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排头兵筑梦“升级版”

访问次数: 1400                        发布时间:2013-04-27

[字体: ]

编者按:突如其来的芦山地震,造成巨大灾难。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一指挥下,灾区干部群众奋起抗震救灾,祖国四面八方大力支援,万众一心,自强不息,抗震救灾有力有序有效;与此同时,改革发展各项事业平稳开局,春天的脚步稳中求进,进中求好。

  今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在这个希望之春、奋进之春,各地区各部门以十八大和今年两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用实干托举中国梦,保持了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

  从今天开始,本报推出春天中国系列特稿,分别选取广东、湖北、浙江、吉林、甘肃5省,报道当地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气象,深入探讨如何破解经济社会发展的难题,生动展现广大干部群众共筑中国梦的精神风貌。

  

  岭南春早。

  这方树叶四季不落的造梦热土,正在催生着新的春天故事。

  广东,是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到地方视察的第一站。努力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排头兵、深化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学发展的实验区,为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经济总量连续24年位居全国第一的广东,又一次感受到春天的召唤。

  ‘三个定位、两个率先’,是总书记对广东的殷切期望,是十八大精神对广东要求的具体化,是广东今后工作的总目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字字铿锵。

  面对转型发展的,广东这个排头兵要全力打造升级版

  南粤筑梦,春意葱茏。

  打造升级版,要实事求是,失速的转型不是成功的转型。两个广东,分类指导,珠三角在转型升级中加快发展,粤东西北在加快发展中转型升级

  这个春天,广东人心里多了几分急迫与纠结。

  全国两会,广东团代表将江苏挂在嘴边:去年广东GDP5.7万亿元,只比江苏多3300亿元,第一经济大省的地位面临冲击。

  广东两会,广州团代表对天津反复提及:去年广州GDP1.35万亿元,只比天津多600亿元,国家中心城市的交椅似在摇晃。

  追兵越来越近,连鼓点和呐喊都清晰可闻,排头兵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呼吸?

  省长朱小丹十分清醒:有没有追兵,广东都在思变谋变。排头兵要比总量,广东的GDP掉1个百分点,对全国都有影响;更要比结构、比质量、比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不打造好‘升级版’,一旦丢掉转型升级排头兵的位次,广东再难领先。

  坚持转型可能会影响发展速度,但不加快转型不行。

  土地告急、资源短缺、人口超负、环境透支、区域失衡、对外依存度高,再不转身,广东就会掉进中等收入陷阱

  追求发展速度可能会耽误转型,但不加快发展也不行。

  站在广东看全国,广东市场化水平高、国际化程度好、老百姓腰包鼓,这些优势为广东特有。排头兵内涵丰富,犹如全能冠军,但毕竟,GDP这个单项冠军是排头兵最直观的标志,并且,广东要率先实现两个翻番,必须保持年均8%以上的增速。

  站在全国看广东,很多人来广东投资,就是中意北上广广的经济地位、相当于全球第16大经济体的分量,如果广东包括广州的经济总量被赶超,恐怕会在京津沪的新棋局中丧失资源集聚能力。

加快转型?还是加快发展?

  进与退,检验的是政绩观;取与舍,考量的是辩证法。

  广东的决策者在深思:转型与发展并不对立,而是有机统一。没有新的先进生产力发展就没有转型,长期失速的转型不是成功的转型;反之,没有转型也没有更高水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关键是,当前这对矛盾的主要方面是什么?

  打开地图,广东像一只面朝大海的雄鹰。珠三角是,粤东粤西是,粤北是。多年来,人们对广东的印象是遍地黄金,实际上,雄鹰的很饱满,却很单薄。珠三角人均GDP超过1.3万美元,而占全省面积近70%的粤东西北,人均GDP还不到全国平均水平,最低的仅为全国一半,这是广东最大的省情。湛江市市长王中丙说。

  两个广东,两个阶段。

  多样化的广东,需要多样化地打造升级版。

  广东廓清思路:破解转型与发展的矛盾,应当实事求是、分类指导,珠三角要在转型升级中加快发展,粤东西北要在加快发展中转型升级。

  东莞市委书记徐建华这样理解:转型初期,当落后生产力被淘汰而新的先进生产力尚未形成,发展速度会受影响,甚至失速,但若咬紧牙真转、沉住气快转,新的先进生产力就会早日出现,带来更高质量的‘快’。对珠三角来说,矛盾的主要方面在转型,但转型中要尽量缩短失速周期,并力求稳速、加速。

  在珠三角,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紧布局。

  走进广州联合交易园大厅,巨幅电子屏上,广州商品交易所等7个平台的数据实时刷新。细看,大厅顶部的装饰竟是老厂房的工字架。原来,这里曾是华南缝纫机厂和五羊—本田摩托车厂所在地。两家老厂历史上最高年产值28亿元,而被低碳改造为交易园后,每年可创交易额650亿元。    

  在珠三角,传统产业、加工贸易产业不仅腾笼换鸟,也在凤凰涅槃

  珠三角一塞车,全世界就断货,这一传奇却长久停滞在U”型微笑曲线的底端。而今,前补研发、后强品牌,中间还转产利润率高的产品,珠三角传统产业浴火重生,正把微笑曲线变成底部抬高、更为平坦的大笑曲线,加工贸易的生产模式已有55%是委托设计+自主品牌

  在佛山中国陶瓷城,一款阿拉伯风格的地毯堪称精美绣品,一摸才知是凉滑的陶瓷。普通陶瓷每平方米售价不到100元,而这款陶瓷地毯每平方米卖2400元,在中东还供不应求。今后佛山不光是卖陶瓷,还要把艺术、现代生活和科技一起卖出去。佛山陶瓷行业协会的潘勇文说。

  揭阳市委书记陈绿平这样理解:对粤东西北欠发达地区来说,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发展,在于尽早赶上全国平均水平,但我们要的是既提速又提质的科学发展,让存量更优、增量更好,新上的项目起点必须高。

  粤东西北加快发展,基础设施要先行。

  我们终于有机会擦亮特区这块金字招牌了!汕头市委书记陈茂辉说,10年来汕头没增加1公里高速公路,目前正紧锣密鼓打响大会战,投资300多亿元,兴建汕湛、潮惠等5条高速路,总长170公里这5条公路好比5根手指,伸出去把人流、物流、资金流揽过来,重塑汕头特区的区位优势。

  粤东西北加快发展,眼光格局要高远。

  拥有千年金属制造史的揭阳,不满足于打铁匠式的企业形态,决意筑造高水准的中德金属生态城:吸引全国400多家产值逾3亿元的大金属企业入驻;投资15亿元建设世界级污水处理厂,市内电镀、酸洗等污染金属企业全部进,以治污成本增高倒逼技术含量提升。揭阳的愿景是:到2020年金属生态城年工业产值超过1500亿元。

  今年一季度,广东省GDP达1.26万亿元,同比增长8.5%,高于全国水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5%;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和8.9%,均快于GDP增速;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40%和60.4%,均高于全省外贸出口平均增幅……排头兵的转型与发展同步发力、稳步前行。

  打造升级版,要坚持市场化改革,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为硬转型软转型清除障碍、提供动力

  深圳,莲花山顶。6米高的邓小平铜像昂首阔步,凝望远方。一簇簇黄金叶与凤尾花环绕铜像,宣示着一个关键词——改革开放。

  改革是广东的根和魂,广东人血液里流淌着改革的基因。省发改委主任李春洪说:敢喝改革的‘头啖汤’,才能更好地承载排头兵的转型使命。

  只是,得风气之先的广东,不再为了改革而改革,而是立足发展需要、呼应顶层设计来擘划改革。

  打造升级版,既有产业的硬转型,也有整个经济运行和社会管理模式的软转型,这就需要坚持市场化改革,清除障碍,提供动力。

  深化改革,要牵住体制的牛鼻子

  从化盛产荔枝,以前每逢小年,政府就紧张,催着农民追肥剪枝保收成。农民却不慌:三七二十一,七三也是二十一,小年时收3斤,每斤卖7元;到大年时,收7斤,每斤卖3元,算下来都赚21元。

  看来,农民更懂市场规律。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如果有形的手总是取代无形的手,如果说的是宏观调控,做的却是微观干预,怎能奉献一场场精彩的转型比赛?

  外企茗莎公司申请在粤注册,一圈跑下来耗时近5个月——广东的市场化水平在哪里?

  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继大部制改革后,广东在深圳、珠海、东莞、顺德等地掀起商事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取消企业登记注册所有前置审批事项,允许零门槛开公司。以前几个月都申请不到营业执照,现在一两天甚至几小时就能搞定;以前禁止在家里开公司,现在公司地址在哪儿都行……试点第一个月,仅深圳新登记企业就同比增长109%,其中民营企业占97.6%。

  可别小看这项改革!过去30多年我们解决了是否允许市场主体存在的问题,而允许谁成为市场主体由政府说了算,现在改革把这个权力也还给了市场。深圳市委书记王荣说,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将倒逼政府转变职能,让越位的归位、缺位的到位、错位的正位,营造‘小政府、大社会、好市场’。

  深化改革,要打破不合理的利益格局。

  广东搞过四轮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掉了2300多项审批事项。省里甩开膀子,又开启新一轮改革——50多个政府部门的家底被翻了个底朝天,清理出1120项审批事项逐个过筛子。一边是对政府削权,一边是向社会放权,全省社会组织迅速壮大,今年民办社工机构预计增至400家。

  改革的一大阻力是既得利益集团。政府没有革自己命的决心和勇气,就难以触动与转型升级不相适应的‘利益奶酪’,就难以闯过改革的深水区。广东的决策者毫不含糊。

  深化改革,还要借力对外开放的推手。

  广东有深圳、珠海、汕头三个老特区,现在有了前海、横琴、南沙三处新地标。这三个新区,一个紧邻香港,一个与澳门隔江相望,一个地处珠三角几何中心,构成流金生银的财富三角,不仅是国家推进粤港澳合作、打造世界级城市群的三扇窗口,也是鉴融港澳体制精华、加大重点领域改革的三大平台。

  探访前海滩涂工地,春的希望在心中升腾。这个特区中的特区,将成为聚合改革开放正能量的前海在行政管理、土地制度、金融政策、法治建设、廉政监督等五大改革上,前海要为广东和全国开山探路,也通过先行先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添加一个生动注脚。前海管理局首席联络官王锦侠说。

  排头兵要靠新的改革红利赢得未来。

  打造升级版,要从汗水型经济走向智慧型经济,变人口红利人才红利,向创新要先进生产力与核心竞争力

  春风煦暖,绿了细叶榕,红了洋紫荆,深圳湾畔的南山高科技园生机盎然。

  我们刚得到一个好消息,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陈健洲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日内瓦宣布,去年最大的国际专利申请方是中兴通讯,申请量高达3906件,超过第二名日本松下近千件。

  3906件,约占我国国际专利申请量的1/3,折射出广东的创新强势。

  依赖要素和投资驱动、赚取微薄利润的汗水型经济起于广东、兴于广东,在广东也最先陷入困局:

  风险越来越大。一场国际金融风暴,让大批缺少头脑心脏的广东贴牌企业沉没。同时,广东最早走到了人口红利的拐点。

  空间越来越小。30%是国际公认的土地开发强度极限,而东莞已达43%,深圳达到47%,是香港的2倍多,我们总不能把所有土地都盖上房子吧?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一洋感慨。

  佛山市委书记李贻伟认为:空间是什么?不完全是土地,也不完全是资源硬约束,创新就是空间。

  向创新要先进生产力,向创新要核心竞争力。打造升级版,排头兵必须领跑创新。

  去年,中兴通讯在经营亏损的压力下,仍将营业收入的12%投入研发。公司认准一条:锁定自主创新,才能笑傲4G时代。

  创新驱动的智慧型经济,国际竞争力强、抗风险能力好、资源环境消耗少,广东要在全国率先激活这个新引擎,把人口红利变成人才红利

  创新驱动,广东的本钱并不充裕。广东不是科教大省,没有多少蜚声中外的科研院所和高校;但广东是市场大省,市场化程度在全国数一数二,仅广州就有970多个专业市场。

  广东毅然撬动市场的杠杆——

  让市场主体成为创新主角:

  深圳市长许勤介绍,深圳GDP已过2000亿美元,与以色列、新加坡、芬兰等国家处于同一区间;而深圳的用水总量、汽柴油销售量、制造业用电量去年首次下降。一升一降,功在创新,秘诀就是六个90%”:90%的创新型企业为本土企业、90%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的研发投入源自企业、90%的专利产生于企业、90%的研发机构建在企业、90%以上的重大科技项目由龙头企业承担。

  让市场需求成为创新路标:

  华中科大投、东莞投资成立的制造工程研究院,创新成果转化率高达80%。东莞松山湖的绿道上,一台台形似体重秤的小巧器械载着游客滑过,留下串串笑语。这款不用人工助力就可行驶的易步机器人,由工研院和一家从传统模具业转型的企业合作生产,利润率逾50%。

  工研院常务副院长张国军有一套苹果理论:院校不少成果像好看不好吃的青苹果,研发出来后就束之高阁。工研院就是要把书架上的青苹果拿来,对照市场需求进行产业化,使其成为货架上中看又中吃的红苹果。像东莞工研院这样的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广东已建成300多个。

  国际经验表明,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2%是创新驱动的重要标志。广东省科技厅厅长李兴华说:广东这一比例已达2.1%,全省专利数量、企业创新能力排名国内第一,开始驶入‘智慧型经济’的快车道。

  打造升级版,要让民生需求引领转型,让经济升级的过程成为民生同步升级的过程。不仅是提前人均小康,更要率先全面小康

  登上600米高的广州塔向南眺望,能看到一大片相当于3座纽约中央公园的绿洲——那是政府专为市民辟建的海珠湿地。

  徜徉在这片湿地,浅绿、葱绿、湖绿、墨绿,草木的绿色多得令人心醉;木栈道两边,龙眼、杨桃、番石榴等岭南佳果别有野趣;泛舟河涌,一群白鹅振翅掠过清亮的水面,飞入芦苇丛——好一幅明媚春景!

  广州人每天要消耗8000吨蔬菜、1600吨鱼、2.1万头猪……”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如数家珍,但民生不仅仅是这些‘菜单’。广东人储蓄存款超过10万亿元,吃好穿好后,生态需求成为人们最迫切的民生诉求。在转型中,我们要保‘胃’,更要保‘肺’。

  让民生需求引领转型,让经济升级的过程成为民生同步升级的过程,这才是广东人渴望的升级版

  在外人眼里,排头兵改善民生的底气足:手握1.47万亿元财政收入,全国第一,有钱自然好办事。

  现实却是:广东人口1.05亿,分母很大,人均财力在全国仅排第二十位。更难解的是这样两道题:

  广东是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缩影,如何兼顾珠三角的民生和粤东西北的民生?

  广东又是中国流动人口最多的省份,如何均等本地人的民生与外来人员的民生?

  广东用分类满足不同的民生需求解答第一道题。

  如果6000多万先富起来的珠三角百姓每天对着一江黑水、呼吸着一片雾霾,那不能叫民生改善。珠海市委书记李嘉说,现在我们要关心3个‘P’:GDP(发展)、CPI(物价),还有PM2.5(环境)。政府舍不得在环保上花钱,就会在医保上花更多的钱!

  解决好基本民生热点民生,更要解决好底线民生

  顺着沿海高速向粤西行进,车流渐少,灯火渐稀。珠三角富得流油,粤东西北一些地方却穷得掉毛,仍有3409个贫困村、157万贫困人口,贫困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幸福珠三角不代表幸福广东人均小康算不上全面小康。广东力推新一轮扶贫开发,目标是到2015年,被帮扶的有劳动能力的相对贫困户稳定脱贫,无劳动能力的全部纳入当地农村社保范围。

  广东用公平给予相同的民生待遇解答第二道题。

  东莞户籍人口182万,流动人口高达640万,这些外来务工者有一个亲切的名字——新莞人。

  在宏远社区,我们碰到25岁的新莞人涂盼花。这位重庆妹子打扮时尚,35平方米的宿舍配有独立卫生间,几枝春花在瓶中绽放。前一阵子我做了个囊肿手术,花了1万多元,因为和东莞人一样参加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自己只掏了4000元。涂盼花很开心,业余时间我在读大专,学工商企业管理,8000元的学费厂里都给报销。

  新莞人服务管理局副局长何学文介绍:目前已有2.3万名新莞人通过积分制入户东莞,60多万名新莞人子女通过积分制在东莞接受义务教育,是东莞户籍学生总数的3.2倍……”他笑着补上一句:我也是新莞人。

  广东城镇化率高达66.5%,接近中等收入国家水平,珠三角更是超过80%。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对实有人口的全覆盖和均等化,让2000万名外来务工者也能尽情创造精彩人生,成为广东城镇化的核心理念。

  为了一个民族的梦想,我们从1840年的海面出发。

  广东,是中国梦的发源地。170多年来,无数广东人为了这个夙愿上下求索,薪火赓续。

  今日广东,依然是激荡人心的梦工厂

  为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为科学发展闯出一条新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出一条正路——作为排头兵,广东有追梦的情怀,更有圆梦的担当。

  春满南粤,潮涌珠江。下一个10年,广东将再次被历史瞩望。

  打造升级版,筑实中国梦——这个春天,广东意气风发。

  (本报记者        田俊荣  邓圩  王君平)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