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权“戴紧箍” 运行“看得见”

访问次数: 3062                        发布时间:2013-08-06

[字体: ]

我省近年来积极推行阳光政务,以制度规范权力运行,切实取信于民

职权戴紧箍运行看得见

 

公开权力运行流程图,让群众监督

  日前,记者走进六安市金安区环保执法大队大队长殷卫的办公室,看到墙上挂着权力运行流程图与廉政风险点,桌上摆着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卡与职责卡。这是市里两上墙、一上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的要求。殷卫说,向群众公开权责,接受群众监督,能促进执法人员自重、自警,推动规范执法。

  以前,我们躲着环保部门,怕他们找茬;现在,我们主动请他们来帮我们改进环保工作。金安区一小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执法部门公开权力、职责,群众成了公正执法的监督者,有效遏止了吃、拿、卡、要等,执法对象与执法者的关系也变融洽了。

  权力、职责不明确,导致权力运行不规范,是引发廉政风险的原因。治病要治,明晰权责,公开权力运行,加强群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能从源头防控廉政风险,有效预防腐败。

  我省自20123月起,全面推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各地各部门依据法律法规和三定方案,对权力事项进行全面清理、逐项确认,编制职权目录,绘制权力运行流程图,排查廉政风险点,制定一对一防控措施,公开接受社会监督。马鞍山市市容局干部周金生深有感触地说:权力与风险摆到群众眼皮子底下,做事首先要考虑符不符合群众要求,群众答不答应,腐败自然失去了滋生的土壤。

  廉政风险防控是从源头厘清权力,监督权力运行过程,并建立起前期预防、中期监控、后期处置有机统一的防控机制。省预防腐败局相关负责人说,公开权力运行,强化群众监督,用群众的火眼金睛监督权力,真正给权力戴上紧箍

  推行阳光村务,让群众做主

  村级组织是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过去一直是监察审计的盲点,村级组织经济、财务管理混乱,村级事务常常被暗箱操作,引发农民群众强烈不满,破坏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谐。如何加强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保证村级权力运行公开、公正、透明,维护农民群众的直接利益?

  2010年以来,我省全面推进以农村集体三资清理和委托代理服务、完善村级事务流程化管理、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等为重点的阳光村务工程建设,让村民直接参与村务管理,提升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政治水平。

  在农村三资管理方面,全省1432个乡(镇、街道)设立了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16896个村()与乡镇三资委托代理服务中心签订了委托代理协议,由乡镇代理村集体三资,全省87.4%的县(市、区)建立了阳光村务信息管理系统

  村里多年的糊涂账厘清了,我们知道村里的钱花在哪、怎么花,不同意的还可以否决,真正拿起了监督棒淮南市八公山区闪冲村村民闪井歌说。

  村务让我们看得清,才会真心支持村干部工作。 马鞍山市含山县运漕镇庙赵村村民田均坦陈。庙赵村坚持村务上墙进栏,建立由村民代表组成的村务监督委员会,对村两委工作进行监督。村支书曹维根说,只有真正推行四议两公开,村务敞亮了才能消除农村干群隔阂,增加村民对村干部的信任,干群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共同建好新农村。

  我省各地积极创新,探索推进阳光村务的其它有效途径。如阜阳市建立了涵盖市县乡村四级的阳光村务信息网,淮北市积极创建开放式村部等,有效促进了干部作风转变,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阳光村务通过村务公开将村级权力归还给村民,恢复村级组织的本来面貌,锻炼了村民的民主自治能力,促进了农村社会的公平公正。大半辈子都工作在基层的含山县陶厂镇党委副书记过寿仁说。

  专项治理不正之风,让群众打分

  农业补贴直接打到存折里,除了我本人,谁也拿不走。庐江县汤池镇百花村村民周克海告诉记者。我省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确保强农惠农资金一分不少地交到农民手中,使众多像周克海一样的农民直接受益。

  近年来,我省着力开展强农惠农资金专项清查治理、物流领域乱收费和公路三乱治理、治理教育乱收费等六项重点专项治理工作,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为群众合法权益撑起保护伞不该收的钱一分没收,我们家长打心眼里高兴。肥西县王女士的儿子在肥西县三中就读,她家经济拮据,倾尽所有才勉强能供孩子学习,就怕教育乱收费。此前,肥西三中曾因违规多收住宿费等问题被合肥市政府纠风办、市教育局严厉查处,学校再也不敢乱收费。

  记者从省纠风办了解到,去年,全省查处教育乱收费学校227所,清退违规收费436万多元,给予189名责任人党纪政纪处分;对全省21家银行业金融机构收费行为进行了清理规范;还开展了全省农民负担省级抽查,清退各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纠风治乱有力维护了群众利益。

  为群众干,干得怎么样,群众说了算。合肥市一位窗口单位干部形象地说起纠风工作中的群众评议。政风、行风连着群众的直观感受,影响干群关系,各地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评议,让群众给干部打分,对不良政风、行风进行问政、问效、问责,并建立防治不正之风长效机制。

  纠风工作回应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和突出问题,用实际成效维护群众权益;用群众的参与推动纠建并举、综合治理,努力实现政风好、行风清。为了群众,依靠群众,纠风工作才能取得更大成效。省纪委有关负责人说。(朱胜利)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