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深化党群共建机制助推社会管理创新

访问次数: 881                        发布时间:2013-04-18

[字体: ]

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镇、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和安徽省第一批扩权强镇试点镇。全镇面积55.5平方公里,辖7个行政村125个村民组,总人口1.8万人,现有党员575名。近年来,该镇党委、政府围绕加强党的建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一主题,以深化党群共建创先争优、维护发展群众利益为突破口,创新工作理念,完善工作机制,有力推动了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全镇完成财政收入5074万元,同比上年增41%;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806元,同比上年增23.9%。7个村的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均超过了50万元,其中3个村达到100万元;全年共立刑事案件9起破8起,发案数与上年同比下降10%。

    一是完善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制度。全面落实驻村夜访、书记带头走访、每周到点服务等制度,及时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郑军是该镇卫生院的一名医生党员,这些年来他都要重复地做一件“义务活”,就是在“七一”期间到每个村给80岁以上老党员做健康体检。西溪南村在实施“甜美家园工程”中,依托党员中心户建立了多个“党群之家”,搭建了党员群众沟通交流、互帮互助的新平台。据统计,近两年来全镇参加结对帮扶、公益事业、联系群众的党员干部超过了1200人次,义务捐款捐物价值超过8万元,先后走访群众2562户、企业61家,征求意见建议292条,帮助群众解决各类实际困难和问题3763个。

    二是健全“村为主”的群众工作机制。从提升村级干部综合素质、规范村级工作运行等方面入手,逐步建立起包括计划生育服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矛盾纠纷调处等“村为主”工作机制,进一步增强了做好群众工作的第一线力量。2010年以来,该镇创新村干部素质教育“周末讲堂”制度,定期组织村干部集中学习上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进一步提升了村干部宣传新政策、应对新局面、解决新问题的能力。据统计,近2年来全镇7个行政村自行化解各种矛盾纠纷1300余起,基本实现了“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该镇已经连续12年未出现赴省进京集体访事件。2010年10月,西溪南镇被省委政法委和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授予“全省集中清理执行积案活动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是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

    三是深化党群共建机制。注重发挥各级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各个群团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开展党群共建创先争优,共同做好新形势下群众服务工作。2008年来,该镇各村相继组建了夕阳红、五老、晚霞等党支部或党小组,配套成立了村级老年协会、老年文艺队等,广泛开展了“一村一台戏·助推新农村”等各种主题文艺活动,深化拓展了农村党建工作格局。据统计,该镇各级老年组织两年来先后举办了60多场群众性文艺演出活动,竦塘、长林、西溪南等村的老年文艺队的演出活动还走出了徽州区。2010年来,西溪南镇先后荣获“全省五个好乡镇党委标兵”、“全省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西溪南村还荣获了“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四是创新群众工作机制。近年来,该镇整合综治、司法、公安及学校、共青团、妇联等部门的力量,建立了“345”关爱留守未成年人、“2+2”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等工作机制,组建了多支爱心志愿者队伍,设立了关爱困难留守儿童爱心基金,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和身心健康教育,有效减少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案件的发生,营造了学生安心、家长放心和学校宽心的良好氛围。据统计,目前该镇现有留守未年成人251人,约占全镇未成年人总数的12%。2009年来,全镇未发生一起留守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2011年初,西溪南镇关爱留守学生“治安保姆”工作模式被评为第三批“全省公安机关三项建设优秀工作项目”,并在全省推广。(徽州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