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区合一”促省级港口生态工业园区建设

访问次数: 1908                        发布时间:2011-01-19

[字体: ]

   宁国市港口镇既是副处级建制,又是宁国市扩权强镇的试点镇之一。去年以来,港口镇牢牢把握“工业主战场”、“城市副中心”的发展定位,动员全镇上下积极主动、抢先提速、科学有效的投入省级港口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实现了园区框架的基本拉开,重点项目的入园落地,园区建设大会战初战告捷。

为了抢抓住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政策机遇,港口镇在深入开展镇情调研的基础上,从生态立镇的理念出发,为港口生态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提供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园区近期总规划面积13.64平方公里,远期规划面积50平方公里。自规划获批伊始,港口镇就严格遵循规划是否符合生态要求的标准,严把招商项目产业准入关,坚决将高耗能、高污染企业拒之门外。先后拒绝了十多个可能影响生态环境的项目。着力发展培育以海螺水泥、中建材等龙头企业为依托的新型材料产业链,以阿波罗太阳能、武汉凯迪、杰瀚ME等为依托的新能源利用产业链和以爱普科斯(安徽飞达)为依托的先进精密制造产业链。重点打造以新型材料、新能源应用、先进制造产业为主导的“生态”工业园,园区内所有入驻企业都将严格遵循新材料、新能源和先进制造的产业规划定位,最大限度保护港口园区良好的自然生态。

为有效形成园区建设推进的强大合力,去年三月,经市编委批复,港口镇建立了“镇区合一”管理体制:在内设机构上,将港口镇党政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办公室升格为副科级机构。组建港口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局,由港口镇管理,副科级建制,履行港口镇及生态工业园区内建设及市政、园林绿化等公用事业管理和房屋拆迁、安置工作职能。将港口镇农村财政管理所,整建制(连人带编)由市财政局划归港口镇政府管理,并更名为港口生态工业园区财政局,副科级建制,履行港口镇及生态工业园区的财政管理职能。

在派驻机构上,将港口国土资源管理所,更名为港口生态工业园区国土资源分局,由港口镇和市国土局共同管理,以市国土局管理为主,副科级建制,履行港口生态工业园区内国土资源管理及收储职能,开展土地招拍挂前期工作。组建港口生态工业园区环境保护分局,由港口镇和市环保局共同管理,以市环保局管理为主,副科级建制,履行港口生态工业园区内的环境保护管理职能。

同时,为加强力量,还增加了机关行政编制10名,事业单位全额拨款事业编制5名;明确市住建委、国土、财政、环保、规划、招商等部门对涉及园区开发建设和管理的职能采取委托授权等方式,交由港口园区统一管理,其业务在园区内独立完成。

“政区合一”后,港口镇组建了杆线迁移、资金保障、征地拆迁、规划建设、土地保障等十大小分队。在此基础上先后确立并实施了在港口镇范围内控制违章建筑与种植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在全市率先终结了“安置地自建房”这一传统安置办法并坚定推行“拆一还一”的模式,让人民群众得到最大的实惠。公开的标准、公正的补偿、无后顾之忧的“安居乐业”与失地农民养老保障,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一致拥护,有效地推进了征迁工作。与此同时,港口园区加大统筹调度力度、合理安排工作程序,采取超常规的工作方式,加班加点,催工促效。目前,宽48.5米汪港公路港口园区段、长12公里的“一纵四横”园区道路路基工程已经完工,雨、污水等相关管道已经埋设到位,自来水供水工程、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正加速推进。顺利拆迁36户,完成任务的97%15天迁出1000多棺坟、1个月迁走100余根杆线等大干大上的劲头有力地诠释着“港口速度”与“港口效率”。

  201011月,中国建材北新集团等六家企业新建项目集中开工,12月,安徽飞达实业不锈钢轧锟项目等12个新材料、新能源和先进制造项目又落户园区,项目总投资约24亿元,新项目接踵入园,港口园区呈现一派火热局面。(宁国市编办  陈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