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方:我们党永葆生机发展强大的生命线

访问次数: 3475                        发布时间:2013-07-08

[字体: ]

领导者提高品格增强本领的大学校(一)

 

王明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总书记的讲话着眼党的奋斗历程、执政使命和崇高理想,深刻阐述了群众路线对于党和人民事业的极端重要性。这对于推动全党立足新的历史方位,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牢牢抓住并充分运用群众路线这一重要法宝,更好地与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妥善化解各种矛盾风险,完成执政使命,奋力实现两个100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深入学习党的群众路线,全面深刻地看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永葆生机活力发展强大的生命线,也是党员干部提高品格增强本领的大学校,一刻不忘地把群众路线带在身上,运用于实践之中,不断增强智慧本领,创造事业辉煌。

  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历史和现实反复告诉我们,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巩固党的执政之本,增强各项工作之基,最重要的就是要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三大活的灵魂之一,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根本工作方法。十四大修改通过的《党章》,对群众路线的表述是: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作为党的干部,善于贯彻群众路线,就是掌握了根本工作之道。

  群众路线既体现了我们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又体现了我们共产党人的方法论。群众路线作为世界观,告诉我们为谁干事,靠谁干事;作为方法论,又告诉我们怎么决定事,怎么干成事,怎样干顺事。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用通俗的语言来阐述就是:一切为了群众,告诉我们为谁干事;一切依靠群众,告诉我们靠谁干事;从群众中来,告诉我们怎么样做决策,怎么样决定事;到群众中去,告诉我们怎么样把事做成,怎么样把决策、决定变成现实;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就是把事情干顺了,事情干顺了,也就能干成了。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核心和灵魂,是我们党的立身之本、执政之本、发展之本。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将群众观点概括为六个方面,即:

  1、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

  2、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3、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4、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

  5、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一致性的观点;

  6、党要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

  这六个方面构成了我们党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正确贯彻群众路线必须掌握的本质要求。

  群众路线作为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立足自身性质、宗旨和使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血与火的斗争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丰富的、宝贵的经验的结晶。毛泽东同志1943年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一文中对其有生动的论述:在我党的一切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去作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一、党的群众路线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正确制定和贯彻落实的根本工作路线和根本工作方法,是党永葆生机活力、不断发展强大的生命线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的伟大创造。她的孕育、形成和发展,与党团结带领人民同甘共苦、开拓前进的光辉历程相伴随,犹如一本生动的历史和理论教科书。

  19227月,党的二大召开。这次大会通过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明确要求,党的一切活动必须深入到广大的群众里面去,这就部分地包含了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方法论。

  19299月,中央发出《给红四军前委的指示信》。这份由周恩来主持、陈毅参与起草的指示信,针对红军的筹款、给养以及没收地主财产等问题,认为工作方法上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这是在党的重要文献中第一次正式提出群众路线的概念。

  192912月,古田会议召开。在会议决议中,毛泽东不仅使用了群众路线这个概念,还号召要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实行一切工作,在党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去执行的工作方法。

  19305月,毛泽东发表《反对本本主义》。提出必须时时注意到群众中做调查研究,才能在群众的斗争中产生共产党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的重要思想,这就蕴涵了从群众中来的思想要素。

  19341月,毛泽东发表《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提出了把革命的工作方法问题和革命的工作任务问题同时解决好的思想,包含了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的思想,比较全面地孕育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工作方法。

  19436月,毛泽东发表《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明确提出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路线,而且上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高度,是群众路线形成中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9455月,党的七大召开。在这次会议上,党的群众路线在理论上明确树立起来,并为全党所熟悉和认真贯彻。这是群众路线思想基本形成的标志。

  毛泽东在大会上所作的《论联合政府》报告,深刻阐述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思想。他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他强调: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命令主义、尾巴主义、宗派主义、官僚主义、骄傲自大的工作态度等项弊病之所以一定不好,一定要不得,如果什么人有了这类弊病一定要改正,就是因为它们脱离群众。他要求:应该使每一个同志懂得,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

  刘少奇在大会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有关总纲说明的第四点,以《关于党的群众路线问题》为题,用了近1万字的篇幅,系统阐述了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首次达到了思想内容和表述形式的统一。

  刘少奇在报告中对群众路线的地位给予了明确规定。他指出,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是无产阶级的群众路线。

  刘少奇在报告中比较明确地规定了群众路线的主要内容。他再三指出,我们党的政策和工作方法应该是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不但我们党的政治路线,而且我们党的组织路线,都应该是正确地从群众中来,又正确地到群众中去的路线。

  刘少奇在报告中明确论述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必须牢固树立党的群众观点。他把群众观点明确规定为四条,一是一切为了人民群众的观点,二是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三是相信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四是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1956年,党的八大上,邓小平对党的群众路线又作了进一步的大篇幅的阐述。

  1981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在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深刻阐明了群众路线在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中的地位,第一次提出了群众路线是毛泽东思想三大活的灵魂之一的重要观点,对党的群众路线作出了新的完整表述,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标志着党的群众路线思想达到了新的境界。其后,党的历代领导人对群众路线都有一系列重要的论述,群众路线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

深刻理解党的群众路线,最重要的是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群众路线是党的性质、宗旨和最高纲领的实践主脉。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那么,党的性质、宗旨和最高纲领如何落实于、体现于党的领导和工作实践,以及党的事业发展实践之中呢?靠的就是群众路线。

  首先,党的性质、宗旨和最高纲领在群众路线中有着全面、准确、深刻的体现。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充分体现了党是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党建立一个最美好的社会制度——共产主义、使全体社会成员过上最幸福生活的崇高理想。同时还充分体现了作为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人民、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坚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自己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其使命就是要帮助群众认识自身的利益,并且团结带领群众,与群众一道为实现自身利益而奋斗。

  其次,党的性质、宗旨和最高纲领,正是以群众路线为实践主脉,在空间上,朝着党的领导和工作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延伸、展开;在时间上,朝着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不断推进。

  第二,群众路线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正确制定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根本途径和根本方法。

  党要实现自己的理想和宗旨,必须在科学理论指导下,准确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客观规律和群众期待,在此基础上,制定出符合实际、符合规律、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而群众路线为其提供了根本途径和根本方法。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正确认识只能来源于实践,认识正确与否,也只有靠实践来检验。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正是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但是,从群众中来,并不是对群众的经验、意见简单映像的反映,而是要经过科学的加工和抽象,即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各种科学知识,将分散的、零碎的群众意见,经过综合分析,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这是一个辩证的认识过程。经过集中起来的意见,可以更深刻地反映客观实际,更准确、更全面地代表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就能够更有效地指导实际工作。然而,认识过程并没有到此完成,集中起来的意见,我们党制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还需回到实践中去,就是经过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付诸行动,即到群众中去,通过群众的实践检验其是否正确,并且使其得到修改、完善、充实、提高。至此,一个认识过程、工作过程才算完成,一个新的认识过程、工作过程才又开始。由此可见,离开群众路线,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就难以做到不脱离实际,不脱离群众,就难以不犯主观主义的错误。

  第三,群众路线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正确贯彻和实现的根本途径和根本方法。

  党有了正确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如何落实到实践中去,如何转化为社会发展进步的实实在在的成效和人民群众实实在在的福祉?这还是要靠群众路线。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和实践的主体,是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和前进的决定性力量。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只有为群众所理解,所掌握,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际的成效,发挥应有的历史作用。

  这就告诉我们,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就必须深入到群众中去,做耐心、细致的宣传和解释工作,让人民群众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就要做好群众的动员、组织、引导工作,团结带领群众,与群众一道,正确地贯彻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万众一心地为实现群众自身的根本利益而奋斗。

  将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需要切实防止命令主义尾巴主义。毛泽东同志指出:在一切工作中,命令主义是错误的,因为它超过群众觉悟的程度,违反了群众自愿的原则,害了急性病。我们的同志不要以为自己了解了的东西,广大群众也和自己一样都了解了。群众是否已经了解并且是否愿意行动起来,要到群众中去考察才会知道。如果我们这样做就可以避免命令主义。 ”“在一切工作中,尾巴主义也是错误的,因为它落后于群众的觉悟程度,违反了领导群众前进一步的原则,害了慢性病。我们的同志不要以为自己还不了解的东西,群众也一概不了解。许多时候,广大群众跑到我们的前头去了,迫切地需要前进一步了,我们的同志不能做广大群众的领导者,却反映了一部分落后分子的意见,做了落后分子的尾巴。

  第四,群众路线是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始终赢得群众拥护和信赖的根本途径和根本方法。

  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制定和贯彻要靠群众路线,党自身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等各方面的建设也要靠群众路线。

  前面说到,党的理论创新要靠群众路线,其实理论武装工作也离不开群众路线。离开对实际情况的全面了解,对客观规律的准确把握,对群众期待的深入体察,是无法真正理解、掌握和运用党的理论创新的成果的。

  党的组织工作更离不开群众路线,刘少奇同志说,群众路线是党根本的组织路线。坚持群众路线,才能保证我们的党员、我们的干部来自于群众,并且始终与群众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保持党组织的纯洁和活力。群众公认历来是我们党提倡和坚持的选人用人重要标准,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是党的干部工作重要目标。

  党的作风建设同样离不开群众路线,党的一切优良作风都是在与群众的紧密联系和共同奋斗中形成、传承和弘扬的。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党的作风建设最核心的内容。

  党的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也都离不开群众路线。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党才能保持和不断发展先进性,才能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始终赢得群众拥护,不断发展强大。

回首我们党成立以来90年的辉煌历史,可以说就是全部为了群众,坚定依靠群众,始终自觉地教育宣传、组织引导群众为实现自身根本利益不懈奋斗的历史。这从我们党在一片白色恐怖中顽强地生存发展;从党领导的军队以小米加步枪与装备精良、军力众多的日本帝国主义,与国民党反动派的殊死较量中;从建国初期国际反动势力封锁包围,国内匪特猖獗,经济濒临崩溃的险恶环境中建立并巩固新生民主政权;从改革开放以来战胜诸多风险挑战、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实践中,都得到了生动体现。历史反复证明,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战胜一切困难,夺取一切胜利的重要法宝;是党赢得群众拥护,不断发展强大的生命线。

  党的群众路线的伟大历史功绩,伟大历史贡献,有许许多多的经典案例,可以说数也数不清。我们取得的每一步重大胜利,都是贯彻群众路线的成功结果。比如,大家知道陈毅同志有句名言,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淮海战役胜利后,国内外都大为震惊。我人民解放军是60万人,国民党军队是80万人,而且装备精良。表面上算60万对80万,但实际上,我们党有群众路线,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当时,苏鲁豫皖四省支前的民工就有225万人,担架有73000多副,大小车辆40多万辆,人工的挑子42000多副,牲畜6300多头,大小船只13000多艘。这是多么强大的力量啊。

  我们的人民军队在东北发展壮大的历史也是这样。东北野战军出关的时候是11万人,出关不久就与国民党部队激烈交战,战斗减员非常多。后来党的组织决定深入群众、发动群众,上万名干部下农村搞土地改革,分田分地。老百姓分得了田地,做了主人,坚决拥护共产党,拥护解放军,踊跃参军参战,保卫胜利果实,很快我们的部队大幅度增员。辽沈战役结束后,在入关时,东北野战军是百万大军。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确立改革开放的政策,也是成功运用群众路线的经典案例。比如,农村大包干政策的确立推行。在发现了小岗村及一些地方的尝试后,邓小平同志立即给予支持,鼓励继续探索,然后逐步推行。但是由于认识上有很大的差异,在一些地方阻力很大,小平同志提出不争论,不强制,什么时候思想通了,什么时候搞,允许看明白了再干,所以大包干的推行非常稳妥,非常顺利。然后仍然运用群众路线去推行农村改革,从群众中来,搜集意见,形成新的决策,到群众中去再贯彻。就是这样的循环往复,使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政策不断完善,农业农村发展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前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由于失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几乎都是在顷刻之间垮掉了。当年,在苏联解体前夕,当时的苏联社会科学院曾进行过一次问卷调查,被调查者认为苏共仍然能够代表工人的占4%,认为代表全体人民的占7%,认为代表全体党员的也只占11%,而认为苏共代表党的官僚、代表干部、代表机关工作人员的,竟占85%!在这种情况下,人民乃至普通党员自然不会再有当年保卫苏维埃政权和社会主义祖国那种政治热情和奋不顾身的精神了,对苏共的垮台冷眼旁观,甚至出现在她的对立营垒中,都是不奇怪的。

  应对这次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的表现赢得了世界的尊重。于是,一些专家、学者开始讨论所谓的中国模式,其中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探索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秘密和优势。美国著名未来学家、1982年畅销全球的《大趋势》一书的作者奈斯比特最近又写了一本书,叫《中国大趋势——新社会的八大支柱》。他认为,中国政府自上而下的指令与中国人民自下而上的参与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政治模式,他称为纵向民主,他认为这是支撑中国新社会长治久安最重要、最关键的支柱,也是认识中国独特的政治理念的关键。这也可以说是一个西方学者对党的群众路线独特视角的理解。

  美国《时代》周刊高级编辑、著名投资银行高盛公司资深顾问乔舒亚·库珀在英国伦敦外交政策中心发表了一篇论文,指出中国通过艰苦努力、主动创新和大胆实践,摸索出一个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他把这一模式称为北京共识。他认为,支撑北京共识的有四大基石,一是理论联系实际;二是走群众路线;三是解放思想强调创新;四是在稳定中改革发展,并认为这四条是最基本的,其余都是派生出来的。我们现在不主张提什么所谓中国模式北京共识,但是,在西方学者眼中,把群众路线作为共产党执政的基石,确实更值得我们深思。

  (本文原载于《道与法——领导者的智慧》一书,发表时内容略有增加)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