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积极探索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新模式

访问次数: 2379                        发布时间:2010-11-19

[字体: ]

今年以来,我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部门以《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实施细则》为依据,坚持服务创新,强化整体联动,开拓创新,积极探索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的新路子。

一是坚持以创新的思路来开展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工作。坚持“四个结合”。我们始终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结合,查处违法与保护合法权益相结合,登记管理机关监督检查与事业单位自我约束相结合,审查《年度报告书》与运用其他手段相结合,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立登记局窗口,对外实行“七公开”、一次性告知制、两次终结制,严格执行一站式服务。事业单位年检、变更、设立登记等工作实现事业单位在线系统办理加强制度建设。我们严格把好“六关”,即申请关、受理关、审核关、核准关、发证关、公告关,完善相关制度和审批流程,规范对事业单位法人的管理和相关行为的监督,着力探索建立年度报告内容、年检情况向社会公开以及事业单位重要事项信息披露制度。提供上门服务。主动转变服务方式,对所属事业单位较多的单位提供年检预约上门服务,做到了政策宣传到门、工作调研到家、相互沟通到位、信息收集到实。

二是服务改革、推行“三个联动”。年检登记与事业单位机构改革联动。市县机构改革中,我市实行行政机关与事业单位联动,市直共撤并事业单位28家,整合47家,在此轮机构改革中共减少事业单位36家。我们及时跟进,截至11月,已为17家事业单位办理了注销手续,并建立健全了事业单位台账。登记管理部门与相关监管单位联动。我们坚持“多方协作、形成合力、联合监管、共同把关”的原则,与工商、质监、人社、财政、税务等部门保持密切联系,进一步明确《事业单位法人证书》作为事业单位唯一合法“身份证”、“通行证”的地位。登记管理工作与机构编制督查工作联动。在机构编制督查工作中,我们将事业单位及时办理年检登记做为一项重要内容,并针对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的特点,丰富监管手段,确定重点监管单位。2010,共办理事业单位年检登记342家,变更158家,注销17家,新设立登记7家。年检率和年检合格率均达到100%

三是重视基础工作,加大公告力度。我们加强事业单位登记档案管理,所有纸质档案由专人负责。从规范登记资料入手,对登记资料进行严格的审查,对材料不齐、内容不实,违反程序或填写不整洁、不规范的纠正后再办理。依托事业单位在线系统及时更新事业单位变更登记信息,为健全完善事业单位档案信息管理奠定基础。对资料进行复核、并及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整理,归档、汇总。及时向社会公布事业单位登记信息,我们每年在《合肥晚报》为我市事业单位年检登记预留三个整版刊登年检登记公告。

四是强化宣传培训,提升自身素质。为及时总结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我们积极向中央、省编办报送信息。今年,我们以创建“三型机关”活动为载体,通过县区编办主任例会,及时传达上级文件精神,提出工作要求;适时组织县区登记局工作人员集中学习,学理论、学业务、学政策。积极参加省登记局组织的赴外地学习考察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登记干部队伍业务水平得到了提升,服务建设区域性特大城市的能力得到增强,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关良好的社会形象得到树立。(合肥市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