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市编办做深做细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

访问次数: 1555                        发布时间:2012-12-27

[字体: ]

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开展以来,桐城市编办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编办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相关要求,分别在 20126月、12月对全市机关事业单位机构及人员编制进行了二轮审核,完善了机构编制实名制数据库,并采取各种措施,精心组织,积极推进,不断做深做细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

 一、全面贯彻机构编制管理各项规章制度

桐城市编办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行政机构和编制管理规定》和《安徽省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规定》,严格执行机构编制管理规定和程序,制定、完善各项配套制度。在机构编制管理上坚持依法依规办事,坚决抵制和纠正违反机构编制管理政策法规和工作纪律的行为,严格执行审批程序和制度,坚持按程序设置机构、核定编制,涉及机构编制审批工作一律提交编委会和编办主任会议研究决定。

二、充分发挥机构编制前置审核职责

桐城市编办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形成了一套规范化的机构编制前置审核制度。一是明确“编制在先”原则:凡未经编制使用计划许可审批、未按规定在机构编制部门办理列编手续的新进人员,机构编制部门不列入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一律不得办理相关手续。二是明确“事前审核”事项:凡政策性安置、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人员调动、干部调整、经费预算等事项,须由机构编制部门对编制员额、职数配备、经费形式等情况进行审核。三是明确“编制使用”流程:按照申请用编计划、用编许可审批、用编许可执行、办理用编手续、核发工资经费的管理流程,细化分解了具体操作步骤。以上措施,充分发挥了机构编制部门的“把关、协调、监督”作用,树立进人用编的意识,严把进人第一关口,切实把人员控制在编制限额以内。

三、充分发挥机构编制管理员作用

桐城市编办在2010建立了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员制度,落实专人负责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市编办专门发文规定,要求全市各机关事业单位推荐报送1名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员,具体负责本单位的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其中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员兼任事业单位网上登记管理员),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员要求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熟悉人事编制工作。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员制度运行二年来,有效加强了对机构编制的监督与管理,促进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正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四、充分发挥部门作用,协调管理全市事业单位机构编制

全市事业单位,特别是教育、卫生、农业、林业、水利等事业单位机构数量多,在编人数多,编制类型、人员身份复杂,单靠编办难以做到有效管理,因此,桐城市编办充分发挥主管部门作用,依托其对下属事业单位的了解,充分考虑不同行业特点,不同地区面积、服务人口等多种因素,综合科学地进行人员编制管理,并建立常态化的动态调节机制,使人员编制管理有利于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促进社会公共事业发展。

五、充分发挥机构编制信息中心的作用

桐城市机构编制信息中心于2010年成立,是桐城市编办机构编制信息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中心主要负责全市机构编制电子政务和信息化建设工作和对机构编制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分析和反馈工作。机构编制信息中心成立以来,桐城市编办充分发挥其作用,使其成为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的基本平台,建立起包括机构、编制、实有人员、内设机构等类别的机构编制台账资料,并在日常工作中实时维护,做到全面、准确、及时、系统的反映全市机关事业单位的机构编制情况。为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提供了重要的人员和技术保障。

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是当前中央编办确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桐城市编办立足于创新体制机制、服务科学发展,不断创新优化机构编制管理方式,机构编制实名制管理工作取得良好成效。在下一步工作当中,桐城市编办将进一步提升机构编制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切实将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做深做细,为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大局做好有力保障。    (桐城市编办孙兴国、胡经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