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国珍将助学款交给贫困学生(资料照片)。以红薯加米煮成的“混合饭”度日,偶尔吃点肉菜竟是村里人“用来喂狗的牛肝肺”,身上穿的是别人丢弃的破旧衣服缝补而成……对于离休金丰厚的江西新余市年过八旬的农村离休教师蒋国珍来说,选择这样的生活让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但30年来,他用省吃俭用攒下来的20余万元钱资助的学生达2万人,让越来越多的人备受感动。
【阅读提示】
他生活节俭:荤腥不买,烟酒不沾,穿的是旧衣,用的是旧物。他又慷慨无比:30多年来,累计捐赠20余万元帮助贫困学子。他,就是江西省新余市渝水区罗坊镇81岁的离休教师蒋国珍。
义无反顾 捐资助学
1930年出生的蒋国珍(上图。本报记者吴齐强摄)是罗坊镇蒋家村人。1953年,他被派到江西铜鼓县三都小学教书。虽然曾经受到过不公正待遇,但他始终深深热爱党的教育事业。1979年刚得到平反,蒋国珍就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讶的举动:将国家补发给他的9600元工资全部捐资助学。从此,捐资助学伴随了他30余年。
新余市邮政局职工敖辛伦清楚地记得:1988年自己考取大学时,家里一贫如洗。就在他准备放弃求学的时候,蒋国珍的一封来信让他见到了曙光。“那天,我去了
下山桥小学的数学老师欧阳泉说,自己的儿子欧阳慧33岁了,读初中时就受过蒋国珍的资助。现在欧阳慧也成了一名人民教师,“我们一家都念着老人的恩情”。
1997年,为了实现自己的追求和信仰,67岁的蒋国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捐钱助人不图什么回报,只是尽一名人民教师和共产党员的本分。”蒋国珍说。
省吃俭用 甘守清贫
在下山桥小学,有一块两分左右的菜地,地里的豆角绿油油的,南瓜藤上结出一个个小南瓜。
彭检根副校长介绍,蒋国珍对学生慷慨,把毕生的积蓄都用在了帮助学生上。老人的收入在村里算高的,每月能领到2300多元离休工资,他还四处开荒种红薯、黄豆、花生、芝麻等。但他的生活却十分节俭,荤腥不买,烟酒不沾,住在一间不足
“追求物质享受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意义,用节省下来的钱资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我从内心感到快乐。”蒋国珍说。
不图私利 服务人民
下山桥小学的老师和同学们都说,
“政治、经济、文化、历史方面的,都喜欢看。”蒋国珍告诉记者,“不学习就不了解国内外的大事,就会落后于时代,就不能与时俱进。”
蒋国珍的旧书桌上放着一沓便笺,上面用圆珠笔工整地写着:“生活简朴,工作廉洁,才能换得民心……越注重物质享受,信仰就会越少……”
蒋国珍常说:“党员不自私自利,党就不会腐败堕落。”很多接受过蒋国珍资助的学生,回家时带着礼物来看望他,但都被他谢绝了:“你们不要来看我,如果有能力,就去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也有个别学生受过他资助后音讯全无,蒋国珍毫不介意:“我资助他们,从来就没指望要回报。”
近年来,村里搞新农村建设,他捐钱;村里人生活有困难,他慷慨解囊。“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就是我的人生信条。”“捐助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让他们多读书、多学知识,长大后带领群众致富。”蒋国珍说。(记者 吴齐强)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