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政治局会议:“放活”关键靠改革 民生保障是底线

访问次数: 976                        发布时间:2013-04-26

[字体: ]

袁钢明:如果不尽快扭转经济下滑趋势,后果可能比较严重

    张卓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要对企业进行过多行政干预

    贾康:社会政策要托底是说要关注民生改善、社会和谐

    王小广:利用经济规律给过度投资造成的环境问题撤火

    祝保良: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应加快实施营改增等减税措施

    ⊙记者 卢晓平 于祥明 梁敏 秦菲菲 李雁争

    ○编辑 衡道庆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25日召开会议,研究当前经济形势和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面对新形势,要未雨绸缪,加强研判。会议关于宏观政策要稳住,微观政策要放活,社会政策要托底的要求,意味深长,蕴含着丰富的内容。为此,本报记者昨日晚间分头采访了一些知名学者和专家,进行分析和解读。

    经济下行风险值得警惕

    实际上,一季度经济数据出台后,对于7.7%的经济增速如何看、宏观政策要不要向稳增长倾斜等问题,引起市场热议和高度关注。高层近期也进行了密集调研并召开相关会议,研判当前经济形势,部署下阶段工作。这也说明当前经济下行风险已引起多方面重视。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认为,综合各方面数据来看,目前宏观经济下行压力确实很大。首先,消费增势有所放缓,今年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10.8%,增速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下降1 .3个百分点。其次,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力仍然不强,尽管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和去年比持平,但和前几年的高速增长相比,回落幅度很大。此外,世界经济形势并没有根本好转,国外需求仍然乏力,这也对我国工业经济增长造成一定影响。在此背景下,如果不采取有效对策,尽快扭转下滑趋势,后果可能比较严重。

    经济学家张卓元表示,会议传递的总基调是稳中求进、稳中有活力。宏观政策要稳住主要指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社会政策要托底,是强调建立健全社会保险、保障体制,尤其是针对低收入群体的保障体制。上述两个要求强调的都是稳定。在稳字当头的同时,还需要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不要对企业进行过多的行政干预,也就是微观政策要放活

    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对记者说,微观政策要放活是一贯的原则,即鼓励创意、创新,鼓励市场发挥作用。社会政策要托底,这个提法很有新意,是说要关注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等方面。

    民生有保障是政策底线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认为,上述要求中,微观政策要放活最为关键,其言外之意就是要加快改革。对此,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主任祝保良也表示,放活就是要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为此,应加快实施营改增等减税措施。

    王小广认为,中国经济必须告别对GDP高速增长的崇拜,回归到正常水平,即增长6%-8%区间就可以了。他认为,一季度GDP增长7.7%,不是低了,而是高了,中国经济增速应该在7%左右。他进一步指出,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造成环境污染等一系统问题,其本身需要调整。为此,必须加速资源价格改革,利用经济规律,给过度投资造成的环境问题撤火

    袁钢明认为,解决经济问题的关键在于释放中小企业活力。今后不应再简单重复以政府为主导的大项目投资,而应切实支持中小企业和民资参与。他建议,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投资限制,对中小企业进一步减免税负。

    专家也指出,强调微观政策要放活,主要针对以民营为主体的社会资本必须接过以国企为主体的国家资本的接力棒,因为在未来经济发展过程中,再靠国有资本进一步发力是不现实也是难以为继的,这也意味着本届政府对经济调控的理念已经有了微妙变化。而社会政策要托底则表明,民生有保障是一切政策调整不能触犯的底线,也就是说未来将优先考虑就业不受影响、居民收入不下降等民生问题。

 

    信息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