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牟平区机构编制e网通系统开发应用情况

访问次数: 2788                        发布时间:2013-09-18

[字体: ]

一、开发机构编制e网通系统的开发原因

  一是严肃机构编制纪律的需要。为严格机构编制和人员管理,中央先后颁布了多项法律法规。但在日常管理上,个别地方超编进人等机构编制违规违纪行为仍然屡禁不止,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推进干部调整编制先行的理念,做到事前杜绝,从根本上解决超编进人现象,维护机构编制法律法规的严肃性。

  二是适应机构编制管理发展的需要。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涉及部门较多,政工人员要往返组织、人社、工资、保险财政等多个部门,手续繁琐、效率低下,迫切需要建立相关部门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工作平台,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相关部门的工作业务整合成一个有机体,使编制审批、人员调动、工资核算、财政拨付、保险缴纳等业务在工作平台进行网络化办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

  三是科学配置机构编制资源的需要。长期以来,机构编制日常管理工作局限于被动处理部门提出的机构编制等申请事项,对主动的配置机构编制资源、制定编制使用计划、调整人员结构缺乏科学有效的手段。迫切需要建立一套具有数据分析功能的机构编制管理系统,通过对大量信息的分析预测,为机构编制部门科学配置行政资源,更好的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机构机构编制e网通系统运行模式

  机构编制e网通系统,将组织、编办、人社、财政等业务管理部门及教育、卫生、老干部局等应用部门依托政务专网连接起来,通过统一的信息化平台,办理调配、用编、工资、保险及财政核拨等业务,实现了编制、组织、人社、财政等部门各司其职、协调联动的部门配合机制。

  系统将人员管理的各个业务归集为增员、减员、调整等三大类九个工作流程。在增员和调整流程中,以编办用编核准作为第一关口,依次经过编制、调配、工资、保险、财政等终端。以某单位新增加1名工作人员为例,需要8个步骤:第一步,用编申请。调配部门根据上年度编委会制定的各部门用编计划,通过系统向编办发出用编申请。在发出用编申请时,系统自动判断该单位是否超编,是否为重点管理单位,否则系统拒绝发送用编申请,并提示调配部门,该单位已超编或已列入重点管理单位,不能发送用编申请;第二步,用编许可。编办收到用编申请后,根据用编单位的实际情况,向调配部门发出核准或不予核准的信息;第三步,落编申请。调配部门收到编办的用编核准信息后,将考察酝酿后的人员基本信息输入系统,自动生成人员落编申请表,并向编办发送落编申请;第四步,落编许可。编办收到调配部门的人员落编申请后,对人员基本信息进行审核,如果符合用人单位的用人条件,则自动生成机关事业单位增员审批表,并将审批表及同意落编信息发送到调配部门;第五步,人员调配。调配部门在收到编办通过系统发过来的同意落编信息后,系统将自动生成调令和介绍信,并将与核定工资有关的人员信息发送给人社局工资科;第六步,核定工资。人社局工资科收到调动人员消息后,根据信息核定工资,将调动人员的信息发送给保险和财政终端;第七步,核定保险缴纳基数。保险事业处收到工资科发送的信息后,计算保险缴纳基数,并向财政局发送保险核定完毕信息;第八步,财政核定补贴。财政局根据基本工资和保险基数等信息,核定补贴数额,完成整个增员流程操作。在减员流程中,以编办挪转人员作为最后关口,依次经过调配、工资、保险、财政、编制终端。以某单位1名工作人员退休为例,需要6个步骤:第一步,调配部门提出退休处理申请。根据干部管理权限,调配部门将退休人员涉及退休审批的档案资料扫描到计算机后,在系统中选定退休人员,向人社局工资科发出退休处理申请;第二步,工资科核定退休工资。人社局工资科收到退休处理申请信息以及相关电子档案后,根据相关信息,计算出退休工资,发给保险处并自动删除电子档案;第三步,保险处核算养老金。保险处收到工资科发送的信息后,核算养老金,并将相关信息发送给财政终端;第四步,财政局核减经费。财政局根据收到的退休工资和养老金数据,做好退休人员经费减少操作后,向编办发出减员核准消息;第五步,编办减员销编。编办收到财政局发送的消息后,自动生成减员表审批表,并将该同志的信息转到历史人员库和退休人员库,并向老干部局终端发送新增退休干部信息,完成整个减员流程操作。

  在增、减员工作流程中,融入了用编许可、落编核准、减员销编等机构编制管理手段,编制部门负责人员流动入口和出口审批,保证了人员流动在编制部门的直接控制之下,实现了人员流动的闭环管理。在业务办理过程中,调令、增员表、调资表、保险落户、财政核拨等传统纸质手续转换为电子资料,在流程的每个环节作为审批依据自动调阅。为了保证系统高效顺畅运行,我们还建立了由牟平区机构编制BBS论坛嵌入RTX通讯系统组成的管理人员交流平台。在工作平台办理各项业务的同时,管理人员可利用交流平台采取发布公告、通知、提醒、督促、协调、召开视频会议等方式进行沟通和互动。

三、初步成效

  系统经过调研分析、软件编写、联机测试、模拟运行等阶段, 8月23开始正式运行,原调令、介绍信、增员表等审批手续同时废止,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管理相关业务必须通过机构编制e网通系统进行。目前,共通过系统完成了358人的干部调整工作。从系统的运行情况看,主要取得了以下三方面成效:

  一是依托系统强化了机构编制刚性约束机制,维护了机构编制纪律。将用编、调配、工资、保险等审批业务整合到e网通平台,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增减必须通过系统运行才能办理。系统将机构编制管理的规定和办法转变为系统运行规则,对超编、超配和重点管理单位,系统自动屏蔽了用编申请功能,继而无法办理打印调令、增员表、调资表、保险落户及财政核拨等手续,杜绝了人情对制度的干扰,以系统的功能维护机构编制纪律,以系统的程序规范人员管理机制,以无情的电脑约束有情的人脑,强化了机构编制刚性约束机制,推进了我区机构编制管理法制化进程。

  二是实现了部门协调与联动,提高了工作效率。编制、组织、人社、财政等相关部门共用机构编制e网通系统,按照规定的工作标准流程进行业务办理,并可以对业务审批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各部门按照权限维护机构编制、人员、工资、保险、财政拨付等信息,全区共用一套数据,保证了信息的唯一性、准确性和完整性,彻底杜绝了编制、人事、财政人员信息“三层皮”和“吃空饷”现象的发生。制定了《机构编制e网通系统管理维护规定》,建立了系统运转保障制度,规定了各部门的职责分工和业务办理时限,保证了各环节的高效运转。通过审批流程网络化、手续资料电子化以及调令、介绍信、增减员表的自动生成和定期集中打印,取代了以往政工人员、当事人到各部门往返办理的传统方式。据统计,以往需要2-3个工作日才能办结的业务,现在只需要12分钟即可办理结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是依托大量的数据和统计分析功能,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目前系统后台数据库存有机构编制及涉及人员管理的指标数据300余万个,还包括机关“三定”、事业单位“九定”、部门单位业务工作开展流程、岗位设置等电子文档。通过对大量信息的整合,实现了各部门单位超缺编、超缺配情况、以及经费形式、机构规格等分析,为评估单位运行状况、调整机构编制事项提供了依据;实现了对人员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学历层次、专业适岗、退休预测等分析,可自动输出全区、分部门、分单位多层次的饼图、柱形图、线形图等多种分析图表,为科学使用机构编制资源,合理调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结构,为领导决策提供强有力的科学依据。

 

    信息来源:中央机构编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