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意见》(皖发〔2012〕16号)精神,庐江县及时成立了廉政风险防控工作指导协调小组及办公室,分综合、政策指导、宣传、督查四个工作小组,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县编办作为成员单位,全程参与,着重审核“职权目录”、“权力运行流程图”等。同时,制定了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重点抓好清权确权、查找廉政风险点、公示廉政风险点、制定防控措施、处置纠正问题等环节工作。
第一,加强教育引导,确保廉政风险“看得清”。坚持把廉政风险意识教育作为防控廉政风险的第一道防线,常抓不懈。一方面,对依法确定的职权进行梳理,突出权力运行的“关节点”、内部管理的“薄弱点”、问题易发的“风险点”,让广大干部明确岗位职责、认清岗位风险,切实提高廉政风险意识教育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将廉政风险意识教育贯穿于平时工作中,定期不定期开展廉政风险检测、自查和抽查,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要对重点科室、重点岗位人员加强管理、定期约谈,对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批评教育、督促整改、有效化解。
第二,深入排查评估,确保廉政风险“找得准”。一方面,以“两个突出”为重点,准确查找廉政风险。突出重点排查对象,把领导干部特别是掌握人事权、执法权、司法权、审批权、监管权等权力的领导干部作为重点排查对象;加强对人、财、物、事等关键岗位的重点防控,切实规范领导干部的用权行为。突出重点排查事项,紧紧围绕关键环节,重点查找重大事项决策、重大权力行使等方面容易产生腐败行为的风险;围绕权力运行,采取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内外结合的方式,通过自己找、领导提、群众帮、集体定等多种形式,全面查找岗位职责、业务流程、制度机制等方面可能存在的廉政风险。另一方面,科学评估廉政风险。对查找出来的廉政风险点进行综合分析和科学研判,依据权力重要性、权力行使的频率、腐败现象发生的概率等,区分风险程度,并按照风险大小将风险点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做到分级管理、分级负责。
第三,强化防控举措,确保廉政风险“防得住”。紧扣排查出来的廉政风险点,有针对性地制定防控措施,铲除滋生腐败的漏洞。一是坚持民主决策。各级领导班子要严格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规定办事,完善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凡属于“三重一大”的事项,要集体讨论决定,严格按照程序办事。二是规范权力运行。明确风险防控的重点岗位和关键环节,对每个部门、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法定权限进行梳理,编制权力清单和权力运行流程图,实行流程化管理,严格用权标准和工作程序,通过科学合理的流程来规避风险。三是做到公开透明。把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与党务公开、政务公开、阳光村务工程和公共事业单位办事公开等有机结合,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透明度,主动向社会公开。四是加强制度建设。结合工作实际,从科学确权、合理用权、确定职责、明晰程序、统一标准、简化操作等方面形成有效的廉政风险防控“制度链条”,真正建立严密、完备、管用、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
第四,抓好预警处置,确保廉政风险“管得严”。通过工作调度、监督检查、网络舆情和群众反映评议等多种方式,对岗位行政行为、防控措施落实和权力运行过程等实行监控,及时发现日常管理中的漏洞和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坚持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实现“三个全覆盖”,即工作对象覆盖到全县各级各部门所有的岗位,工作网络覆盖到全县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工作内容覆盖到业务工作的每一个流程、权力运行的各个环节,努力做到教育在前、制度在前、监督在前、预警在前;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强化三个“落实”,即强化落实“一岗双责”,强化领导示范,强化落实监督检查。 (庐江县编办 郑春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