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乡镇机构改革 探索群众工作新机制——黟县全面推广“民意直通车”工作纪实
去年以来,黟县为加速实现乡镇机构改革后机构转型、职能转轨、工作转向,真正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真正转变,充分发挥乡镇党委、政府工作机构的整体功能,在探索群众工作新机制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初步成效,省委分管负责同志、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分别做出重要批示,要求总结推广。
一、基本情况
针对民意诉求渠道单一、为群众办实事缺乏有效监督等现象,从2010年初开始,以省级重点中心镇渔亭镇为试点,积极推行“民意直通车”群众工作新机制,丰富、创新民意诉求渠道,规范民意受理处置办法,使群众意见有渠道倾诉,能及时解决。2011年初,在全县8个乡镇全面推行“民意直通车”工作,制定了民意调查问题处理办法、绘制了“民意直通车”活动流程图,编制了统一的“民意直通车”民意调查表和活动意见承办反馈单,要求各乡镇建立民情民意收集直通渠道、建立群众意见受理处置工作机制、建立群众意见办理监督机制,将民意直通车工作作为乡、村干部考核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与年度考核、奖励相挂钩。“民意直通车”机制运行近两年来,全县共发放民意调查表65300份,收集群众意见、建议5800余(件)条,解决答复4726(件)条,累计排查调处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60起,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测评满意率达99%,干群关系更加和谐,乡镇机构执行力和公信力极大提高。
二、主要做法
一是制度化操作,确保“民意直通车”按轨行驶。先后制定出台了《“民意直通车”群众意见受理处置工作机制》、《民意调查问题处理办法》、《“民意直通车”调查员、联络员工作职责》、《“民意直通车”群众意见受理处置工作机制责任追究制度》等制度,保证“民意直通车”规范、有序运行。同时,由纪检、组织、编制和人社等部门对整个活动进行全程监督,结合基层组织建设、阶段性中心工作等,采取定期查、不定期查、全面督查、重点抽查等方式,确保工作顺利进行,务求工作实效。根据督查结果,按月通报诉求意见的受理答复情况,对于工作中出现的不和谐因素,及时纠正。对于截留意见单、答复不及时或者不答复,泄露意见人或者意见内容等,带来负面影响较大的行为,严肃追究当事人责任。县委还把“民意直通车”群众意见受理处置工作纳入年度党建工作考评,并与乡镇、村组党员干部的评优评先、年终奖励等相挂钩,作为干部选拔使用的重要依据。
二是立体化运行,确保“民意直通车”多轨并进。乡镇党委为每个村确定1名联村领导,并在为民服务中心编制内专门为每村设1名民意联络员,负责指导督促各村民意直通车工作,集中发放和收集意见。各村党组织牵头召开党员议事会、村民代表会议,根据人口、居住情况等推选5名以上民意调查员,并在村委会、社区、企业和人口密集区悬挂“民意直通信箱”,将民意直接反映到乡镇党委。县乡党委结合“三票评议”、“双述双评”活动的开展,将“民意直通车”开到各村组,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帮助群众解决实质问题,保证“民意直通车”不偏离为民服务核心轨道。同时,组织党员干部将“民意直通车”开到困难党员群众家中,从单一的资金、物资帮扶向生产、生活、就业等多方面帮扶延伸,丰富帮扶内容;由简单送钱、送物向拓宽帮扶户增收渠道、提供对口信息、文化服务、推进项目实施、联系就业岗位等多途径转变,创新帮扶载体;实现由突击帮扶向帮扶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转变。多层次、多渠道、立体化的运行机制,避免了民意直通车流于形式,确保取得实效。在今年的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安排民意调查员通过发放民意调查表等方式,收集整理群众对换届选举工作的意见建议370多条,及时化解矛盾,处置不稳定因素,确保了换届选举工作顺利进行。
三是项目化管理,确保“民意直通车”提档加速。按照“事事有落定、件件有着落”原则,由乡镇党委安排专人对群众反映的问题进行梳理汇总,形成群众意见记录册,根据反映内容情况把意见或建议分类进行汇总,规定从收集群众意见表、梳理意见,到提出答复意见,不得超过15天。在处理过程中,每个环节都落实到人,视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对反映干部作风问题的,由纪检、组织部门限时处置;对基层组织建设具体工作方面的,及时拿出方案解决;对群众生产生活方面的问题,交由政府相关部门解决并跟踪问效。群众反映问题有处理结果后,及时将处理结果告知当事人,并根据不同类别在一定范围内公开,接受群众评议,同时,形成答复函统一备案。
三、主要成效
“民意直通车”运行近两年来,乡镇运行机制更加顺畅,为民服务渠道更加畅通,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乡镇党委、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极大提高。一是成为转变党员干部作风的“紧箍咒”。自“民意直通车”机制运行以来,全县共收到反映干部作风类意见132条,通过认真分析、查摆问题根源,有针对性进行整治,全体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四难”现象得到彻底根治。二是成为社会和谐稳定的“风向标”。自活动开展以来,共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60件,制止和避免群体性械斗8件,同期到县上访批次和人次分别下降45%和35%;三是成为融洽党群干群关系的“润滑剂”。通过“民意直通车”活动的开展,变“群众跑”为“干部跑”,变“随意办”为“规范办”,有效改善了党群、干群关系。群众普遍反映:“有事就跟支部讲,办理结果都上墙,干群随时聊家常,个个心中亮堂堂”。四是成为群众满意度的“晴雨表”。贴近群众生活、拉近干群距离、畅通诉求渠道,使基层党组织在最短时间、最大范围内掌握基层百姓思想动态,及时解决群众最关心关注问题。该机制运行两年来,群众对基层党组织的满意度逐年提升,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工作连续获得市委表彰。五是成为树立党委、政府新形象的“直通车”。拓宽民意收集途径,及时受理解决党务工作、群众生产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实际问题,有效改善了党员干部工作作风,增强了为民服务意识和群众观念,积极营造了公开、透明、廉洁、高效的党务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