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再迈大步 大病医保"商办"有望全国推行

访问次数: 4975                        发布时间:2012-08-22

[字体: ]

2012年是医改承前启后、深入推进的关键之年,也是全面实施“十二五”医改规划的开局之年。医改三年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记者获悉,由国务院医改办牵头,多部门会签的《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指导意见》即将发布。大病医保有望在全国范围内交由商业保险机构经办。随着大病医保“商办”在全国范围的推广,医改也将再迈一步。

    病保险指导意见月底发布

    “太仓模式”为大病保险探路

    按照每人每年职工50元、城乡居民20元的标准,保费从基本医保基金中切出一小部分

    如果说几年前“保基本”的欠发达地区适用“湛江模式”,那么现在“保重病”的发达地区更适用“太仓模式”。该模式更符合社会经济民生发展现状,防止病患家庭因病返贫,关注了互助共济,使社会经济发展更趋均衡。

    那么,什么是“太仓模式”,闪光点在哪?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近日来到江苏太仓市,进行实地调研。

    3%:为大病上“再保险”

    已经实现基本医保全覆盖的太仓,目前面临的是如何减轻人们的大病支付压力。

    太仓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陆俊告诉记者,太仓属于经济发达地区,城乡差异不大,基本医保做得比较充分。职工和城乡居民患大病人群的实际报销比例分别接近76%56%。不过,个人负担部分对许多患者家庭而言,压力还是很大的。为此,太仓市按照每人每年职工50元、城乡居民20元的标准,保费从基本医保基金中切出一小部分,建立起覆盖全体职工和城乡居民的大病保险制度。

    为了提升经办效益,经办管理则通过引入市场化机制,选择商业保险机构,实行服务外包。20117月,太仓市人社局通过公开招投标的方式,与中国人保健康股份公司江苏分公司苏州中心支公司签订了“太仓大病再保险”项目。将医保基金的累积结余部分的3%2000万余元购买商业保险的服务,为全市所有参保人员购买了大病补充医疗保险。

    “现在两家在一起联合办公,窗口也开设在一起,大家都叫我们再保险。”人保健康江苏分公司纪委书记兼苏州中心支公司总经理梁健表示。在太仓医保结算窗口旁边,并排竖立着再保险的结算窗口。

    根据补偿标准,大病住院患者一年内单次或累计超过1万元的个人付费部分,可以再次进行报销。根据费用分段,按照53%-82%的比例分级累计进行报销补偿,上不封顶。

    从太仓大病保险的参保构成看,城镇职工占总参保人数比例为67.5%,城乡居民占比为32.5%,加上缴费标准不同,城镇职工缴费占总保费比例为84%,城乡居民仅占16%。城镇职工与城乡居民之间通过差异化缴费、公平化待遇实现“二次分配”;体现向弱势群体倾斜、城镇反哺农村的设计目的,体现了均等化。

    “太仓的城镇职工和居民在个人不增加缴费负担的情况下,提高了医保目录外和目录内自费部分的报销比例,实现了保障待遇的提高。”太仓市中医医院院长钱封强深有感触。

    运行一年来,成效显著。一方面,实际报销比例明显提高,群众重大疾病得到有力保障,全年住院治疗总费用超过15万元的有207人,实际报销比例普遍达到80%以上。另一方面,医保基金效应得到放大,全年全市参保人员超过53万人,大病补充医保筹资2000余万元,只相当于全市医保基金累计结余的3%,而惠及大病患者2604人。 5%:实现“保本微利”目标

    “这是患者的报销记录,我们这里可以查实,医保中心那边也可以实现同步观测”,人保健康险太仓分公司的一位员工指着电脑说。

    眼前的这套软件,是人保健康与太仓医保共同设计研发配套的结算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大病保险费用报销自动结算,杜绝了报销中可能出现的漏洞。

    根据社保项目服务民生社会政策属性,人保健康公司在参与重点集中于服务手段以及管理措施等方面,下足了功夫。同时在项目测算中,全方位考虑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提出了项目分段补偿比例建议并被采纳,确保该项目良性平稳可持续运行。

    “不是所有的自费医疗费用都要赔偿,病患主动要求的高消费、较奢侈、非必要的自费医疗费用,不予报销。”太仓市医疗保险基金结算中心主任钱瑛琦称,一共有10项内容,不在报销范围内,以规避过度用医、过度用药等道德风险。

    太仓项目承保后,在太仓人社局、医保中心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人保健康公司随即投入人员招聘、培训、工作流程及内容制定、信息系统开发等联合办公平台搭建工作。在工作推进的每一细节,都及时与人社局、医保中心沟通,共同解决问题。并且,打破保险行业被动“上门索赔”的惯例,针对性的配套实施了“主动理赔”流程。

    记者在太仓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的一楼医保结算大厅看到,除了当地社保中心的报销结算窗口外,还有带有“PICC中国人保健康”字样的服务窗口,前来报销医疗费用的参保群众,可同时办理基本医疗和大病再保险两项补偿。“在当地就医的参保人员,通过太仓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统一发放的“社保通”卡实现了大病住院的即时结算。” 人保健康太仓支公司经理吴东坚说。

    据了解,太仓项目采取“政府主导、联合办公、专业运作、便捷服务”的方式,人保健康投入了8个专业人力,专业化的管理信息系统,权威性的医疗审核专家队伍等多项资源,在太仓人社局、医保中心指导与配合下,参与到基本医保经办的政策宣传、稽核、巡查、审核等环节,实现了基本医保与大病保险经办一体化。

    市场化运作效益的提升,利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截至目前,太仓市医保基金累计结余8亿多,若按照大病补充医保筹资2100万元左右的水平,大病补充医保资金仅占基金总盘子的2.5%左右,仅用基金的利息收入即可实现支付。而且这一比例还呈进一步下降趋势。在此趋势下,不但医保基金的安全性、可持续性得到极大保障,而且城乡居民的大病补充医保报销比例也有了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完整保险年度后,该项目实现保费收入2037.2万元,扣除赔款支出与各项成本支出后,项目结余率约为5%,实现了“保本微利”的目标,同时为合作双方在风险管控、政策调整、沟通协商等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卢晓平)

 大病患者个人付费越来越少

    32.85万元,医保报销20.9万元。再保险理赔为7.98万元,个人实际承担仅4万元

    “当时我正在昆山开车,接到人保健康公司打来的电话,让去拿钱,我顿时觉得救命钱来了”,王建刚动情地介绍。

    在太仓市第三医院,记者见到了王建刚。2011年的一场意外车祸,太仓市双凤镇凤中村的顾莉芬脑部受到撞击,3次脑部大手术花了33万元医疗费,后来通过太仓市社保中心报销了63%的医疗费用。顾莉芬的丈夫王建刚也受了轻伤。

    因头部受伤,多次就医,下有两个孩子,年仅37岁的顾莉芬目前在医院的康复中心继续治理。在病房中,记者看见了躺在病床上,正在接受康复治疗的她,语言不清晰,眼神茫然。

    如果说顾莉芬只是承担肉体上的痛苦,那么王建刚更多的是要去解决治病费用的来源。首次就医,就花了32.85万元,医保报销20.9万元。余下自费部分是11.9万元,而再保险理赔为7.98万元,自己实际承担是4万元。

    “再保险理赔的钱,救了我老婆的命。有了这笔钱,专门去上海华山医院请来医生,成功地做了补颅骨手术。余下的就是康复治疗了”,王建刚再三强调。

    “近年来,虽然筹资标准不断提高,但群众大病医疗负担仍然较大,尤其是城乡居民大病患者更显得难以承受。”太仓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陆俊坦言。

    可以说,作为发达地区的太仓,更多关注的是“保重病”,防止病患家庭因病返贫,关注了互助共济,使社会经济发展更趋均衡。

    已经实施近一年的效果明显,大病保险的补偿,在“普惠”基础上又实现了“特惠”。

    太仓再保险项目共为2604名参保群众提供大病保险再次补偿,其中职工1296人、城乡居民1308人;再保险受益人群占总参保人数的4.9%。,大病住院结报比例平均提高了8.27%;大病再保险在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方面作用更为明显。(卢晓平)

 政府主导充分发挥商保优势

    政府对大病补充医保的保障范围等进行设定;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遴选合作承办机构

    医保是困扰各地政府的大难题,作为富裕地区的江苏省太仓市也不例外。

    在太仓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我们见到了主管副市长周文彬。这位文质彬彬的官员,谈起太仓模式,深有感触地说:只有政企联合管控不合理的医疗费用,运用政府职能部门的监管优势和专业健康保险公司的技术优势,才能更好地实现挤出不合理医疗费用的目的,返之于民。

    来自太仓市社保中心的数据显示,太仓每年有200300人住院医疗费用在15万元以上,占医保参保人数约万分之五,实际结报率约50%。近年来,虽然筹资标准不断提高,但群众大病医疗负担仍然较大,尤其是城乡居民大病患者更显得难以承受。因此,如何更有效地推进大病补充医保,考验着每一位推动者和参与者。

    “通过一年多来的探索实践,对开展大病补充医保的认识逐步提高,我们体会到,要坚持实行政府主导。无论是利用基本医保基金购买商业大病保险或建立补充保险,都是在现行医保制度基础上的补充,只有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才能促进大病补充医保的健康发展”,太仓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陆俊告诉记者。

    在实际操作中,政府发挥了重要作用。包括:对大病补充医保的保障范围、待遇水平、筹资标准、经办管理等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设定;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遴选合作承办机构;指导承办机构开展医保经办管理服务;激励和引导承办机构完成共同的工作目标,实现双赢,使得各项指标要求达到了预期目标。

    “不是所有的自费医疗费用都要赔偿,病患主动要求的高消费、较奢侈、非必要的自费医疗费用,不予报销。”太仓市医疗保险基金结算中心主任钱瑛琦称。一共有10项内容,不在“二次补偿”的范围内,以规避过度用医、过度用药等道德风险。

    如何更有效地防范和堵住医保运行中的漏洞,需要商业保险机构在具体操作中发挥有效积极性。也就是说,要充分发挥商业保险机构在市场意识、管理方式、服务理念、用人机制、工作考核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充分发挥商业保险机构作用,形成合力,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医保经办管理服务效能。探索建立大病补充医保制度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毕竟仅仅运行了一年,实践中已经面临好多亟待思考的问题。

    从未来发展路径看,各方均希望要不断优化制度设计,不断探索实践。毕竟,大病补充医保制度能否成为一个成熟的大病补充保险模式,还有待于进一步实践和评估。(卢晓平) 

政策开绿灯险资涉足健康险

    目前,只有人保健康、中国人寿、中国太保等大型保险公司试水该领域

    13亿中国人除了养老问题外,最重要的是医疗健康问题。随着国务院将出台《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指导意见》,市场潜力巨大的健康险市场,有望逐步显示出投资魅力,成为各路保险机构逐鹿新疆土。

    所谓大病医保,特指在新农合医保和城镇居民医保基础上的大病补充保险。目前,大病医保制度都是由各地政府建立,有的省没有,各地方的缴费制度、补偿标准也不一样。一般东部富裕地区比较完善,补偿额度也相对高一些。而贫困地区即便有相应的制度建设,实际上也没有落实。

    保险公司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提供服务功能。按照《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的指导意见》要求,建立大病保障制度,要注重创新机制,把基本医保与商业保险结合起来,相互衔接、功能互补。一方面,要加大政府投入,逐步提高基本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另一方面,要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鼓励地方因地制宜,采取政府委托办理、购买服务等办法,支持商业保险机构承办大病保险。目前,只有人保健康、中国人寿、中国太保等大型保险公司试水该领域。

    但新医改政策的不断出炉,健康险呈现逆势增长的态势。保监会数据显示,在今年5月份,健康险保费收入73.09亿元,同比增长39.59%。显然,各家险资机构已在积极“加仓”健康险。

    从发展潜力看,巨大的市场空间值得保险公司一搏。2010年我国健康保险保费收入677.47亿元,在全国总保费收入中占比仅为5%,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在30%左右;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在全国医疗卫生总费用中占比约为1.3%,发达国家平均水平在10%以上。

    但从试点保险机构经营情况来看,保本微利。如江苏太仓政府与人保健康险公司联手创新,政府出面购买保险公司服务,一个年度下来,政府出资2000余万元,扣除各项支出外,保险公司实现微利保本,全年收入不足100万元。

    有专家建议,希望政策可以向专业健康保险公司倾斜。因为在财险公司中健康险所占比重最多不过5%;在寿险公司,健康险占比最高不超过8%。也就是说,寿险公司和财险公司只能用3%8%的资源来开展健康险的服务,而专业健康保险公司会拿出100%的渠道、资源来开展这一业务。(卢晓平)

 

    信息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