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池区积极探索农村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基础教育取得显著成绩。经过长期实践和实地调研,该区对农村大中心学校管理体制重新进行了调整改革。
该区于2004年9月撤销各乡镇教办,成立中心学校。根据当时该区农村教育的实际情况,成立了大中心学校(统一管理本学区内的小学和初中)、小中心学校(管理本学区内的小学)和初级中学为主的多体制的办学模式。经过8年的实践,发现大中心学校与小中心学校和独立初中相比,在管理和教学质量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该体制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区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一是大中心学校主要是以初中为龙头辐射带动全校管理,管理人员也主要是初中部人员,因此容易造成重视初中教育、忽视小学教育的不良后果。二是由于中、小学管理和工作量的不同,在绩效工资和其他劳动报酬的分配上存在差异,因此容易造成中小学教师之间的矛盾,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三是部分大中心学校,中小学在一个校园内上课,作息时间上也不一致(初中每天7节课,每节课45分钟,小学每天6节课,每节课40分钟),在学习和生活上不协调,不便于统一管理。四是由于大中心学校规模偏大,点多面广,学生数和教师数都比较多,教学点分布较广,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多。内部管理难度加大,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漏洞,部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也多年处于全区下游位置。
根据《安徽省事业单位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规定》和《安徽省农村中心学校管理工作指导意见(试行)》等有关规定,结合调研情况,2012年5月,经区编委会研究,对木闸等9所大中心学校实施变更,分设为初级中学和小中心学校。为便于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特别是安全管理,因此新设立的小中心学校在原大中心学校的基础上基本保持不变,允许农村每个镇街设立一至二所小中心学校和一至二所初级中学。新设立的学校人员编制数严格按区编委下达的文件执行。在职教职工安置,按编委核定的编制岗位,属小学编制岗位的安置到新设立的中心学校,属初中编制岗位的安置到初级中学。离退休人员在小学退休的安置到中心学校,在初中退休的安置到当年退休的初级中学。根据各地各校实际情况,对中心学校的变更分设,实行分步实施,首批变更分设木闸等5所大中心学校,于去年暑期实施到位,其余4所大中心学校于今年暑期变更分设到位。以确保该区中小学教育教学秩序的正常进行以及教育系统的稳定。
经过改革,该区农村教育布局更加合理,体制更加完善,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