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美好乡村“里”“外”俱美

访问次数: 2246                        发布时间:2013-04-16

[字体: ]

坚持五美共建 破解七大难题

 

    今年以来,肥西县上派镇三岗村将发展绿色经济与建设美好乡村相融合,通过打造现代农业庄园、精品苗木花卉示范基地,将科技示范、农事活动、自然风光、休闲娱乐、环境保护等融为一体,建设“绿色生态型”美好村庄。(徐勇 摄)

  据合肥日报报道,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用洁净能源、居优美村庄、树文明新风、享和谐社会……当前,以此为基本目标的美好乡村建设在合肥各县()区全面推开。昨天,来自市农委的消息显示,总投资32.1亿元的首批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整治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惠及20.77万农村居民,其中,新建农房面积208.6万平方米

  坚持五美共建

  为了建设美好乡村,合肥坚持“五美共建”。即:围绕布局优美重“塑形”,提升村庄建设水平;围绕环境秀美重“换颜”,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围绕产业富美重“固本”,增强产业发展能力;围绕生活甜美重“提质”,提高农民生活品质;围绕社会和美重“凝神”,提高农村社会管理水平。

  市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布局上,合肥市科学制定了各县()区美好乡村布点和中心村建设规划,清晰全市美好乡村建设布局和步骤。在环境上,合肥市坚持生态建设与环境整治双轮驱动,着力建设“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秀美人居环境,彰显“个性美”。在产业上,合肥市加快美好乡村“一村一品”发展,实行农业产业“产村一体”发展,建设了一批产业名村,首批中心村落实产业发展项目84个。

  为了实现生活甜美的目标,合肥市把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作为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保障,大力实施农村“33+X”民生工程建设。为了实现社会和美的目标,合肥市探索推进农村社会管理服务新机制,大力加强农村文明风尚建设,积极开展创建文明镇街、文明村、文明家庭和现代乡村文化建设活动。

  破解七大难题

  如何破解美好乡村建设中的一系列难点问题,合肥探索机制创新。

  通过探索共建联推机制,解决协作联动缺抓手、凝聚合力缺平台的问题;探索多元投入机制,解决基础建设缺资金、资金集聚缺载体的问题;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解决空心村整治农户集中安置难的问题;探索农村闲置建设用地盘活机制,解决美好乡村建设用地指标难的问题;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服务机制,解决农业发展农民主体不强、规模集聚不高的问题;探索基层组织管理机制,解决美好乡村重建设轻管理、重组织轻经济的问题;

  探索农民参与机制,解决美好乡村建设农民主体地位体现难、农民精神凝聚难的问题……七大难题,一一破解。

  “合肥在全省率先出台了突破家庭农场和合作社联合社工商登记瓶颈的政策措施,率先开展了农村林权、集体建设用地、土地承包经营权、涉农商标抵押贷款试点,在全省率先出台了美好乡村建设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和考评体系,肥东县在全省率先建立了农村社区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市农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目前,全市设立美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4.43亿元,其中市本级达到1亿元;以县()区为主,整合各类涉农资金16.87亿元,整合各类建设项目1255个;工商企业、能人大户累计捐资捐款达135万元;企业、农民合作社、种养大户通过合作共建等方式,累计投入美好乡村建设资金3053万元;结合“一事一议”等财政奖补政策,发动群众筹集资金3550万元。(饶东平 李琪 柳书节)

 

    信息来源:中安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