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河区:因地制宜谋创新试点工作显成效

访问次数: 1029                        发布时间:2011-05-06

[字体: ]

如何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以良好的管理服务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直是包河区委、区政府深深思考的问题。早在2009年,包河区就以包公街道为试点单位,从体制上突破,探索建立了街道综治工作中心,由此搭建起一个信息共享、工作联动,集平安创建、维护稳定、矛盾调处、治安防范为一体的社会管理平台,取得了显著成效。

作为合肥老城区的包公街道,辖区内既有万达广场等大型城市综合体,又有工大西村、九华山路等亟待改造的棚户区和城中村,此外,还集聚了龙虾街、歌厅、酒吧、迪吧等众多的休闲娱乐场所等。流动人口多,人口结构复杂,既是该区社会管理工作的一大特点,更是一大难点。包河区在充分借鉴、吸收先进地区经验的基础上,立足包公街道实际,因地制宜,按照“主体不变、职能不变、联合运作、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方便群众、服务大局”的原则,有机整合街道综治、信访、民政、工会、团工委、公安等资源,设立了街道综治工作中心。中心负责人由街道行政一把手担任,成员由街道相关科室负责人构成。

包公街道综治工作中心成立后,针对辖区内社会管理的特点,不断创新工作机制、健全工作制度。中心逐步完善了组织领导制度、联席会议制度、矛盾纠纷排查制度等多项制度,制定了综治中心统一受理、统一分流,中心主任统一联调、统一处置,中心常务副主任统一分配人财物、统一跟踪问效的“六统一”工作方法,明晰了纠纷化解机制、联防机制、联治机制、联创机制、联调机制五项工作流程,确保整个综治中心运转规范有序。

有了规范的工作平台,包公街道整合资源的深度和广度大大拓展,“一个拳头”发力,极大地提高了行政效率。以往街道很多科室在工作性质上都与矛盾纠纷调处直接相连,责任难以界定。如今,围绕中心的总体目标任务,大家都成了“中心人”、“一家人”,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所有工作都聚焦到矛盾纠纷化解上,所有努力都集中到维护社会稳定上,社会管理工作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去年7月,街道综治、公安、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集中行动,一举将辖区内33家赌博型游戏机和无证照电子游戏经营场所全部取缔。2010年,包公街道综治工作中心共调处化解矛盾纠纷126起,办结率达到100%,为构建和谐街道、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包河区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