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会周”吹清新风

访问次数: 1448                        发布时间:2013-01-09

[字体: ]

根据省委省政府改进工作作风的规定要求,本周是新年第一个“无会周”。执行如何?两天来记者深入部分省直机关实地探访——

“无会周”吹清新风

 

不开会干什么——

不泡“会场”多跑“现场”

  作为综合经济管理部门,省发改委各类会议相对多些。 “无会周”是否有会? 1月8日上午,记者来到省政府南楼二楼,发现省发改委会议室静悄悄的。 “这一周没有安排什么会议,委领导主要精力放在下基层调研上。 ”机关干部查阅工作安排后说。

  去年8月,国务院颁布《关于大力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若干意见》,“打造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正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在记者到来之前,该委主要负责人已赶往黄山市,专题调研示范区规划编制。

  走出会场深入现场,是会风转变的新气象。 8日下午,省民政厅福慈处处长高光权刚从阜南调研回来,就来到合肥市流浪乞讨救助管理站,现场察看福利机构设施是否完备、安全措施是否得当、救助物资是否充足。“纸上得来终觉浅,只有实地察看,才能真正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高光权告诉记者,会议减少了,有了更多时间到救助困难群体的一线去。这两天,他准备再到铜陵、池州去一趟,深入了解民政帮扶救助措施落实情况。

  多下基层搞调研,多到一线抓落实,“无会周”才能变成群众欢迎的“工作周”、务实高效的“服务周”。

各项工作咋部署——

“有干货”才是“硬道理”

  以会议传达会议,是以往少数机关的坏毛病。 “无会周”仍有工作要传达部署,会不会出现“挪会”现象?

  18日上午,记者来到省人社厅劳动监察执法局,看到工作人员正忙着为即将开始的农民工工资清欠专项检查作准备。 “这一次厅里不专门召开部署动员会,直接在人社部统一的视频会议后安排工作。 ”汪杰局长介绍说,现在厅里的会议大大减少,每月的第一周都是“无会周”,其他时候很多会议能合并也都合并了。 “会议真精简了,‘挪会’就不存在了。 ”

  “无会周”不是拒绝会议,而是拒绝空洞冗长的无效会议,“有干货”的精短会议是深受基层欢迎的。

  新一轮省级行政审批项目清理结果日前正式公布,这次清理是十余年来范围最广、审查最严、力度最大的一次。“做好后续工作,对巩固清理成果十分关键。 ”7日,省政府法制办秘书行政处副处长朱浩对记者说。前几天,省政府法制办牵头组织了全省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工作培训会。培训内容十分繁杂,培训会也仅开了一天。 “会上主要向大家介绍应把握的主要原则和大方向。 ”朱浩说,具体细节制成课件,上传到了省政府法制办网站上,供大家会后学习研究。“这种方式既大大提高了效率,还减少了不必要的会议支出。 ”一次培训下来,许多代表都说收获不小。

新风能刮多久——

重长效不搞“一阵风”

  会风只是作风的一个方面,“无会周”功夫在会议之外。许多省直机关以会风转变为突破,细化完善政策措施,探索建立转变作风的长效机制。 1月7,我省正式启动农民工维权专项行动。“以往每年开展法律援助为农民工维权活动,我们都要举行一次声势浩大的启动仪式。今年,我们取消了启动仪式,以下发通知的形式,组织各市开展活动。把节省下来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更好地为困难群众服务中去。”省司法厅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陆勤玉告诉记者。当天,省司法厅印发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若干规定》,对改进调查研究、精简各类会议、精简文件简报、精简各类活动、厉行勤俭节约等,作了细化规定。

  “过去上级到基层调研,免不了迎来送往,现在简单多了。 ”省人社厅劳动监察执法局工作人员程伟,给记者拿出了刚完成的一套调研接待方案。全部内容只有一面纸,没有专门制作的封面封底。方案显示,关于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调研,只安排3个人、1部车、1天时间,吃饭在食堂,会场一律不摆鲜花、不挂条幅。省人社厅关于改进作风的具体规定将于近期出台。

  转变作风是一场持久战。采访中,省直机关一些党员干部表示,要坚持不懈转作风,持之以恒抓下去,把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规定落到实处,以改进作风的实际成效树立形象、取信于民,为推进兴皖富民大业注入不竭动力。(吴林红、汪国梁、李晓群、聂扬飞)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