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 为什么这一天无法忘记

访问次数: 1080                        发布时间:2013-08-16

[字体: ]

194581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军国主义的殖民侵略战争以失败告终。但68年过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阴魂依然没有散去,借着日本右倾化趋势,弥漫在日本政坛和社会,越来越成为影响地区和平、稳定与繁荣的严重消极因素。这是68年前欢呼二战胜利的人们所始料未及的。

  815这一天,本应该是作为战败国的日本反思侵略历史、誓言永不走回头路的日子。但这一天,总有一批日本政客参拜供奉着东条英机等14名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总有一批日本右翼分子身着旧日“皇军”军装或高呼军国主义口号,在靖国神社前上演一出出丑剧。

  这一天,在战后日本被定为带有中性含义、模棱两可的“终战纪念日”。在所谓的“终战日”,日本官方往往举行一些仪式对外宣示“日本不再走向战争”的和平之意,有时也表达对日本侵略受害国人民的“歉意”。但日方在靖国神社问题上的错误立场以及对日本政要“拜鬼”的各种辩解,却宣告了日方所谓已经向中国等国人民“道歉”和“谢罪”的说辞是多么的虚伪和苍白。

  这一天,本应该是日方按照“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精神,审视和处理日本对外关系的契机。但日本一些政客和政治势力却越来越倾向于认为日本的历史责任问题已经解决,实质上是否认日本对外侵略,甚至美化日本对外战争。这一天,来自日本官方的“谢罪”之声越来越弱,相反,“拜鬼”之风却越来越盛。

  二战后,日本社会右倾化趋势几经起伏,到目前已逐渐向日本主流思潮发展。右翼保守色彩浓厚的安倍政权之所以能够得势,是与日本社会右倾化趋势密不可分的。在日本这样的政治和社会氛围下,缺乏对历史问题的深刻反思,缺乏对右翼势力的有效牵制,日本的外交和安全战略走向势必引起邻国担忧。对于东亚和世界来说,日本目前的战略和政策取向是极力摆脱战后政治体制,挑战战后国际秩序。

  同样是二战策源地和战败国,德国在战后能够以真诚、清晰、彻底的态度对待历史,德国前总理勃兰特在访问波兰时双膝下跪于犹太人死难者纪念碑前的镜头换来了国际舆论的理解与赞赏。日本一些政客在815这一天跪拜的却是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和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阴魂。68年过去了,德国这面锃亮的镜子照出了日本一些政治势力和政客不敢正视历史责任、臆想成为“正常国家”的懦弱与狂妄。

  68年前,中国人民经过不屈不挠的斗争,赢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对于815,中国人民有着胜利的回忆。从此,一个百年来屡遭列强蹂躏的民族摆脱了被外来强权奴役的历史。从此,中华民族加快走向追求统一、和平、发展的道路。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中日综合国力对比发生了逆转,这得益于我们的知耻而后勇。我们要警惕日本右倾化趋势带给地区和我国的安全威胁,但更有信心以实力和道义的优势面对来自日本的各种挑战甚至挑衅。

  我们回头看,是为了更好地向前行。中国在铭记历史中成长,世界在铭记历史中发展。相反,那些死抱着错误历史观不放的日本政客们,只会让日本迷失前进的方向。

  (华益文 作者为国际问题专家)

 

相关信息:

历史上的815 日本宣布投降

 

 

1945815,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向盟国无条件投降。

  日本投降日

  当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中国大后方的各个城市时,市民兴奋无比,物价随之全线下跌,黄金跌了将近一半,洋布跌了3/5,而颜料只有往常价格的一半了,香烟也突然便宜起来。日本的投降,让在水深火热之中生活了8年之久的人们看到了祥和生活的希望。

  沦陷区南京

  喜悦暂时只能埋藏在心底

  “我们一听到这个消息,都高兴得跳了起来。”胡治鑫老人出生于1920年,日本投降的那天,他正在伪政府首都南京的鼓楼邮局分拣信件。

  那天的南京异常燥热,湿浊的空气让人透不过气来,早早地,胡治鑫和平时一样来到工作的鼓楼邮局。“像往常一样,我们投递班的工友要先分区把信件分拣好,再出去投递。”胡原来是国民政府时期该邮局的职工,南京沦陷后,他被汪伪政府留用。“突然,一个同事在办公室喊了一声:日本投降了,日本投降了!”

  开始,同事们都不相信这是真的,但是在得到明确的答复后,所有的工友都跳了起来。“高兴过后,我们还得埋头干活,南京是沦陷区,日本人还没有吭声。”胡治鑫等人把兴奋压在了心底,但每个人都知道,日本人倒台的日子不远了。

  投递完了信件,胡治鑫提前收了工,他想把这个消息尽快告诉家人。“我从大街上经过,没看到日本投降的迹象。”吃中午饭时,他忍不住向家人讲了日本人投降的消息,“其实,家人也早知道了,都不敢相信,也不敢说。”

  那天,胡治鑫和众多的南京市民一样,把喜悦埋藏下来了:虽然不再如往日那般骄横,但日本宪兵队还在秦淮河边游荡。

  1945815的南京,这个仍是汪伪政权中心的前国民政府首都,这个曾被屠杀了30余万民众的石头城,在隐忍之中,看到了曙光。

  陪都重庆

  满城乐疯鞭炮店生意格外好

  “重庆满街的人都乐疯了。”19458月,33岁的蒋泽民在中共重庆办事处工作,做周恩来的副官。15日上午,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消息经重庆电台传出后,蒋泽民也忍不住走上街头。游行的队伍喊着口号:“胜利了!”“鬼子投降了!”“可以回家了!”

  普通民众在尽情释放着胜利的喜悦。而且,庆祝活动从这年的810就开始了,一天天在推向高潮。一家当地的报纸在描述当时的情景时说:“无论是锣鼓、喇叭、口笛,口哨、脸盆,手掌、嘴巴,铃铛,都为胜利发出了响声。一名鞋店的店员,看着游行的人群敲锣打鼓而来,急中生智,抓起一双皮鞋,当做打击乐器,尽兴而拍。”

  当晚,《国民公报》刊登“日本投降”的号外运到了重庆市中心,霎时间被一抢而空。不知道第一声鞭炮声是从哪里响起的,顿时,山城的天空响彻了。不大会儿,重庆市几乎所有的鞭炮店告罄,重庆变得比春节时还要热闹,入夜,爆竹大放,所有的探照灯都打开了,山城如同白昼。

  红都延安

  胜利的果实不要钱任你吃

  河南尉氏人张世发是从东家那里得知日本人投降的消息的。“我在田里干活,东家来送饭时说,老日(华北地区民众对日本人的蔑称)投降了,老日投降了。”60年前,他正在延安城南100来里的富县塬上拾掇庄稼,东家高兴得一路小跑着过来。

  为阻挡日军西进,19386月,国军奉蒋介石令,炸开了郑州北郊的花园口,黄河改道,数百万豫东南人流离失所,张世发就是那时逃难到了陕北。“我一把甩掉了锄头,7年了啊!可以回家了!”他一下子放声痛哭起来。

  富县以北的延安,全城几乎所有的黑板上,都写了大字标题:日本投降啦!晚上,东南北各区到处举行了火炬游行,全市灯火辉煌,欢笑声从各个角落传了出来,无数的火炬照亮了延河两岸。

  一个卖水果的小贩,旁边站着他的孙子,孩子把一个个梨子、桃子抛向了空中,抛向欢乐的人群,“这是胜利果,胜利果,大家吃呀,胜利的果实不要钱。”一些店铺的主人在门前摆起了茶水、糖果、糕点,吆喝着请乡亲们喝“开心茶”,喝“凯旋酒”。

  街上的人越汇越多,队伍越来越大,变成了一个人的海洋,在延安的美军观察组的官兵也开着汽车来凑热闹,加入到狂欢的队伍中来。

  1945815的延安,是一个不眠之夜,在黎明的曙光悄悄到来时,欢喜累了的人们才渐渐散去。

  战区受降

  国共两党同日启动

  在庆祝的同时,蒋介石迅速向全国派出了大批接收大员驰往各地,准备受降。

  此前,何应钦曾在湖南西部小城芷江开过一个接收筹备会,明确了接收的分工。

  在延安,八路军总司令朱德以中国解放区抗日总司令的名义发出对南京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的命令:你应下令你所指挥的一切部队,停止一切军事行动,听候中国解放区八路军、新四军及华南抗日纵队的命令,向我方投降。华东日军应由你直接派出代表至新四军军部所在地天长地区,接受陈毅将军的命令……

  815日上午,蒋介石以中国地区盟军最高统帅发表的致冈村宁次的讲话,被印成百万份中、日文传单,连同《告沦陷区同胞书》一起,由8架专机向沦陷区各城市散发。

  华文报章

  欢欣气势渲染纸上

  由于截稿时间关系,1945815出版的《晋察冀日报》给日本的投降添了一个小小的插曲。这天,他们的报道标题是:白宫未获日投降复文,太平洋战事仍在继续。

  就在《晋察冀日报》刚刚出版之际,更多的中国大陆的报纸报道了日本投降的消息。

  “[中央社讯]日本正式无条件投降消息,系于十五日晨五时一刻由美国务卿贝尔纳斯用无线电动打字机通知美国驻华大使赫利尔及我外交部吴次长国桢,约定于华盛顿时间十四日下午七时即重庆夏季时间十五日晨七时同时公布。”

  以上消息,是《中央日报》1945815730出版的号外。这天,全国各地主要报纸纷纷出版号外,登出同样内容的消息,并于第二日重登。

  在延安,15日《解放日报》的标题是:“美苏英中四国宣布,日寇接受无条件投降”;15日出版的《大公报》标题则是“日本投降矣!答复四国接受规定条款,今晨七时四国首都同时正式宣布”;在昆明,16日出版的《云南报》的标题是“血战八年胜利告成,日寇投降还我河山,四强昨公布日本无条件投降复文”。(新华网)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