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简报第4期

访问次数: 3506                        发布时间:2013-08-05

[字体: ]

编者按:717日上午,省编办召开全体党员会议,罗昌平主任以《重温党史,把握内涵,始终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为题,给大家讲了一堂生动而极富教育意义的党课。为便于大家学习,现将罗主任讲稿印发你们,请各支部认真组织学习。

 


重温党史,把握内涵

始终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

罗昌平

 

同志们:

中央和省委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我办迅速行动,71日上午省委召开会议之后,下午就召开机关党员大会,进行传达学习。当天晚上召开主任会议研究我办开展活动的安排,成立了领导小组。723日,领导小组连续召开会议研究活动方案,报经第一督导组同意后及时印发了方案。74日上午召开了我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大会。这些天来大家结合业务工作,按照具体安排都在认真地学习。为便于大家深入学习中央和省委有关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精神,加深对群众路线的理解,下面,我根据活动方案的安排就党的群众路线讲一讲自己的理解和认识,与大家共同学习。

一、重温党的历史,全面了解党的群众路线形成与发展过程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贯穿于党的一切工作中。它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产生的,毛泽东同志是主要创立者之一。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与发展凝结着党的集体智慧,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观和群众观,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提出了一整套党的群众路线理论。我们后来在群众路线理论和实践上的丰富和发展,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在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正深入开展之际,首先了解群众路线的历史由来,对于加深对群众路线的理解,搞好这次教育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党的群众路线的形成和发展,是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紧密相连的。

(一)群众路线思想的萌发

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就有了群众路线的思想萌芽。党在建立不久时,就提出党的任务是为了中国广大人民利益而奋斗,党的革命活动要联系群众,发动群众,开展群众运动。1922年,党的二大制定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提出,“我们既然是为无产群众奋斗的政党,我们便要‘到群众中去’要组成大的‘群众党’”。19252月,党的四大制定的《对于职工运动之议决案》指出,要“尽力发展我们自己党的组织,力求深入群众。”同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扩大执行委员会决议案》中关于《组织问题议决案》里更强调了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中国革命运动的将来命运,全看中国共产党会不会组织群众,引导群众。”

在这一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很早就开始注重调查研究,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在192512月写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73月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中,毛泽东批评了当时党的个别领导者脱离群众、压制群众、做官当老爷的恶习流弊,逐步开创了联系群众、深入群众、依靠群众的清新风气。

(二)群众路线概念的提出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87月党的六大制定的《政治议决案》规定,“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同年10月,李立三根据六大路线的精神和要求,在同江浙地区负责人谈话时提出,“在总的争取群众路线之(下),需要竭最大努力到下层群众中去。”这里出现了“争取群众路线”的提法,它与六大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完全吻合。显然,“争取群众路线”的提法,已经高度接近于“群众路线”的概念,同时,也表达出了“群众路线”的根本要求就是一定要“竭最大努力”深入群众的深刻含义。

此后,由周恩来在1929928主持和审定下写成的《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以题为“红军与群众”的专节的篇幅,论述了包括军队在内的党和群众的关系问题,并且强调,“关于筹款工作,亦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没收地主豪绅财产是红军给养的主要来源,但一定要经过群众路线”,“对于需用品可渐次做到由群众路线去找出路”。这封信所阐述的党、军队和群众的关系以及前后三处第一次明确地提出“群众路线”的概念,实际上奠定了党的群众路线的基础,说明了共产党提出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即党要从群众的实际出发,深入群众,发动群众,为群众谋利益。同年12月,毛泽东据此在《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代表大会决议》中指出:“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路线去执行”。

(三)群众路线理论的确立

进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毛泽东更加注重群众路线问题。19336月,毛泽东在《查田运动的群众工作》中指出:“只有……动员广大群众,才能使查田运动得到完满的成功。一切不做宣传或宣传不正确、不认真、不普遍,查阶级、通过阶级与没收分配不按阶级路线与群众路线,不得群众赞助与同意,都不能使查田运动收到成绩,反会使群众不满,阻碍查田运动的进行”。19341月,党在江西瑞金召开第二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毛泽东在会上做了《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的报告,指出:“我们应该深刻地注意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这些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把它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要使广大群众认识我们是代表他们的利益的,是和他们呼吸相通的”。这些论述都强调了,党的组织和党的干部一定要关心群众,依靠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样的话,群众就会毫无保留地支持我们,任何困难就都会被我们克服,任何敌人最终压不倒我们,而只能被我们所压倒。由此阐明了实行党的群众路线巨大的政治作用和意义。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开展了著名的整风运动,在全党掀起了大规模的反对教条主义、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斗争。19436月,党中央通过了毛泽东撰写的《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马克思主义的科学领导方法,即“一般和个别相结合”,“领导和群众相结合”的方法,要求“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毛泽东把党的群众路线与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有机统一起来,深刻阐述了群众路线的哲学思想基础,表述了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基本工作方法。这表明,党的群众路线理论已经形成、确立。

19454月,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所作的政治报告中,将“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列为中国共产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并强调指出群众路线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党的七大将群众路线的基本精神和内容载入党章。

(四)群众路线理论的继承发展

“文革”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群众路线进行了开创性的继承与发展。1977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说:“毛泽东同志倡导的作风,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是最根本的东西……对我们党的现状来说,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特别重要。”在他看来,不搞群众运动,并不等于不要群众路线。群众运动只是实行群众路线的一种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形式。他主张“建设工作应该面对群众”,“不要脱离群众的实际生活水平”,“人民群众的利益首先就是物质利益,革命是在物质利益的基础上产生的”,他把“三个有利于”作为衡量各方面工作成败的标准,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我们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充分认识到党的群众路线这笔珍贵历史经验的现实价值。江泽民指出:“政治问题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脱离了群众就从根本上脱离了马克思主义政治,脱离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在此基础上,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思想,成为新时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根本指针。胡锦涛指出:“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来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始终是最紧要的。全国各族人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体,人民群众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是我们事业成功的保证,不断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奋斗的最高目的。”

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我党坚持将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摆在突出位置。十八大闭幕不久,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一代中央领导集体上任之初,就通过了认真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在全党的范围内,为我们切实转变党的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重新树立党的良好形象,开了一个很好的先河。

回顾党的群众路线形成和发展,有两个很深的感受:一是来之不易,二是意义重大,决定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我们在各个历史时期取得的胜利,从根本上说,靠的都是坚持了党的群众路线。我们党领导革命斗争取得的胜利,一条重要成功经验就是,用延安作风战胜“西安作风”,用群众工作战胜国民党的军事工作,一句话,我们党是以群众路线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二、坚持与时俱进,准确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思想内涵和实践要求

党的群众路线是把马列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到党的全部活动中,把历史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同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结合起来而形成的党的根本工作路线,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方面之一,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

群众路线的内涵,我的理解应当包括群众观点、群众立场、群众感情、群众工作这四个方面,它们是有机统一的。

(一)树立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思想基础。

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人民群众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范畴。如: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科学家、艺术家、商贸工作者、普通公务员、人民警察、解放军战士等,无疑都属于我国当代社会的人民群众范畴。

所谓群众观点,即如何看待群众,指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对待群众的看法和态度。这实质上是回答解决“相信谁”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是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可以说,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一个最重要的观点。列宁曾经把人民群众比作大海,而共产党人和党的干部只是沧海一粟;斯大林则把人民群众比作大地母亲,把布尔什维克党比作安泰(希腊神话中安泰是大地之子,力大无穷,离开大地就失去力量)。毛泽东曾把人民群众比喻为“铜墙铁壁”、“眼睛”、“上帝”、“土地”、“水”。这些比喻都形象地说明了人民群众的重要性,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领导群众夺取胜利。

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体,是党执政的基础,是我们服务的对象,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要贯彻群众路线,必须树立群众观点。没有明确的群众观点,就不会有真正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是群众路线的核心所在。

(二)站稳群众立场,是群众路线的根本依据。

群众立场是决定我们党的性质的根本政治问题。我们党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是因为我们党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而不是站在个人、少数人立场上说话办事,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不是代表某一个人、某一部分人利益。站稳群众立场是决定人心向背、事业成败的关键。这实质上是回答解决“依靠谁”的问题。

站稳群众立场,要求我们的党员干部,视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想问题、做事情,必须站在人民群众的角度,对人民群众负责;必须以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为标准。站稳群众立场,要求我们的党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要把手中的权力当作为人民服务的工具,端的是人民的碗,服人民管,为人民做事。站稳群众立场,要求我们学会换位思考,做决策、定政策时才会尊重百姓愿望、体会百姓感受、维护百姓利益。我们党才能正确制定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无往不胜,也才谈得上“使政策符合民意、让政策赢得民心”。我们党员领导干部才能正确对待事业、群众、自己,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各种复杂局面,检验群众立场的标尺,在于我们能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只有站稳群众立场,回答解决好“依靠谁”的问题,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群众的伟大实践作为工作的动力源泉。充分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激发人民群众的创造热情,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营养,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检验工作的第一标准,真正做到让群众来参与、让群众来评判、让群众唱主角。

(三)增强群众感情,是群众路线的价值取向。

所谓群众感情,就是工作中始终对人民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从而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切实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这实质上是回答解决“我是谁”的问题。

增强对群众的感情,是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前提。我们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党员领导干部要践行宗旨,做人民的公仆,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要解决好对人民群众是否有感情。感情问题是一个根本问题,只有对人民群众有感情,才能真正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增强群众感情,要求我们对群众应该有感情、必须有感情,视群众为亲人、把群众当主人,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要牢记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常念养育之恩、深怀感激之情,密切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保持赤诚之心、赤子之心,自觉把人生坐标定位于服务人民群众,把个人追求融入党和人民的事业,切实履行好人民群众赋予的神圣责任。要坚持情系群众、感恩群众、敬畏群众,经常深入群众,主动亲近群众,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走群众路线,一方面带着感情才能说出群众爱听的话。最朴实无华的群众语言是最有力量的工作语言,也最能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党员干部只有胸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多深入基层,多深入百姓,多接“地气”,多闻“土气”,才能学会这样的有用语言,从而以感情上的共鸣激发语言上的共通,把话说到实在的道理上,把心交到群众的心坎里。另一方面带着感情才能干出群众满意的事。党群关系如同鱼水。但联系服务群众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那些口头上高喊群众路线而行动上却漠视群众疾苦的人自然无法收获群众满意的评价。只有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千方百计为群众的党员干部才能把忙帮到基层关键处,把事办到百姓的赞誉中,进而以颗颗真心,换来浓浓深情,让如鱼得水、水育群鱼的关系得到和谐、融洽和绵延。

90多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重视民众、尊重民众,古今中外一切明君贤臣概莫能外。孟子说,“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大学》里讲“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尚书》里讲“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河南内乡县衙有副著名的楹联,上联是: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下联是: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这幅对联很形象地说出了古代的官民关系,今天的共产党人,更应该清醒地知道“我是谁”,要经常用群众这面镜子照照自己,匡正自己的人生追求,校验自己的责任态度,衡量自己的职业精神,时刻保持对人民群众的满腔热情。

(四)做好群众工作,是群众路线的本质要求。

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重在实践。这要求我们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生活上关心群众,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以实际行动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实质上是回答解决“如何为”的问题。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的领导方法、工作方法和执政方式,也是群众路线的重要内容。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运用到党的领导工作中,又把党的群众路线提高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对我们党的领导方法作出了科学理论概括,形成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路线与党的群众路线的有机统一的科学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从认识论上说,就是调查研究的过程。

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就要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到群众中去做调查工作。基层是最大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谋划发展,最了解情况的是人民群众、推动改革,最具首创精神的,也是人民群众。发展要有新突破、改革要有新局面,该从哪里使劲、向何处发力,破解难题,智慧也在群众之中。问政于民方知得失,问需于民方知冷暖,问计于民方知虚实。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心拜群众为师,务实兴邦就不是一句空话;谋划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改革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改进作风就有了参照系,就能增强人民对党的信心。集中起来的意见再回到群众中去,使群众认识到这些意见是符合他们的根本利益的,号召群众实行起来、化作他们自觉的行动,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成为人民群众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力量。

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还要求以务实的作风,切实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真心实意到基层访贫问苦,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要坚持从老百姓关心的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情做起,为群众办实事、办最需要办的事,真正把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做细、实事做实、好事做好,在一点一滴中体现为民之心、爱民之情,通过一件件小事的办理、一件件实事的落实、一件件难事的解决,累积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信任,赢得人民群众对我们的支持,增进人民群众同我们的感情。

三、聚焦作风建设,去除“四弊”、大兴“四风”

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是此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在具体开展活动之中,我们要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30条”为切入点,通过大兴“四风”来努力革除四种弊端,努力使党员干部思想进一步提高,作风进一步转变,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为民务实清廉形象进一步树立。

一是去除形式主义之弊,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求真务实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是克服形式主义最好的良药。求真务实,首在求真。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把中央、省委精神要求与机构编制系统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积极在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实践中,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服务大局、推进改革,强化体制机制保障的作用。在推行各项改革、提出解决重大问题的措施时,都要加强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意愿,防止出现急功近利、劳民伤财现象。求真务实,重在务实。要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进一步改进会风文风,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业上,把精力投入到抓落实中。要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理念和境界,按照打造“三个强省”(经济强省、文化强省、生态强省)、建设美好安徽的奋斗目标,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多干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的事情,这一点在我们机构编制工作中是最能体现和反映出来的,因此我们必须求真务实。

二是去除官僚主义之弊,大兴深入群众之风。群众路线作为我们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也是克服官僚主义的利器。但在联系群众方面,少数党员干部很像具有两栖特性的“蛙”。鱼儿离不开水,蛙就不同了。蛙可以待在溪流中,也可以栖息于岸边,徜徉在草丛里,遇到什么动静,或感到不安全,立马又跳回水里。党员干部把群众当抹布,需要时,拿起来“密切”一下;不需要,则置之不理,以功利主义的态度把干群的“鱼水关系”搞成“蛙水关系”。我希望,我们下基层,搞调研,访贫问苦,要学抓鱼的鸬鹚,深深扎进水里,而不要学鸭子,浮在水面上,或者头在水里,尾巴在上面。我们要以公仆和小学生的态度,深入行政体制改革试点之地基层,问政、问需、问计于民,真正把群众当主人、当老师。经常深入扶贫县镇与基层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在同吃同住中体验百姓酸甜苦辣,在促膝交流中掌握工作利弊得失,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永葆共产党人的群众本色。机构编制部门作为行政体制改革的谋划者、实施者,要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深化行政审批体制改革,推进效能建设,切实解决效率低下、办事推诿扯皮等问题。在深入调研基础上谋划好、实施好涉及民生的相关领域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省直管县与经济发达镇改革,加快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体制改革,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三是去除享乐主义之弊,大兴艰苦奋斗之风。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克服享乐主义、抵御腐朽思想的重要法宝。前几天习总书记深入到他所联系点再次提出两个务必。古往今来,大凡有所作为的人,无不牢记“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道理,长期艰苦奋斗。我国古代一切有志、有识之士能以毕生精力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抱负。我们共产党人更应该把艰苦奋斗作为一种政治觉悟、精神境界和思想作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要牢记“两个务必”,增强忧患意识,坚决克服贪图享乐、不思进取、精神颓废的懈怠思想,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扎扎实实把促进机构编制科学发展,建设美好安徽推向前进。坚决反对待遇上伸手、工作上甩手的“私想家”和大事干不来,小事不愿干的“评论家”,不断保持克己奉公,勤政廉政,不断进取的精神状态。要适应不断发展的形势需要,千方百计增强本领。无论哪一级领导岗位,没有足够的知识积累,都不可能顺利开展工作。工作中我们也经常看到,有的同志处理问题游刃有余,有的同志遇到问题束手无策,归根到底就是素质问题、知识问题、能力问题。我们每一位党员都要遵循毛泽东同志提出的避免“本领恐慌”的问题,在自身素质上下功夫。要把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理论修养作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首要任务;把努力提升人格的力量作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任务;把努力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作为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紧迫任务,抓好、落实好。

四是去除奢靡贪腐之弊,大兴廉洁自律之风。廉洁从政是对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也是克服奢靡之风的必然要求。我们要严格遵守廉洁从政各项规定,要常拂心灵之尘,筑牢杜绝奢靡、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要严格执行省里的财政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一般性支出,特别是要进一步规范和压缩“三公”经费支出,杜绝铺张浪费行为,要勤俭办一切事情。全体党员、干部要坚守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思想观念,严禁在公务接待上突破标准,在办公物品使用上大手大脚的现象,狠刹挥霍享乐和骄奢淫逸的不良作风。坚决反对下基层前呼后拥,不要讲排场迎送,讲档次接待,官气十足,口气惊人。我们要通过制度建设,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和贪利欲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同志们,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广大党员干部要全面把握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增强群众感情,做好群众工作,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才能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发挥党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政治优势,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保证。

以上是我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学习理解,供同志们参考,谢谢!

 

省编办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3年7月31

上一条: 活动简报第3期
下一条: 活动简报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