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
在新的发展阶段,建设世界城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更加自觉地推进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建设。
广东:
紧紧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出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强督促检查,为我省科学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上海:
要按照中央要求,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方针,进一步营造有利于企业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上海率先发展中的重要推动作用,推进上海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重庆:
今后10年,重庆将重点做好三项工作:努力建成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加快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在西部率先实现全面小康;践行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天津:
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参政议政,多谋科学发展之计,多献科学发展之策,多务科学发展之实,为开创天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山西:
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委书记张宝顺在接受采访时说,转型发展对山西而言,是痛定思痛之举,是改革创新之举,是跨越发展之举。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山西要坚持 “好”字为先、 “绿”字为要、 “民”字为本,树立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理念,建设产业多元、低碳发展、社会和谐、城乡宜居、山川秀美的新山西。
甘肃:
做好加快转变大文章,关键是找到突破口,选准落笔处。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发展循环经济就是我们的主攻方向。作为国家重要能源原材料基地,甘肃转变发展方式,不但关乎自身又好又快发展,也对全国有着重要的示范意义。
福建:
福建的发展,关键是领导干部要保持一种干事创业的良好精神状态,真正去解决问题而不是只解释问题,真正去化解矛盾而不是回避矛盾。要加快建立有利于转变发展方式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使推动科学发展成为各级干部的自觉行动。要把对干部的监督与信任干部、保护干部、激励干部统一起来,支持干部锐意改革、大胆创新的积极性,激发干部知难而进、干事创业的主动性,加快推进海西建设和发展。
安徽:
对安徽来说,转变发展方式等不起,慢不得,是一项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志在必得的战略性任务。必须顺应大势、主动转;破解难题、加快转;抢抓机遇、坚决转。着力自主创新,就能应大势、解难题、抓机遇,实现在更高层次、更高水平上推进科学发展、加快安徽崛起。
浙江:
加快转型升级,时不我待,必须快些再快些。快些,再快些,需要强化制度安排的保障作用,完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导向。进一步深化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使资源价格能够反映资源稀缺性、供求关系和环境损失代价;进一步转变财税体制,完善财税政策,使之能更多地满足公共服务和协调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发挥好作为人民生活“安全网”和收入分配“调节器”的作用,为加快推进经济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吕祖善首先围绕“为什么转、怎么转、近期加快转变的重点是什么”这三个问题,传达介绍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会议精神和学习体会。他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挑战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持续平稳健康发展的唯一出路。
吉炳轩指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按照优化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的方向和基本要求,加快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加快调整城乡结构,加快推进城镇化。
河北: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推动河北科学发展尤为重要和紧迫,胡锦涛等中央领导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全省上下必须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全省工作的主线,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标,作为解决河北经济社会发展突出矛盾的战略举措,迅速行动起来,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
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