向鲜明。国家将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加大税收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作用,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无异于一场长期艰巨的变革。”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说,一段时期内,我国积极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宏观领域到微观领域,都取得了可喜进步。然而这些成效都还是初步的,距离科学发展还有很大差距,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仍然相当滞后。

    临近春节,山东省潍坊市向社会正式公布政府机构改革方案,踏上“大部制”改革道路。到今年2月底前,市政府工作部门将被整合成36个部门,其中4个为新组建,合并组建、更名调整设置12个。

“打造服务型政府,有助于更好地刺激市场投资活力,形成良好经济发展环境。”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从中长期来看,推进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就是推进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为主线的政府转型。

    百年不遇的极度严寒天气和一些地方发生的罕见暴雪灾害,使得我国面临的煤电油运紧张状况更趋严重。近年来,“电荒”、“油荒”甚至是“气荒”在我国频频出现的背后,日益凸显传统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这也是我国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攻克的难题之一。

    不久前,国家能源委的成立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这是对我国目前的能源体制的一次深化,有利于加强能源战略决策和统筹协调。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李京文说,当前应抓紧时机理顺资源价格,改革资源价格形成机制,加快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和电价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理顺煤形成机制,完善天然气等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

    目前,我国渐进式改革已步入深水区——资源价格、收入分配、垄断行业、行政管理体制、城乡管理体制、社会保障体系等改革,无不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牵一发而动全身。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之所以困难,在于受到发展观念、社会发展阶段以及体制机制的制约。”全国人大代表、东北财经大学校长艾洪德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体制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神州大地前程壮美,科学发展生机无限。

2010年既是“十一五”发展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为启动“十二五”规划做准备的关键一年。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国现代化航船必将乘胜前进,以新的强大动力驶向充满希望的未来。(记者秦杰、李亚杰、车玉明、刘铮、周英峰、张晓松、韩洁)

 

 

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