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加快推进城乡“五个一体化”发展综述

访问次数: 1959                        发布时间:2010-05-11

[字体: ]

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要奋斗目标,也是江苏省近年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久前,省委、省政府在无锡会议上提出,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和着力点,也是扩大内需的重要引擎,为新形势下该省现阶段三农工作指明了发展方向。 

  近年来,全省各地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通过实施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劳动就业五个一体化,扎实推进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取得了卓有成效的进展。 

  五个一体化,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坚冰 

  近年来,江苏省委、省政府瞄准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目标,加大城乡统筹发展力度,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促进城乡同发展、共繁荣。 

  过去,公共资源和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不平衡,乡村对于公共资源和生产要素的占有远远落在城市后面。这几年,该省以五个一体化为抓手,实施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大战略举措,城乡一体化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城乡差别一度被视为妨碍社会公平正义目标实现的三座大山之一,通过有力推进五个一体化,人们看到了城乡差别在江苏逐渐消失的曙光。如今,全省25万个自然村正在朝4.2万个居住点归并,配套齐全的农村新社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所有行政村已实现七通,即通电、通公路、通公交、通自来水、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下乡,使全省城乡联系更加紧密,许多偏僻地区的农民已学会通过网络大量销售他们的农副产品。 

  在江苏,越来越多的城市生活元素正向乡村流淌,农民的保障正向城里人看齐。到今年底,全省将有1200万农村居民解决饮水不安全问题;脱贫攻坚进展顺利,近来每年都有100万农民摆脱贫困命运;全省累计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已达1719.7万人,农民主要收入跟市民一样来自于工资;农村低保和新型合作医疗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76560岁以上农民将可以像城里人一样享受退休金。去年,全省农民人均年纯收入已经达到8004元,提前1年达小康标准,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江苏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体化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特别是率先提出的三化三农战略思路,率先明确的五个一体化科学体制,率先实行的城乡规划全覆盖,率先推进的三集中双置换等做法,形成了鲜明的江苏特色,也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积累了有益经验。在作为全国统筹城乡发展的试点城市苏州,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7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到2012年城乡社会保障将基本并轨,消除城乡差别可望在苏州首先实现。 

  制度创新克壁垒,助推农民进城入镇 

  江苏经济发达,城市化进程较快,全省农民工功不可没,解决好他们的身份问题,事关城乡发展和稳定大计。

  但是,大中城市不可能吸纳所有离土就业的农民工,加快中小城镇建设,帮助农民进入城镇定居,是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可行之路。 

  省委农工办负责人告诉记者,就城市抓城市、就农村抓农村,是一条老路,也是一条死路;统筹城乡发展,城乡联动改革、协调发展,是一条新路,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 

  通过制度创新攻克各种壁垒,加快推进城镇化,引导农民有序成为城镇居民,既是工业化、城市化的需要,也是农业现代化的需要。该省城市化率目前约为55.6%,而城市户籍人口只有39%。也就是说,有不少农民名义上进了城,实际上却没享受到城镇居民应有的待遇,这对稳定产业工人队伍和城市和谐发展都十分不利。富裕农民的重要前提是减少农民,未来5年该省有条件可望进城入镇的农民超过1000万人。据测算,全省城乡居民消费比为2.31,一名农民进城至少可以增加7300多元的消费,带动10万元城镇固定资产投资,鼓励农民有序进城,也是启动内需的重要方向。 

  省委、省政府不久前在无锡会议上再次强调,深化户籍改革,放宽城镇落户条件,在城市普遍推进居住证制度,有条件分步骤将农村人口转为市民。专家认为,眼下第一步是解决全省人均耕地少于0.1亩的113万农民户籍问题,让他们优先成为真正的城镇居民。据了解,今年该省将对98个重点中心镇在基础设施配套、土地供应等方面给予倾斜。 

  近年来,该省各地积极探索江苏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推进农民进城探索出不少好的经验。其中,双置换就是一大创举。即农民住宅置换安居房、土地承包经营权置换城镇社会保障,有的地方还鼓励农民以土地置换股权。在苏锡常等地,农民通过双置换身份转化为市民,在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的权利,农民工在工作的城镇买房安家的人越来越多。 

  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城市化与新农村双轮驱动 

  省委十一届五次全会提出,江苏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围绕这一目标,全省各地进一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城市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着力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江苏特点的农业现代化道路,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打牢基础。 

  要实现农业现代化,适度规模经营是必由之路。该省近年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农民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多种方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规模经营。省财政专门设立扶持资金,各地也纷纷出台配套政策,力促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出现了规模经营与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互动发展的好势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到去年底,全省累计土地流转面积达1420万亩,占家庭承包面积的28%三大合作组织总数超过2.7万个,社员541万户,参加农户的比重达36%,依法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数量居全国第一。 

  随着农业经营机制的创新,该省农业的发展模式开始了一场历史性的变革,农业产业化、集约化水平不断提升,农业机械化更取得了长足发展。2009年,全省农机购置补贴金的投入达8亿元,新增农机装备13万台套,主要农作物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6%,大幅度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去年,全省粮食总产达323亿公斤,实现了连续6年增产的历史性突破;高效农业总面积超过2400万亩,比重突破30% 

  在大力发展生产经营的同时,该省切实加大投入,推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新农村建设跃上新的台阶。省财政对三农投入平均每年增长50亿元以上,先后实施了两轮农村五件实事工程,去年起又全面实施新一轮农村六件实事工程,着力构建城乡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农村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目前,全省所有行政村基本实现了七通,所有符合条件的农村家庭基本实现了义务教育、合作医疗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和扶贫帮困五个全覆盖 

 

信息来源:新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