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山西省晋城市皇城村以“皇城相府”闻名遐迩。“皇城相府”是清朝康熙皇帝的老师、《康熙字典》的总裁官、文渊阁大学士陈廷敬的故居,枕山临水、城墙雄伟、雉堞林立,房屋则朴实典雅、错落有致,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城堡式建筑群。皇城村因府得名。
今天,山西皇城村又一次走入了人们的视野。这个昔日自然条件差的小山村,用了不到20年的时间变成了拥有6000多人的小城镇,2008年皇城村经济总收入达到8.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万元,先后被评为中国十佳小康村、全国新农村建设明星村等。2010年,皇城村又获评中国特色旅游名村。皇城村由丑小鸭变白天鹅的经历不仅在晋城广为流传,而且全国闻名,被称为“皇城现象”。
这惊人的蜕变始于三次转型。
皇城村山大草木稀,全村都是坡地,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村民都不得温饱。穷则思变,皇城村第一次转型是利用当地资源发展煤炭产业。晋城一带几乎处处有煤,而且多是优质无烟煤,当地称为兰花炭、香炭。经过多年奋斗,皇城村先后建成3座煤矿,形成了百万吨的年生产能力,煤炭成为村集体经济的支柱产业。
90年代后期,皇城村开始了从“挖煤”到“挖文化”的第二次转型。300多年来,皇城人封闭在山中,住着巍峨古堡,守着层楼叠院,但从未想过这座被康熙皇帝封为“午亭山村”的“皇城相府”拥有巨大的旅游文化价值。以保护和挖掘“皇城相府”的文物、旅游资源为主要目标,皇城村先后投巨资开发,打造形成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相互配套,集生态、民俗、休闲于一体,吃、住、行、游、购物、娱乐功能齐全的旅游景区。
向高新技术产业进军,是皇城村的第三次转型。2003年,皇城村并购山西爱德制药80%的股份,与首都医科大学合作兴办了相府药业,后又和航天工业局梅岭化工厂合作建起了动力节能电池厂,目前正与晋煤集团就煤化工项目进行合作。至此,皇城村已基本实现了由单一经济向“多元化”、“复合型”经济体的转变,初步形成了以煤炭产业作后盾、以旅游开发创品牌、以生物制药为主导的产业集群。
认真总结皇城村发展转型经验,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皇城相府”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其拥有的历史文化资源,而且在于其为全省乃至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借鉴。
解放思想是皇城转型的先决条件。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皇城人打破了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人均半亩山坡地的环境制约,利用地下资源发展煤炭产业,使村民迅速致富,脱离了经济自给自足的窠臼。90年代后期,皇城人开始敏锐地感受到单一的煤炭产业在市场竞争中的局限性,以有限的地下资源承载皇城经济发展的未来是行不通的,经多方考证确立了开辟旅游文化产业的新思路。此举被称作在皇城村发展史上具有“凤凰涅槃的新生意义”。皇城人勇于开拓的精神和经历磨砺后的成熟,更表现在充分发展之后的远见,他们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又有了新的思考。作为一个产业,旅游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但就一个景区而言,它的潜力毕竟有限。只有立足长远,瞄准开发高科技产业,才是皇城经济快速发展、活力永续的源泉,于是第三次转型又随之开启。
如今的皇城人又提出了从富裕向文明迈进的新目标。皇城人说,搞绿化、搞自控冲水公厕、搞露天舞场火树银花,不仅是为发展旅游业,也不仅是着眼于打造品牌,而且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以美好的生活环境促进人的素质的提高,实现精神的富足。把皇城村积攒的经济实力、知识力量与文化内涵调动起来,把先人闯世界的劲头发扬光大,走出大山,比前辈走得更远,成为新一代皇城人的愿望。
因地制宜是皇城转型的基本保证。实事求是,不唯书不唯上,是成功的一大法宝。一个皇城村干部说,近年来参观考察的各界人士较多,这个说要这么干,那个说要那么干,但不管人们怎样讲,皇城产业的每一次转型都是根据本地实际“量身定做”的。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皇城人明白了这样一个朴实的道理,农民致富仅仅依靠国家投资不行,关键是要选择一个积累资金最快捷的产业作为突破口。他们在认真分析了当地资源情况之后,村办煤矿被确立为皇城的立村之本,这就成为最初转型的突破口,为皇城以后的发展转型奠定了经济基础。
品牌与文化,是皇城人凭借自身优势打造的又一个动力源。为了打好历史名人陈廷敬和“皇城相府”这一文化牌,村里多次派人前往故宫博物院、王家大院学习,邀请文史学者和古建筑专家召开了陈廷敬学术研讨会,成立了专门的陈廷敬学术研究机构,编辑出版了《陈廷敬与皇城相府》等20多部书籍,重新印制了现代版本的《康熙字典》,同时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拍摄制作了《康熙王朝》等一批影视作品。随着“看康熙王朝,游皇城相府”一句宣传词的广泛传播,皇城旅游也扬名天下。皇城人还充分利用这一品牌效应进军高科技领域,山西爱德制药直言,正是相中了“皇城相府”这块金字招牌才与之合作。皇城人越来越明白了“四两拨千斤”的道理,越来越认识了品牌和文化的力量。
体制创新是皇城转型的制度保障。几十年来,皇城村几经重大变革,出现过挫折,也走过弯路,但来自内部的阻力却很少。究其原因,主要得益于皇城村有一个坚强的领导班子,有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有一个和谐的干群关系。
一是加强党员模范带头意识。在党员干部中开展经常性的“加强宗旨观念、确立执政为民思想”的专题教育研讨活动和“改进作风、发挥作用、有所作为”的“三作”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党员树立富而思进、创业奉献的观念,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为群众做出表率。
二是积极探索制度创新。皇城村党总支改革过去按村民组设置支部的做法,实行支部、党员按行业归口设置管理,村总支下设10个党支部36个党小组,并建立了党员联户制度。联户党员最重要的职责就是做所联农户中的“带头人”,确保党支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大力推行民主管理。在这方面,皇城村做到了三个转变,即由单纯的财务公开转变为所有公共事务全面公开,由事后公开转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公开,由墙上公开转变为网上公开。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化的政务公开,特别是“百姓论坛”和“书记信箱”,拉近了干部和群众的距离,凝聚了人心,融洽了干群关系。(王茂设作者:山西省晋城市人民政府市长)
信息来源: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