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监管机制 规范运作流程
歙县招标采购监管体制改革成效彰显
为转变重点领域公共权力监管模式,2011年7月,歙县正式启动招标采购监管体制改革,组建歙县招标采购监督管理局和招标采购交易管理中心,将原先分散在各部门的招标采购业务和监管职能进行整合,并陆续将工程招投标、政府采购、国有资产产权交易等业务相继纳入中心交易,实现交通、水利、林权、土地招拍挂全进场,改革进程居全市前列。一年来,招标采购交易中心累计受理项目达248个,成交金额7.17亿元,节约资金8102万元,节约率达11.3%,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反响。
加强制度建设,努力净化招投标交易市场。项目统一进场交易后,如何加强监管,杜绝串标、围标等现象发生,是招投标管理工作面临的首要任务。该县从政府规范、部门监管和内部管理三个层面入手,不断加强制度建设,以制度促规范运行。先后出台各类制度和规范性文件24项,形成较为完善的标前、标中、标后监管制度体系。该县还借助社会力量加强监督,先后聘请10名特邀监督员参与招投标过程监管,均由“两代表一委员”、审计、媒体等人员组成,营造了公平、公开、公正的招投标环境。强科技建设,积极构建全过程监控网络。加强对招标采购过程和评标现场等重点环节的视频、音频监控,初步实现招标采购行为全流程动态监管,有效降低了关键环节中的不确定性因素。把规范行为建立在服务前移的基础上,对重点工程提前介入,通过和业主单位早沟通,宣传招投标相关政策,促其按规定进场。加大招标采购交易中心网站建设力度,充分利用网站和大型电子信息显示屏,及时公开建设工程、政府采购、产权交易等方面信息,自觉接受各方监督。1—6月份,共通过网站发布交易信息188起,成功交易177起,实现招投标工作公开化。
加强环境建设,不断降低招投标成本。加大对招标代理、造价编制等社会中介机构引进力度,形成量化考核指标,试行优进劣汰格局,最大限度的减少业主单位的招投标成本。先后引进黄山双星工程建设咨询有限公司、杭州广厦建筑咨询有限公司等6家社会中介机构参与招标代理、工程造价编制,招标代理费用比实施招标采购监管体制改革前降低60%左右,仅此一项,政府即减少支出200余万元。同时,对民生工程、造价少于50万的政府投资性项目,免收建设单位工程交易费,节省政府投入20万元以上。(歙县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