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加强和完善乡镇水利站建设,开展乡镇水利员和村级水管员技术培训,创新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模式,积极探索建立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新机制。
创新农田水利工程管护机制,管好“最后一公里”。按照“产权有归属,管理有载体,运行有机制,工程有效益”的要求,创新小型农田水利管理机制,着力破解管护主体不明、责任不清、机制不全、管理不善等问题。将郑村镇鲍南堨用水户协会、桂林镇竦口片小农水重点示范片用水户协会和富堨镇徐村村梅堨电灌站用水户协会等作为我县2013年管理创新试点单位,并编制实施方案、出台指导意见、落实补助经费,指导和鼓励各地加快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护问题,探索建立权责一致、利益协调、管理规范、运行稳定的小型水利工程管护新机制。
创新乡镇水利站工作,充分发挥水利站作用。进一步加强水利站自身建设,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水利建设、防汛抗旱、公益工程管理、公共水务服务等方面的作用。继续开展乡镇水利站工作的规范化建设和乡镇水利员培训,着力提升乡镇水利站工作条件和业务水平,重点落实水利站管理运行经费,健全水利站工作机制。
创新农村水利工作管理方式,全面强化监管。全面加强农村水利项目建设过程的监管和建成后的运行管护。对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实行“一查三抓”,(“一查”即对已建设工程进行回头看,全面检查;“三抓”即抓供水水质达标,抓水厂正常运行,抓好新建水厂审批)。对小农水重点县、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等项目继续实施完善竞争立项。制定农水项目建设管理和建后管护的具体办法。(歙县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