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号10分钟”与“问诊19秒”

访问次数: 1581                        发布时间:2011-08-08

[字体: ]

医院挂号难,需要排很长队、等很长时间才能挂到号,一直是患者对医院不满的因素之一。卫生部近日在完善医院服务上开展了“三好一满意”活动,并将这种“好”和“满意”分解成量化的指标,比如要求医院合理安排门急诊服务,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不得超过10分钟。(8月1《京华时报》)

  挂号时间不超过10分钟,我信!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医院可以提高效率或是增加服务窗口,让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环节的服务像流水一样畅通,这的确方便了患者。但是医生问诊病情需要多长时间,才能与挂号、划价、取药等环节“接轨”呢?挂号速度快了,问诊的病人必然增多,而医院的科室和医生却是相对固定的,于是问题就出来了——— 医生问诊需要多长时间?

  笔者想起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陈剑教授在2009年召开的第三届广东大学生科技学术节上曾透露的一则信息:“国内一份大样本调查显示,门诊医生平均只肯听病人述说病情19秒,超过这个时间,医生就会打断病人开处方。”“问诊19秒”或许有些绝对化和偏颇,但从侧面反映了一些大医院面对大量病人无法仔细问诊的现状,或是个别医生问诊敷衍了事、唯利是图的事实。

  问诊讲究“望闻问切”,医生只有通过多种途径了解病情后才能对症下药。短短19秒,还未听明白病人哪里疼、哪里痒,就匆忙下诊断、开处方,别说病人不满意,就连医生自己恐怕都心虚。联想到我们自己平时因为头疼脑热看病时一些医生不耐烦的眼神与言语,寥寥询问几句就下诊断书,然后高喊“下一个”,诊断如“行云流水”,怎能不令人心有余悸?

  2008年广东省卫生厅副厅长廖新波曾发表博文透露:医生的诊断确实有三成是误诊;如果在门诊看病,误诊率是50%。如今卫生部下达指标,要求挂号时间不超过10分钟,这样在医生面前候诊的病人势必遭遇“肠梗塞”,届时医生问诊病情会用多长时间呢?恐怕时间会更短!否则如何应对长长的候诊队伍?萝卜快了不洗泥!行云流水般的以秒计算来问诊,结果只能是问诊时间越快误诊率越高。

  合理安排门急诊服务,简化门急诊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这本来无可厚非。但是,提高效率必须综合考虑,在确保问诊质量的前提下进行。多少年来,医疗资源过度集中于大医院的状况一直未能改观,百姓有病就去大医院,造成了基层医院尤其是社区医院资源闲置、大医院人满为患的尴尬境地。若想“挂号10分钟”,提高服务效率,改变“问诊19秒”现象,减少误诊率,不能仅靠行政命令,而应该进行资源优化和完善制度设计,最终形成“小病进社区(或基层医院)、大病进大医院”的病人合理分流格局。比如,国家通过“无形的手”平衡一下优质医疗资源,让基层医院不仅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也拥有一批技术精湛的医护人员;或者通过大医院医生有组织、有秩序轮流坐诊基层医院等方式,分散病人过度集中大医院的拥挤现象。(□青争)

 

    信息来源:济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