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的大智慧

访问次数: 1284                        发布时间:2010-11-29

[字体: ]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这不仅仅是说说而已。在读书中,我常常被古人的大智慧所折服,即使是现代的许多文明,很多在远古时代就有了睿智的思想。

尧是中国上古的一位圣王。尧非常礼贤下士,为了治理好国家,他访问了许多贤士,古籍中记载最多的是访问许由。

尧知道许由很贤明,就去拜访他,而许由却到处躲着尧。在有一次躲的路途中,许由碰到了一个人,那人就问许由:“你躲什么呀?尧来拜访你,又不是什么坏事,尧是个很贤明的王,你躲他干吗?”许由的回答很有意思,许由讲:“尧这个人轰轰烈烈地推行仁义,我怕尧将来要被人耻笑。”旁边的人就问他原因,许由讲:“尧现在把他的希望寄托在贤人的身上,我看靠不住,这种想利用一个人的决断来管理天下的想法是危险的。尧只知道贤人的好处,他不知道贤人会有坏处。尧只知道重用贤人,但是他想过重用贤人后面的事情吗?”许由的见解非常深刻,看得很远,他在这里其实反对的是人治。你尧一个人在推行,你走了以后呢?恐怕就靠不住了,恐怕就会人吃人了,百姓就会逃散了。

可见,中国远古就有这样一个人,已经注意到人治的弊端,光靠一个人来推行仁义是不行的,是有危害的。这就为开辟中国古代的法制治国奠定了基础。

据《容斋随笔》载:《列子》一书记事语言简练,说服力强,思路开阔又巧妙,大部分篇章都在《庄子》之上。其中记载惠盎拜见宋康王时,作者这样写道:

宋康王说:“我喜欢的是勇猛有力,你打算用什么来指教我啊?”

惠盎说:“我能使勇猛的人杀不死,使有力的人打不中。”

宋康王说:“很好,这正是我所想听的。”

惠盎说:“杀不死,打不中,还是受了欺侮。我有办法让勇敢地人不敢杀,有力的人不敢打;不敢杀人打人,并不是说没有这种想法,而是我有办法能让人根本就没有打人、杀人的想法;我还能让天下的男女都兴高采烈,以爱待人,相对勇猛而言,这就贤明得多,是最好的办法。”

这段话原文不到一百字,婉转四次反复引申,说明了通常用几百字才能说清楚的道理。

从这篇短文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惠盎的法制思想,以及文明、和谐的思想,这是治理好国家的根本,是人民幸福的保证。这种远见,至今看来仍具有现实意义。

又有《庄子》中有一段阳子居与老子的问答。

有一次,阳子居问老子:“假如有一个人,同时具有果敢敏捷的行动与深入透彻的洞察力,并且勤于学道,这样就可以称为理想的领导了吧”

老子摇摇头,回答道:“这样的人只不过像个小官吏罢了!只有有限的才能却反被才能所累,结果使自己身心俱乏。正如同虎豹因为身上美丽的斑纹才招致猎人的捕杀;猴子因为身体活泼,猎狗因为擅长猎物,所以才被人抓去,用绳子给捆起来。有了优点反而招致灾祸,这样的人能说是理想的领导吗?”

阳子居又问:“那么,请问理想的领导是怎样的呢?”

老子回答:“一个理想的领导功德普及天下,但在一般人眼中一切功德都和他无关;其教化惠及万物,但人们却丝毫感觉不出他的教化;当他治理天下时不会留下任何施政的痕迹,但万物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这就是庄子主张的理想领导形象。

你看,庄子论理想的领导的立足点有多高,有多完美,这与常人所想当然有很大区别。

还有魏文王与扁鹊之间有一段话。

有一天,魏文王文扁鹊:“你家兄弟三人,都精于医术,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鹊答:“长兄最好,二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大为疑惑:“那为什么是你最出名呢?”

扁鹊回答:“我长兄治病是治于病情发作之前。由于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铲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气无法传出去,只有我们家里的人才知道。我二兄治病是治病于病情初起之时。一般人认为他只能治轻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气只及于本乡里。而我扁鹊治病,是治于病情严重之时。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经脉上穿针管来放血,在皮肤上敷药等大小手术,所以以为我的医术高明,名气因此响遍全国。”

扁鹊是中国古代的名医,也是我们现今所称的“人才”,他的话给我们以启示:人们往往看到事物的表象,而难以看到问题的实质。杰出的人才干事,并不需要太多的言语和行为表现,却能够达到非常好的效果,但是,一般人却不能够看出来。优秀的人才干事,是解决问题于事前,控制问题于事中。一般人干事,是待到问题出现后再解决,往往亡羊补牢,为时已晚。但人们却往往又对解决问题于事后的人予以肯定,却忽视那些控制问题于事中的人,更是对解决问题在事前的人不予了解。看来,认识真正的人才是非常不易的,需要睿智的分析,需要深度的了解,需要深入地挖掘。

历史流过了千年的岁月,但远古的大智慧并没有湮灭。我们在读书中,如能够汲取这些“营养”,并赋予时代的新内容,就会受益多多。(宁国市编办  陈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