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内部监督难

访问次数: 1377                        发布时间:2010-09-19

[字体: ]

监督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的有效手段。监督可分为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加强内部监督能把自身的问题迅速解决在内部,减少其带来的负面影响;能及早发现苗头性的问题,纠正问题的手段也直截了当,防范措施能及时跟进,能灵活运用法律程序之外的手段解决问题。

  然而,监督难,内部监督更难。难在哪里?一是情况不透明,难以发现问题,不好监督;二是碍于情面,怕得罪人,不敢监督;三是办法不多,不敢创新,缺乏沟通,不会监督;四是监督对象不理解,有抵触情绪,难以监督;五是领导不重视,不给尚方宝剑,无法监督。下功夫探索内部监督的规律,改善工作方法,有效破解内部监督的种种难题,提高内部监督水平,是加强和改善监督需要抓好的重要工作。

  提高监督站位,把内部监督做强。提高监督的思想站位,站在维护执政党的形象、维护本机关本行业形象的高度和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高度去思考内部监督工作;提高监督的组织站位,加强内部监督机构建设。监督不能站在运动场内而应站在观察台上,使监督看得清、出手准;提高监督的方式站位,要分清监督与管理的关系。从管理中站出来,不能以监督代替管理。

  夯实监督基础,把内部监督做实。监督的基础是对情况掌握、纠错能力和运作机制的集中体现。如果基础不牢,情况不明何以监?隔靴抓痒何以督?把监督的基础夯实,必须抓住“人”的基础,从监督对象的行为出发打基础。比如对领导干部的重大事项的掌握,对其生活圈、社交圈的了解;抓住“事”的基础。围绕本单位本部门的事权,抓住重大审批业务和社会管理业务以及重大的执法活动、关键的工作环节掌握情况;抓住“物”的基础,如财物的使用、国有资产的管理等。此外,还要抓好监督主体的基础,整合监督力量,充分依靠人大监督、政协监督、舆论监督,组织好廉政监督员队伍。使每个岗位、工作环节都有监督的眼睛,让权力全面在阳光下运行。

  掌握监督规律,把内部监督做准。行政权力、执法权力的运行规律与监督规律是相通的。有的部门和岗位是很有“油水”,而有“油水”的地方是很滑的,很滑的地方容易摔跤。行使机关职能在什么时候、什么环境下最容易出问题,有规律可循。把握工作重点,也是掌握规律的体现。比如,抓住“三管三用”即:用权、用人、用钱,管理财物、管理采购、管理工程项目。抓住重点部位、关键环节和时段开展监督,监督才有针对性。监督既要监又要督,以监带督,以督促监,形成体系。把握监督规律还要改进监督方式,努力实现由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转变,由单一型监督向复合型监督转变,由传统手段监督向现代科技手段监督转变,由封闭式监督向开放式监督转变,特别要善于用公开促公正,积极推进政务公开,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更新监督观念,把内部监督工作做活。对新历史时期的监督必须有新的认识。要更新监督观念,拓宽内部监督的渠道,改善内部监督。监督需要互动。监督不是单向的。应广泛宣传,强化内部监督的本质是关心、爱护同志。监督等于保护,严管等于厚爱。要反复说明,监督并不是要把公务人员的手脚捆绑起来,监督的目的是为了公务人员不犯错误,少犯错误。要实现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由“我被监督”向“我要监督”的转变。通过监督,规范每位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的行为,增强监督的实效。

  (林广成 作者系自治区人民检察院纪检组组长)

 

信息来源:广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