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风劲 四大亮点交相辉映
今年既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关键年,也是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首战之年,记者从省文化厅了解到,2012年全省文化工作亮点迭出,特别着力在创精品、重传承和走出去等方面加大力度。
亮点一:艺术、文旅产品多产
近年来,我省文化工作者完成了一批以现实题材、徽文化题材、优秀历史题材的文化作品,在此基础上,我省近年将推出一批具有安徽特色的艺术精品、文旅演艺产品、重大历史题材的美术作品。
新编大型神话黄梅戏《千羽锦》去年加入保利院线后,连续上演10多场,广受赞誉,我省今年也将全力支持该戏利用保利院线巡演的机会走得更远,此外承载徽人文化情怀的庄严巨制、舞剧《徽班》将在今年力争进入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而在文旅演艺作品方面,快乐轻松型的《风情安徽》不仅将展现安徽的文化精髓,还将把演出基地龙泉山建设成安徽文化旅游实景演出基地。
今年将是我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作品的收获之年,目前,第一批入选作品委托创作责任书已经正式签订,将会推出一批具有安徽特色、史诗性质,能够与伟大时代相匹配的主题美术作品。正稿完成后,还将在省内举办巡展,作品最终也将交省美术馆收藏。
亮点二:县级电子阅览室联省级
文化惠民了,才能更好地实现文化繁荣。在今年的文化工作中,我省还有两个项目入选了全省33项民生工程中,一是将建成65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全达标;二是新增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项目,建成667个乡镇、40个街道、27个社区服务点。
在省级层面,我省还将推进省美术馆的建设,并规划新建省文化馆、省非遗馆等硬件设施项目;在市级层面,亳州市等11个图书馆、蚌埠市等11个文化馆、安庆市等6个博物馆也已被列入“十二五”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将获得中央补助资金4.36亿元,这也成为解决我省一些市级公共文化设施馆舍狭小、设备落后的重大机遇。
在数字化技术的推动下,乡里人也将陆续共享城里人的文化食粮。我省将在“免费、绿色、安全”的原则下,逐步推动公共电子阅览室从试点到全面实施。建设省图书馆公共电子阅览室门户网站和管理平台,逐步实现省、市、县三级公共电子阅览室联网。
亮点三:打造国家级非遗品牌
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水平,也是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今年我省将推进一批文化遗址和名镇古村的保护和重建,特别是加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文化遗址、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将优先对含山凌家滩、潜山薛家岗、蒙城尉迟寺等大遗址保护和遗址公园建设,对古村落、老字号、工业遗产、珍贵古籍进行特殊保护,重点推进大运河安徽段保护、申遗。
由省政府和文化部主办的“中国(黄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大展”也将在今年闪亮登场,届时将汇集全国数百类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形成百工竞技、百艺斗绝、百品呈瑞、百姓同乐的大舞台。这也将是继四川成都、山东济南之后,在中国中部及长三角地区布局、打造的又一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新品牌。
亮点四:农民工分享文化大餐
为了更进一步让全民分享到文化建设的成果,我省将在多个层面深化免费服务,以免费开放带动公共文化服务单位管理模式、机制的全面调整、彰显公益特性,出台博物馆免费开放《服务标准》等一系列规范指标。特别是对文化建设相对薄弱的农民工群体,各市都将建立农村文化专项资金,将农民工文化工作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开展“情暖农民工”、“农民工日”、“农民工周”等活动,送图书、送演出进工地,促进农民工与社区居民共享文化设施,融入社区生活。(孙超 来源:安徽商报 )
蓝图绘就 文化强省大有可为
编者按
文化强省谱新篇,徽风皖韵添锦绣。省委九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安徽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是全面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的重大部署,对进一步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打造充满活力的文化强省,加快实现建设美好安徽的宏伟目标,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今天起,晚报推出系列报道,从会议精神深解读、文化建设惠民生、制度创新助发展、龙头单位新跨越、安徽文化品牌振兴以及广聚贤才创大业等不同角度,全面深入阐释文化强省建设的新动态、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成效。
没有文化的经济是没有生命力的经济,建设美好安徽更需要文化软实力的支撑。省委九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安徽省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加快文化强省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了安徽加快从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战略目标。安徽,要走出一条独具徽风皖韵、体现时代特色的文化强省之路。
文化建设亮点纷呈
近年来,安徽文化建设繁花似锦、亮点纷呈;报业、出版、发行、演艺、广电五大集团破浪前行,文化产业“龙头”阵容形成。网络、动漫、新媒体等新兴业态迅猛发展,合肥、芜湖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和马鞍山、淮南动漫产业集群加快建设,动漫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
“文化民生”进一步提升了百姓的幸福指数。一批批图书馆、群众文化生活馆开放了,一场场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送到了基层,一部部徽字号影视作品走上荧屏舞台……“耳朵有听头、眼睛有看头、农闲有学头、生活有奔头”成了百姓文化生活的淳朴写照。
文化发展蓝图绘就
“全省文化发展主要指标、文化事业整体水平、文化产业综合实力处于中西部领先水平,部分行业和领域位居全国前列,努力形成与科学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运行机制,与美好安徽相适应的文化软实力,与文化资源大省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相适应的文化条件。”这是《实施意见》为我们描绘的“十二五”安徽文化发展蓝图。
“建设文化强省,安徽大有可为。”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钱念孙认为。他表示,目前,安徽有一大批重点项目、大型文化园区正在如火如荼建设之中,这些将是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抓手。“淮南的一个动漫产业园,总投资就达60亿元,建成之后将产生巨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文化强省,从何而“强”?在钱念孙看来,科技的翅膀非常重要。“文化与科技一结合,就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生产力。”钱念孙表示,安徽文化底蕴深厚、资源广博,我们现在需要做的,就是通过创意与科技,将这些资源转换成适合时代发展的产品。
文化强省普惠全民
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文化强省带来的变化将更多地体现在生活和修养方面。每个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面貌将会焕然一新,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将写在更多人的行动之中。钱念孙表示,文化强省,不能简单理解为文化产业,更重要的还是一种全民的文化事业。“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将会进一步提升安徽公民的精神文化面貌,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强大的精神支柱,为建设美好安徽服务。”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省内不少文化界人士都表示,建设文化强省,安徽能做的事情很多,抓住机遇非常重要。“感觉安徽乃至全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黄金时节’就要到来了!”(郁宗菊、吴碧琦 来源:新安晚报 )
信息来源:新华网安徽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