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县“四个结合”抓好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工作

访问次数: 1249                        发布时间:2013-02-16

[字体: ]

为扎实做好2012年事业单位年度报告及变更登记等工作,黟县结合省市下发的年度报告文件,“四个结合”抓好年度报告工作。

一、将年度报告与加强监督管理相结合。一是认真审核事业单位的年度报告,要求事业单位认真对待业务开展情况撰写,从而在宏观上掌握事业单位业务活动情况,考察事业单位业务量。二是从事业单位年度报告经费收支情况考察事业单位业务工作情况。要求事业单位上报上年度1231日结转前和结转后资产负债表,并结合固定基金年初数和年末数变化、拨入专款和拨出专款情况,考察事业单位的资产变化情况,为开办资变更提供依据。三是认真审核事业单位编制和从业人员情况,根据从业人员变化情况,综合分析事为单位工作量。四是从事业单位是否有接受捐赠、资助考察事业单位公益性程度。五是加大事业单位财务状况监管。在事业单位设立登记时,要求事业单位提交验资报告,明确事业单位资产情况;在年度报告中发挥举办单位的作用,要求主管部门对其下属事业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核查;在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发生变更时,要求事业单位进行原任法定代表人进行离任审计,考察事业单位法人任职几年来的工作情况,取得的成绩,是否存在经济问题,是否遵纪守法等。六是对全县公益性强、涉及范围广的事业单位的年度报告在县政府网、县机构编制网、县教育网、县卫生网上开公,通过不同渠道收集到各种意见、建议,整理后作为事业单位监管的参考。七是在认真开年度报告的基础上,结合机构编制核查工作,对法人、地址及业务范围调整等变更事项及时与相关职能部门交流沟通,督促事业单位及时变更,同时掌握事业单位业务开展、职责履行情况,分析、考察与年度报告书上的内容是否一致,切实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管。

二、将事业单位年度报告与机构编制实名制工作结合。在实名制系统中,我们通过录入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基本信息,从而掌握事业单位人员基本情况,将具体的工作人员与平时调查、了解到的事业单位业务活动开展、工作量、工作难易程度联系起来,加强事业单位“人”与“事”的感性认识,为事业单位编制核定、选招人员的数量提供依据。

三、将事业单位年度报告与做好事业单位改革基础性工作相结合。收集中央、省、市文件中关于对事业单位职责的基本定位、事业单位改革下发的相关文件,按部门整理成文件汇编,便于对事业单位分类监管;为做好年度检验工作,还制作各事业单位编制、人员和机构演变情况的电子表,同时建立一个事业单位一套档案,按主管部门编号,随时可以查阅,在年度报告审核时做参考。

四、将事业单位年度报告与事业单位“一目录,两流程”工作结合。调查事业单位每项职能的工作量,与事业单位编制核定挂钩,加强事业单位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