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者必援、弱者必帮、应援尽援”。法律援助是一项扶助贫弱、保障社会弱势群体合法权益的社会公益事业,也是实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
宁国市于2002年7月成立市法律援助中心。十年来,每当困难群体自身权益受到侵害无力讨回公道时,宁国市法律援助中心便无偿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重新燃起他们对生活的希望,保障所有人都同等地获得与享受公平、正义、平等。
目前,宁国市法律援助中心已在全市19个乡镇(街道)、11个市直单位、7个律师事务所成立了法律援助工作站,在全市115个村、社区设有法律援助联络点;在《宁国新闻网》开辟了“法律援助”栏目,并设立了法律援助热线电话和监督电话,初步构建了覆盖全市、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体系和法律援助工作平台。围绕“关爱贫弱、服务群众”这一永恒主题,宁国市法律援助中心正在成为化解社会矛盾纠纷、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有效载体,为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提供了有力的保护之盾。
强化“法律援助为民服务”
宁国市法律援助工作以让困难群众满意为根本标准,突出抓好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完善便民服务举措、创新服务方式方法等方面工作,进一步增强了法律援助机构、法律服务机构和法律援助人员为民服务意识,显著提升了法律援助的服务能力、质量和效果,在维护困难群众权益方面取得了新成效,为弱势群体撑开一片法律的天空。
今年上半年,市法律援助中心完善了设在市委群众工作部的“群众之家”法律援助便民窗口工作,保证了“群众之家”法律援助便民窗口每个工作日都有2名律师参与党政领导接访、走访活动,为接访、走访中涉及的相关案件和其他涉法涉诉上访案件中的困难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同时,在8个市直单位法律援助工作站和6个律师事务所法律援助工作站的基础上,新设立了法院、看守所、人社局法律援助工作站,畅通了刑事案件和劳动争议案件法律援助的申请渠道。
按照“场所便民、设施完善、业务规范、服务专业”的要求,市法律援助中心还完善了19个乡镇(街道)法律援助工作站建设,规范了115个村、社区、厂矿法律援助联络点工作,在统一挂牌、统一职责的基础上,使联络点工作制度化、常态化,解决了法律援助“门难找”的问题,高效便捷地服务于基层困难群众。
“服务贫弱群体、维护公平公正”,为了让困难群体拥有更多的维权机会和法律援助,市法律援助中心积极实施彩票公益金项目;为优化服务,援助中心还配备法律援助业务用车,对特殊服务对象提供上门服务,并健全和完善了全市受援对象数据库,及时掌握受援对象情况。
尽职尽责为受援者排忧解难
通过调查取证、情况分析后,负责该案件的律师通过宁国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公司老板取得联系,经反复宣讲和耐心劝说,最终协商达成支付工人工资的方案。然而,公司老板却迟迟不履行协议条款。看到工人们焦急而无奈的神情,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工作人员更是急工人之所急,继续调查、协商,终于为13名农民工朋友筹得了3万元的工资款,并于
据了解,截止2012年6月,宁国市法律援助中心已批准并指派法律援助案件249件。紧紧围绕农民工工资拖欠、赡养抚养纠纷、妇女儿童维权、人身损害赔偿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该中心尽职尽责地办理每一个案件,悉心地开展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确保了需要法律帮助的困难群体及时获得法律援助,法律援助工作真正起到了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积极作用,为我市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宁国市编办 王立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