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掉隔开党和人民的无形之墙

访问次数: 1105                        发布时间:2013-01-29

[字体: ]

——从严治党新观察之五

  任何工作,其成效和长效,不仅取决于执行力,也往往与认识能力有关。比如,以当前的改进作风为例,如何释放改作风的红利,怎样避免改作风成为一阵风,关键就在于,我们在何种高度去认识其影响、评估其意义

  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习近平在中纪委二次全会上的告诫,不仅表明工作作风问题绝非小事,也为我们指明了改进作风的工作导向、价值取向。

  作风建设,重在取信于民

  某些干部眼中的工作作风小问题小毛病,人民群众究竟怎么看?

  身边的例子就能证明。人民日报推出的改进作风大家谈栏目,引发持续热烈的讨论。许多读者发来长信,以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反映当前存在的各种问题,措辞之尖锐、语言之犀利,让人深感群众对不良风气的厌恶。

  有读者写道:过去乡干部经常到村里来了解民情,村民家里的狗都认识了,来了也不咬,现在却常年见不到。期盼多一点儿狗不理干部!  

  还有读者写道:现在逢年过节,有些领导干部热衷往上跑,忙于去上级和领导家密切关系。读者提议,建立一种激励机制,让领导干部往下跑,帮群众化解矛盾、解决困难。

  这些来信,反映的都是未经修饰的生活现象,表达的都是朴素真实的感受认识。总而言之,心系群众、埋头苦干就会被群众赞许、拥护和追随;不务实事、骄奢淫逸就会被群众痛恨、反对和疏远。

  因此,工作作风的好坏,绝非什么小问题。重视作风建设,党员干部就能和群众打成一片,培植丰厚的信任资源;反之,对工作作风不重视、不检点、不思考,高高在上、前呼后拥、吃喝玩乐、走走过场,久而久之,脱离群众就是必然。不仅如此,群众对不良作风的失望、反感、痛恨、麻木的情绪也会不断积累。习近平所说的无形的墙,就是这样一种心理上的隔膜、隔阂。

  在这个意义上,当前改进作风,就要认真理解中央的完整表述,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改进作风,归根到底是为了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是为了取信于民、夯实党的群众基础。也正因为此,改进作风,不仅要发挥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也要发动人民群众,让人民群众来监督、来评判。这段时间以来,原来不值得大惊小怪旅游会议自动回复躲避记者暂借豪车官话套话等不良作风,正是在社会的高度关注中,迅速得到处置或者整改。自上而下的压力、自下而上的动力,对于改进作风来说,正如车之双轮、鸟之两翼。

  改进作风,是从源头反腐

  溃堤蚁穴,气泄针芒。作风建设与反腐倡廉密切相关。反腐败,制度建设对应的是法治视角,追求的是客观条件,而作风建设对应的则是人格视角,强调的是主观要求。

  不怕领导有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领导干部的腐败都有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许多贪腐官员落网后,都会忆起第一次吃请和第一次收礼时的不自然,后悔从吃拿卡要的小事开始,一步一步腐化堕落。

  就此而言,中央推进改进作风,体现的正是反腐源头意识。不良作风是一种亚健康,有些是腐败的直接诱因。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廉洁从政等这些优良作风,是与腐败天然绝缘的屏障。

  据报道,中纪委已经要求纪检监察机关把监督八项规定贯彻落实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制定监督检查办法和纪律处分规定。党员干部工作作风的转变,不仅可以形成治未病的反腐效应,而且将给全社会带来一种政治导向和示范效应。

  打掉隔开党和人民的无形之墙,需要墙两边的力量形成合力。党员干部发力,人民群众给力,像习近平强调的那样,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抓下去,我们就能以作风正党风、以党风赢民心,在从严治党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不断增强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曹鹏程)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