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谈话20周年 中国决心续写“春天的故事”

访问次数: 1294                        发布时间:2012-02-20

[字体: ]

  新华网北京2月20日电(记者季明、李斌、陈二厚)在又一个春天到来之际,中国各地以加快推进改革开放之势,续写着一位老人在20年前书写的“春天的故事”。

    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88岁的邓小平从武昌到深圳,从珠海到上海,他一路走一路讲,对中国的改革发展谈了很多想法。此后整理而成的近8000字讲话稿,被称为“南方谈话”。

    影响中国之后历史进程的诸多经典思想,如“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皆由此而出。

    “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又一次顶层设计,是结合当时新的国内外形势,对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顶层设计的再重申。”上海市委副秘书长王战说。

    从此,改革开放进一步成为亿万中国人心目中的“最大公约数”,传统体制和观念的束缚进一步被冲破;从此,“发展是硬道理”的理念愈发深入人心,五千年国度在现代化背景下全面复兴的历史征程上,迈出了新的跨越。

    “这一转变的重要价值,对于中国而言,无论从哪个维度的看,都是决定性的。”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教授说。

    1992年,以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为标志,推动改革由目标探索阶段进入新体制基本框架的构建阶段。

    改革激发起中华大地数千年所未见的活力。在邓小平南巡首站湖北,1992年,全省民营企业2172家,到2011年已达3万多家,增长14倍;20年前,来湖北投资的外资企业寥若晨星,目前仅世界500强企业就达92家。全省生产总值更是在20年间增长了6.3倍。

    深圳,20年来一直勇立潮头,不断用制度创新激发发展活力。深化公务员分类管理改革、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创新户籍管理体制……去年深圳提出32项改革任务,并扎实推进。改革释放生产力,如今,深圳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1万亿元,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

已成为现代化海滨花园城市、幸福感在珠三角城市中排名第三的珠海,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珠海经济特区横琴新区条例》,横琴新区将实行比经济特区更加特殊的优惠政策,努力建设成为带动珠三角、服务港澳、率先发展的粤港澳紧密合作示范区。

    “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谨记小平同志的嘱托,20年间,上海浦东不断解放思想、解放生产力,生产总值增长近90倍,从阡陌纵横一跃发展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重点,上海率先扩大服务贸易领域开放,在国内最早开展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外资参股中资银行等试点,在国内最早设立国家级保税区……“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上海的跨越式发展,弥补了老人家“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的遗憾。

    20年间,中国的经济体制从计划体制走向市场体制、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全方位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走向总体小康、从贫穷走向富裕。

    “20年来,我们的成绩是主要的,同时对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也不能回避。”中国社会科学院贺新元说,邓小平在谈话中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如精神文明建设、党的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教育、贫富差距等等,都还不同程度地存在。

    “对问题产生的原因,我们要具体分析。”中央文献研究室教授郭如才说。他认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改革的难度在加大。”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认为,以往的改革多半是放权让利,拥护者众,阻力相对较小,而现在的改革往往涉及重大利益调整,面临较多阻力;以往主要是围绕经济体制进行改革,现在则要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改革;以往的改革往往是单项的改革,现在要系统谋划、顶层设计、综合配套。

    在去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被普遍认为指明了中国下一步改革的方向和路径:“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

    “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已经建立,市场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但完善这个体制还需努力,一些攻坚性改革还在初始阶段。”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所长聂高民认为。

 

    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