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斌部署明年经济工作八项主要任务

访问次数: 6513                        发布时间:2013-01-05

[字体: ]

一、贯彻落实好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明年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合理的经济发展速度,政策支持重点与我省在手工作以及今后发展的需要高度契合,我们要科学把握政策导向,紧密结合安徽实际,全力推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
    
一要实现发展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我省已进入平稳较快的经济发展周期,明年生产总值预期增长10%以上,就是顺应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实现无水分、有质量、有效益、可持续的发展。在实际执行中,要在好的前提下能快则快,确保五年经济总量翻一番的目标不留欠账。确立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幅、农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就是要推动各地将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确保完成收入倍增年度任务,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财政收入预期增长10%以上,这个指标没有定高,既考虑了明年财政增收难度加大的因素,也考虑了兴皖富民的要求,尽可能让利于企、藏富于民,为改善民生提供必要的支持。
    
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针对当前企业困难较多、产业转移势头减弱、资源环境和要素约束增强等矛盾和问题,要完善出台明年促进经济持续健康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早给企业吃上定心丸。加大财政推进产业结构优化的支持力度,落实好结构性减税的各项措施。着力清理处置闲置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增强用地保障能力。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深入推进政银企对接,引导金融机构扩大投放,确保新增贷款规模不低于今年、增速高于全国。支持企业加大上市融资力度,用好企业债、短期融资券、集合票据等工具,扩大直接融资规模,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保障符合条件的地方融资平台正常运转。也要注意防范金融风险。
    
进一步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继续完善帮扶重点企业措施。抓好行政审批权精简下放的后续工作,加强对部门行政效能的考核和督查,进一步提升行政服务水平,努力使我省成为全国办事效率最高、行政成本最低、投资环境最优、人民群众满意的省份之一。强化经济运行监测预警,提高煤电油运保障能力。加强价格监管,稳定市场物价。
  
二、持续扩大有效投入。
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更加注重投向、结构、质量和效益,重点围绕交通、能源、主导产业、农田水利、市政设施、社会事业、民生工程、生态建设8大领域,谋划和实施一批打基础、利长远、惠民生、又不会造成重复建设的大项目好项目,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交通方面,开工和推进黄杭客专、合福铁路、宁安城际、济祁高速、国省干道公路升级改造、合肥地铁等项目建设,新增铁路营运里程26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312公里,进一步完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能源方面,开工建设绩溪抽水蓄能电站、平圩电厂三期等约1240万千瓦机组项目,推进大中型电网、大型煤矿等项目建设。主导产业方面,开工建设装备制造、轨道交通设备、新材料、电子信息、平板显示等一批带动力强的项目,合肥联想一期等项目竣工投产。农田水利方面,加快新一轮治淮工程建设,推进长江、新安江干支流治理和淮北调水工程,加强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新实施30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加强当家塘坝扩挖和沟河清淤疏浚,再解决40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推进引江济淮(巢)工程前期工作,改善巢湖生态环境,为大项目落户创造更有利条件。市政建设方面,加快推进城市路网、管网、绿化等一批项目建设,提升城镇综合承载力。社会事业和民生工程建设方面,积极推进学校、医院、养老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救助站等一大批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项目建设。生态建设方面,加快推进巢湖污染综合治理、新安江水资源和生态保护、采煤沉陷区治理、城乡垃圾和污水处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项目建设。要完善重点项目建设考核机制,加强协调和服务,发挥各方面积极性主动性。抓住明年中央建设资金规模扩大机遇,早作准备,加强对接,争取更大支持。
    
三、加快创新驱动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根本出路是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加快构建具有安徽特色现代产业体系。
    
深入推进合芜蚌试验区和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紧紧围绕提高企业创新能力这个重点,加强企业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等平台建设,完成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一期工程,鼓励企业和研究机构组建新型产学研用实体和创新联盟,增强创新体制机制活力。完善企业股权和分红激励政策试点措施,总结经验,逐步向皖江示范区和全省推开。全面建设合芜蚌人才特区,大力实施“611”人才行动。从明年开始,各市将轮流举办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建立技术成果与资本、市场灵活对接机制。
    
着力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省里已经明确主导产业5年发展目标和任务,要引导资金、人才等要素向主导产业聚集,制定分行业的产业发展、技术升级和品牌培育路线图,加大新项目建设和技改力度,通过增量创新带动存量调整,做强龙头企业和特色产业基地。扎实推进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把握扩内需机遇消化一批,加快走出去转移一批,推动兼并重组整合一批,严格市场准入淘汰一批,加大19个高耗能、高污染行业落后产能的淘汰力度。抓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化发展,统筹推进公共安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千百十工程、新型平板显示等增长源工程
    
加快发展服务业。抓住营改增试点等政策机遇,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科技、信息、金融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大对电子商务等支持力度,引进和创建电子商务运营平台,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扶持实施一批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积极落实节能惠民工程等促进消费政策,开展全国品牌促进试点,建设一批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完善五位一体便民体系,全面提升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商品认定推介,培育龙头企业,加强营销策划,提升安徽旅游品牌竞争力。扩大文化、休闲、养老服务等热点消费。深入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四、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建设。
    
按照中央关于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推动我省城镇化建设提质提速。深入实施“11221”工程,继续加快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发展,着力把县城建设为中小城市,因地制宜打造一批人口聚集型、交通枢纽型、历史文化型和特色产业型的中心镇,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发展格局。明年省里将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各市、县制定和完善新型城镇化规划,各地要以此为契机,在新的起点上提升城镇规划和建设水平。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承载力。要按照产城一体、宜业宜居、生产生活生态和谐的理念要求,率先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综合试点,力争成为国家试点。
    
要用好皖北地区进入中原经济区规划的政策机遇,抓紧制定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先试实施意见,突出抓好产业园区建设,加快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基地。沿淮经济带对我省皖北发展、与皖江示范区等聚合互动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我们要积极主动,深入研究安徽沿淮经济带发展的战略定位、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争取国家更大支持,把安徽的事办实办好。扎实推进皖南国际文化旅游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大别山片区扶贫攻坚,做好抓金寨促全省扶贫开发工作。
    
五、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美好乡村建设。
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以科技引领农业转型,深入推进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和高产创建,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加快农业物联网试点省建设,打造国内重要的农产品网购平台。加大农业产业化“671”转型倍增计划实施力度,集中建设一批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化生态健康养殖,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加强茶叶、油茶等名优特农产品基地和品牌建设。
    
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入实施国家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突出抓好农业生产经营制度、农村金融、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机制等改革。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以病虫害统防统治、良种统供、肥料统配统施、农机跨区作业等为重点,培育扶持多形式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支持20个试点县(区)大胆探索,为扩大试点范围积累经验。充分保障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不限制、不强制农民流转承包土地。抓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探索农田水利工程长效管理机制。
    
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重点抓好1500个中心村建设和10000个自然村治理,大力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完成20万户农村危房改造,深入开展三清、四修、五化,完善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完成240个乡镇农村清洁工程,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六、突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和扩大开放。
    
改革开放是我省加快发展、加快转型的必由之路,必须以更大的力度加以推进。
    
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打破阻碍民间投资的玻璃门,卸掉弹簧门,全方位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市政、铁路、能源、卫生以及重点产业等领域。制定出台有力的支持政策,建立专项扶持资金,省里准备拿出11亿元全部放到市县,强化工作高效推进机制和绩效考核,迅速掀起民企招商潮、激发全民创业潮、推动徽商凤还巢
    
着力抓好几项重点改革。巩固完善营改增试点方案,做好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准备工作。加快国有企业兼并重组、产权多元化步伐。深入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改革,积极发展民营金融机构。推进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进一步巩固完善基层医改成果。加快保障房制度改革,不断完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租为主、并轨统筹,租补分离、分档补贴的运营管理体制。继续深化教育、文化、行政审批、事业单位等改革。
    
大力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围绕皖江示范区建设五年目标要求,深入跟踪产业转移的新动向,突出提升创新承接水平。抓好开发区转型升级大会各项部署的落实。扩大长三角地区合作成果,密切与珠三角、环渤海、央企、全国知名民企、世界500强企业等联系,办好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展示形象,放大效应。落实好稳定外贸增长政策,支持企业加快外贸基地、合作平台和营销网络建设,大力开拓新兴市场,进一步扩大机电、高新技术和核心文化等产品出口。抓住部分商品进口环节税费调整机遇,鼓励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战略性资源等进口。研究实施走出去指导意见,提升我省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和水平。
    
七、扎实推进生态强省建设。
     
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巩固和发挥我省生态优势。一是确保完成节能减排年度任务。严格执行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制度,实行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开展万千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实施节能改造、合同能源管理等重点工程。大力推进机动车环保标志管理。新增城镇污水处理配套管网1100公里以上,新增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日处理能力1200吨。二是强化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坚持最严格的耕地和水资源保护制度,完善土地使用标准体系,严格供地管理,加强用水总量管理和城市雨污分流,推进水资源循环利用。深入开展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三是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全面实施森林增长和城乡绿道建设工程,新增造林286万亩。加强重点领域、重点流域污染防治,推进环巢湖生态示范区建设。深入开展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试点,研究推进大别山区生态补偿试点。
    
八、统筹做好事关民生的各项工作。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抓好以下几件事。一是深入实施收入倍增规划。大力推进创业富民工程,拓展增收渠道。就业是收入之源,要实施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就业技能培训、信息服务和就业帮扶,重点做好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工作和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就业工作。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二是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深入推进省级政府教育统筹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完成学前教育3年行动计划,完成2365所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任务,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推进职业教育特色发展和高等教育优化发展。三是加强社会保障工作。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争取医保报销在当地解决,巩固扩大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成果,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推动建立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险管理体制。四是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这是推进产城一体新型城镇化直接而有效的抓手,既是民生工程,也是发展工程,各地务必高度重视,算大账,算长远账,明年力争再开工建设各类保障性住房40万套。要适当安排一定指标用于乡镇支教、支医、支农、驻乡干部、大学生村官等人员周转房。五是巩固提升民生工程。明年计划投入605亿元,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具体项目实行了动态调整。要建立民生工程绩效评估机制,完善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制度,推进民生工程建设长效化、科学化。六是持续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加快完善社区综合管理体制,扎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全面实施流动人口居住登记办法,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摘自李斌省长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信息来源: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