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质量智库的若干思考

访问次数: 961                        发布时间:2013-10-08

[字体: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健全决策咨询机制,建设高质量智库,这充分显示出智库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我省要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离不开智库的智力支撑。作为省政府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我们应该在政策咨询服务、人才培养、决策支持体系建设和对外学术交流等方面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地方性高质量智库建设之路。

  坚持三原则,实现三目标。高质量智库的目标应包含三个方面:一是高感知,即智库研究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能够未雨绸缪,承担政策储备的功能。二是高见识。智库研究应当高屋建瓴,于细微处观全局、陈要害。智库研究应当追求潜于过往、透视未来,站得高、想得全、看得远。三是高效能。智库建设必须讲究效益,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利益,当然,这种利益首先应当是政治利益、社会利益和政策利益,其次讲究经济利益,追求利益的统一。要实现三,应当做到三。一是低姿态。就是要坚信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要甘当小学生,虚心向群众学习,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策于民,做到下到最低点站到最高层。二是低路径。对于智库研究人员而言,就是要坚持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深入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三是低消耗。坚决反对四风,厉行节俭,杜绝浪费,把研究成本降到最低。

  善于选材用材,保证研究品质。保证研究品质,指的是提升智库的成果品质。一是材质。智库研究首先要注意沙里淘金,选择优质的。材质是智库研究之基本,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向改革发展的主战场要材质,向服务群众的最前沿要材质,才能切实做到材质不虚、不空,观点不偏不浅不浮。二是特质。打造高质量智库,既要从新材料中选优材,又要能够对过往材料重新认识,运用新工具、新方法,提炼出新价值、新思考、新建议,这在回溯性政策分析研究中表现得极为突出。

  把握研究方向,增强贡献力度。对于高质量智库中的,应当深化两方面认识。一是矢量,打造高质量智库,必须把握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方向,紧扣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献计献策,努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国内一流、主动面向国家需求、立足支撑安徽发展的社会主义新智库,在美好安徽建设中做到信得过、用得上、靠得住、离不开。二是产量。这一点很好理解,就是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我们始终保持研究成果的数量、比较高位的贡献力度。

  紧扣智力支撑,培养一流人才。高质量智库的,一是智力。智力成果是高质量智库的生命线,智力支撑是高质量智库最基本、最本质的功能和特色,关乎智库的生死存亡,我们要不断努力,进一步提升我省智库在服务安徽发展、解决群众需求方面的智力支撑作用。二是智者。事业成败,惟在得人。建设高质量智库,必须以人才为本,广聚贤才,广纳智者。与国内外公认的高质量智库相比,我们最大的差距还是人才,特别是缺乏具有品牌性、号召性、影响力的大人才、大智者,当前,我们要立足安徽实际,首先着力培养熟悉安徽、服务安徽、具有一定品牌和号召力的人才,进而从安徽出发,走向全国乃至海内外。

  发挥集群效应,培育咨询高地。高质量智库的,不是个别成果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集群优势的成果和人才、智慧高地。一是成果库。以丰富的高质量成果发挥政策储备库、思想智慧库的功能。我省高质量智库必须实现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流的参与度和影响力,做到重大决策不缺位,重要关头不失声,重要政策不空白。二是评估库。保持智库一定的独立性,发挥政策评估师功能,同时帮助公众对政策作出公正评价,帮助政府分析政策得失和提高决策科学性。三是信息库。信息库不仅支撑智库研究,也为智库的运行提供及时的动态分析,为智库的成果转化提供迅捷、宽阔的平台和渠道。四是人才库。要加快形成中青搭配、以中青年骨干为主的高层次、多专业、宽领域的核心人才库,与此同时,通过情感联谊、课题联结等方式,积极营造开放合作的智库人才体系,逐步构建由专家型领导和大批海内外知名咨询机构、实体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各领域权威专家组成的外围专家库。

  (凌宏彬 作者单位: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