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安徽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

访问次数: 6289                        发布时间:2011-08-05

[字体: ]

皖编办〔2011169

各市、县(市、区)编办:

根据全省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会议部署,为加快推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网络运行工作,现将《安徽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网络建设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印发给你们,请各地结合实际,认真做好组织实施。

                           2011年8月5


安徽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网络建设方案

 

根据中央和省关于加快推行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的要求,为做好全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网络管理系统建设和运行保障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建设目标

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网络,是依托安徽省电子政务专网和省财政厅国库支付拨号系统,建立横向联通各级机关事业单位、纵向贯通省市县三级机构编制系统的信息网络。它可实现省市县三级编办机构编制数据共享、机构编制信息适时更新汇总、实名制信息实时查询以及机构编制信息公开等多项功能的机构编制信息数据库,并在对机构设置、编制核定、超编进人、超职数配备领导干部等情况进行制度约束的同时辅之以系统程序的实时监控。通过对机构编制实名制信息的汇总分析处理,从而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实时准确的决策依据。

全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网络总体构建如下图所示(略):

二、主要任务

全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网络建设和运行的主要任务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以建设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网络平台为重点,以建设机构编制人员信息数据库为支撑,通过各级编办与同级机关事业单位的横向业务工作互连和省、市、县三级机构编制系统纵向数据共享互连,实现全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网络化管理。

围绕上述工作任务,为确保全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网络顺利建成并正常运行,各级编办主要任务分工如下。

(一)省编办负责统一规划和组织实施全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网络建设和日常运行工作;负责全省实名制软件的开发和测试;负责构建全省统一的机构编制人员数据库及日常数据备份工作;负责市县编办和各级机关及事业单位用户及权限分配;负责省直单位网络接入工作及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采集、维护和实时更新等工作;组织、指导省以下各级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

(二)市级编办在省编办的统一部署下,负责全市机构编制实名制网络建设和日常管理的各项工作;完成本级编办网络接入工作,根据当地横向网络建设情况,适时逐步推开市直单位网络接入工作;负责市直单位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采集、维护和实时更新等工作;指导、督促、检查所辖县(市、区)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

(三)县(市、区)级编办在省、市编办的统一部署下,完成全县机构编制实名制网络建设和日常管理的各项工作;完成本级编办网络接入工作,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开展县(市、区)直单位网络接入工作;负责县(市、区)直单位和乡镇的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采集、维护和实时更新等工作

三、网络构建

全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网络以安徽省电子政务专网和省财政厅国库支付拨号系统为技术支撑,各级编办及机关事业单位结合本地实际,合理选择接入方式,从而构建覆盖全省的网络平台。

(一)技术支撑

安徽省电子政务专网是我省投资建设的大型综合交换网络,是为全省各级党政部门电子政务及办公自动化服务,连接省、市、县三级的专用网络。网络以省电子政务专网主控机房为中心节点,横向已建成省直政务专网城域网,纵向联接全省16个市级节点(合肥市政务专网直接通过千兆连接),市级节点再通过2兆专用信道联接各县级节点,基本形成了省、市、县三级的电子政务主干传输网络。

安徽省国库支付系统是依托省电子政务专网建设的连接省直各单位、市县财政局的专用网络系统。为实现所有预算单位均能通过网络实现国库支付,对于省电子政务专网没有覆盖到的单位,省财政厅补充建立了专用拨号系统,该系统分为模拟电话拨号系统和ADSL拨号系统两种。终端用户可以通过任一链接方式接入省财政国库支付系统。

(二)市级接入方式

市级终端用户分为市级编办和市直单位两类。市级编办作为终端用户,拥有独立ID,对于市直单位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情况管理拥有相应权限,并对所辖市范围内的县、区机构编制事项具有一定权限。市直单位作为终端用户,根据其干部人事管理权限,原则上一个市直单位(包含其下属单位、事业单位)一个用户ID,具有独立干部人事管理权限的下属单位、事业单位具有独立ID。市直单位的登录权限分配工作根据各地实际,逐步推开。在市级横向互连未建立前,由市级编办根据各单位机构编制人员变化情况,适时进行数据更新。

市级编办一律采用连接安徽省电子政务专网的方式接入实名制网络系统。对于安徽省电子政务专网未覆盖的市级编办应通过租用光纤等方式直接接入安徽省电子政务专网。其他市直单位可通过租用光纤直接接入安徽省电子政务专网或通过ADSL拨号、电话拨号等方式连接省财政信息中心主机房,构建网络链接后接入全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网络。

(三)县(市、区)级接入方式

县(市、区)级终端用户分为县(市、区)编办和县(市、区)直单位两类。县(市、区)编办作为终端用户,拥有独立ID,对于县(市、区)直单位和乡镇机构编制和实有人员情况管理拥有相应权限。县(市、区)直单位作为终端用户,原则上不分配独立ID,由县(市、区)编办根据各单位和乡镇机构编制人员变化情况,适时更新数据。

县(市、区)级各单位可通过租用光纤直接接入安徽省电子政务专网或通过ADSL拨号、电话拨号等方式连接省财政信息中心主机房,构建网络链接后接入全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网络。也可通过在所在县(市、区)委、政府办或县(市、区)财政局等可直接接入安徽省电子政务专网的单位放置专用计算机的方式,连入安徽省电子政务专网,接入全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系统网络。

四、时间要求

全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网络系统从8月份开始进行试运行。具体时间要求如下:

(一)2011815日前,市级编办通过省电子政务专网接入实名制网络系统;

(二)2011820日前,县(市、区)级编办通过省电子政务专网或ADSL拨号、电话拨号等方式接入实名制网络系统;

(三)201110月开始,全省机构编制实名制网络化管理正式运行。

期间,有条件的市、县(市、区)级编办可以开展对本级机关事业单位的网络互联工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要高度重视,抓好落实。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各级编办要高度重视,要将《方案》实施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精心组织,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各地要按照《方案》要求,研究制定具体实施意见,统筹规划本地区实名制管理系统网络建设工作,加强沟通,主动争取有关部门支持。

二是要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各级编办要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明确分管领导和责任科室,配备专门工作人员,将工作职责和任务落到实处。

三是要加强指导,全面推进。各市编办除负责做好本级机构编制实名制网络构建相关工作外,还要加强对县(市、区)的业务指导和督促检查。通过上下联动,共同推进本地区机构编制实名制网络建设,确保全省实名制管理网络建设工作顺利完成。

(二)加强资金保障

依据《方案》要求和各地具体实施意见,各级编办要认真组织开展需求分析,合理测算所需工作经费。积极与同级相关部门沟通,多方争取资金支持:一是向发展改革部门申请立项,将建设经费和设备投资经费列入同级基本建设投资;二是向财政部门申请将运行维护等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在积极争取资金保障的同时,要注重效益,避免浪费,从资金、质量和效益上保证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网络建设和正常运行。

(三)加强保密管理

各地在网络对接及运行中,要严格执行国家有关保密规定,建立健全安全保密制度,加强保密管理。各市、县(市、区)均要配备一台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专用计算机,实行专机专用,严禁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各类局域网,确保实名制信息安全。

 

 

主题词:督查  市县  机构编制   网络  通知

抄:省财政厅、省经济信息中心。

  安徽省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     2011年8月5印发

共印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