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鞍山市雨山区“六大机制”深化社区管理体制综合改革配套工作

访问次数: 895                        发布时间:2013-04-12

[字体: ]

马鞍山市雨山区以区情实际为依据,建立健全“六大机制”,深化社区管理体制综合改革配套工作,不断提高社区工作效率,全面提升自治服务、志愿服务、行政服务和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建立社区事务准入机制。依据“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推行社区公共服务事项准入审批制度,凡是需新进社区工作事项,必须由区社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社区工作委员会)批准,否则社区有权拒绝接受或办理。对已批准进入社区的公共服务事项,区有关部门加强对社区的业务指导,并落实工作经费,确保服务质量不断提升。
     
二是健全社区专职工作者培训培养机制。新进社区专职工作者的招聘录用工作按照“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录用”的原则,规范报名、笔试、面试、体检、考核、聘任等程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鼓励新进人员和现有社区专职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并分年龄段对其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提出时限要求。在规定年限内未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社区工作者,不得评先评优,在换届选举时,不得作为“两委”成员推荐候选人。鼓励社区专职工作者参加与社会管理相关的继续教育,取得国家承认的与社区工作相关的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按30%比例给予学费报销。按照区、街分级负责的原则,建立健全社区专职工作者的教育培训制度,将社区书记、主任纳入全区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有计划选送社区书记、主任到高校、党校参加培训。注重从社区党组织书记和居委会主任队伍中培养选拔街道(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对在年度考核中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社区工作者的列入考察对象优先提拔使用。通过鼓励街道(乡镇)党政班子和其他公职人员到社区兼职或任职、选派机关优秀公务员充实社区工作力量、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备一定条件的优秀大学生进入社区工作等方式,不断优化社区工作者性别比例。
    
三是完善社区工作考核评议机制。对“工作进社区”的部门,由区绩效办组织部门和社区进行互评,评议结果作为部门目标管理考核和政风行风评议的重要依据;街道(乡镇)负责对社区及社区工作者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社区专职工作者年度考核奖挂钩。对未能按期完成工作任务,或执行上级指示和决定不力,以及其他违反社区管理规定,造成工作贻误等后果的社区专职工作者,视情节轻重责令其书面检查、通报批评、诫勉谈话,直至劝其辞职;对年度考核连续两年不合格的社区专职工作者,予以辞退。
     
四是落实社区专职工作者生活待遇改善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将社区专职工作者工资福利待遇纳入财政预算,并根据全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适时进行调整,实行动态增长机制。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职称津贴和奖励制度。对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高级社会工作师证书的社区专职工作者,每月分别享受不低于80元、150元、300元的职称津贴;对在社区连续工作达到20年且群众满意的社区专职工作者,给予一次性1000元的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对社区专职工作者每两年组织一次体检。  
    
五是探索由村委会向城市社区转变的推进机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城乡社区建设,土地已征迁完毕的村,由集体经济组织牵头,妥善处置该村的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成熟的住宅小区适时成立新社区,根据“个人自愿、工作需要、组织决定”的原则,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吸纳优秀的村“两委”成员直接进入社区工作;住宅小区人口规模较小的,就近由其他社区代管,避免社会管理出现空白。
     
六是强化社区工作保障激励机制。按照“标准化建设、网络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的要求,加大社区经费投入,将社区工作经费、社区项目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争取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个人捐助,多渠道筹措资金,用于困难群众救助及好人好事的奖励。对当年荣获国家级、省(部)级和市(厅)级荣誉称号的社区和专职工作者,分别给予奖励。全面加快社区标准化建设,力争2014年底前全区现有社区都达到“精品”、“四优”创建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