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的公仆角色

访问次数: 1401                        发布时间:2011-06-23

[字体: ]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之前,温家宝总理第三次来到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巴克什营镇偏桥村看望村民,并就起草《政府工作报告》和改进政府工作跟农民们座谈。总理如此开场白:“我是来向大伙儿汇报工作来了……”

“汇报”一词,一反官场惯用的“报告”常态,透射出一国总理心中自己与黎民百姓的关系——“人民是主人,官员是公仆。”

追根溯源,作为普世价值的公仆意识,并非我党首创。早在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诗人但丁就率先使用了“人民公仆”一词。随着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在提出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思想的同时,对公仆意识及其学说进行了深刻地阐述,并制定出实施准则,将其法律化。法国大革命中雅各宾派领袖罗伯斯庇尔在演讲中再三指出:“人民是主权者,政府是人民的创造物和所有物,社会服务人员是人民的公仆。”美国首任总统华盛顿也以“在我的任职期间,我就是把自己视作公仆”为座右铭。马克思、恩格斯在革故鼎新的基础上,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公仆理论,强调一切公职人员都应是“社会的负责的公仆”。

由此说来,身为公仆的一国总理,向自己的“主人”汇报工作,实乃天经地义。温总理的这一举动,与那些变味的公仆形象更是形成鲜明对比。特别是有些“公仆”一身官腔、官气,动辄做“重要指示”,处处留言题词;有些“公仆”任人唯亲,拉帮结派;有些贪污受贿,买“官”卖“官”,诸如此类。

其实,对于公仆角色,我党历来十分关注和重视。“为人民服务”,是我党公仆意识的集中体现。邓小平同志曾说过:“领导就是服务”,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提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对于主仆颠倒、黑白混淆的不良风气,很多领导人都曾给予痛批。如李瑞环 同志在天津工作时就讲过:“马克思、恩格斯在总结巴黎公社的经验时,十分强调社会公仆和公社勤务员要处于人民的切实监督之下,防止国家机关人员由社会公仆变为社会主人。而在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上,最突出的是有的公仆比主人还厉害。”田纪云同志曾批评说:“在他们看来,似乎当了官就可以站在群众之上,有一种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可以不受约束,为所欲为,发号施令;好像他们自己是主人,而人民群众只有服从他们领导和指挥的义务,是为他们服务的。”

遥想当年打江山,“最后一粒粮,献出充公粮;最后一床被,盖在担架上;最后一个儿女,送到咱队伍里。” 党和百姓真叫一个心连心;现如今,公仆们的“俸禄”、经费、公车、办公大楼,无一不是源自广大纳税人。主仆颠倒,实属不该。

温总理的“汇报”一词,说得好。官场也需正本清源。(王秉礼)

 

    信息来源:中国经济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