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效益好 瓶颈待突破

访问次数: 1233                        发布时间:2013-12-06

[字体: ]

农民专业合作社把一家一户的农民联合起来,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问题,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组织形式。目前我省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3万多家,330万农户加入合作社。

  记者连线

   合作社是松散组织,运转难题多

   采访对象:庐江县绿宝鸭蛋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夏春杏

  庐江县柯坦镇地处丘陵地带,适合家禽养殖,当地大小养殖户有上百户,是全国有名的蛋鸭基地。其中,绿宝鸭蛋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有160户,现有蛋鸭30万只。夏春杏,既是庐江县绿宝禽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也是绿宝鸭蛋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谈到成立合作社的初衷,夏春杏说,一是提供技术服务,二是带领养殖户对接市场。以往农户单独出售鸭蛋,量小而缺乏销路,且价格卖不上去,更不要说跟大型超市对接了。现在成立了合作社,鸭蛋统一销售,可以直接与大型商场和专业市场对接,不愁销路。夏春杏说。

  夏春杏回忆说,去年,合作社跟农户签订51斤鸭蛋的协议,结果当年市场价是3.51斤。合作社仍然按照协议价格来收购,结果当年亏了60万 元左右。但农户的利益得到了保障。合作社收入主要靠技术服务和出售饲料。夏春杏介绍说,绿宝禽业公司今年生产2万吨鸭饲料,其中50吨卖给社员,其余的外销。合作社今年的利润大约是30万元。这些利润的60%将返还给社 员,40%用作合作社的发展。

  夏春杏认为,相对于企业来说,合作社是一个较为松散的组织,运转难题也多。因为不是经济实体,与相关企业签合同都很困难,到银行办贷款也不行,此外自己也不敢大规模经营,因为相关责任难以明确。

  最大困难是资金和人才问题

   采访对象:霍山县三河茶叶专业合作社

  霍山县盛产茶叶,当地不少农户都种植茶叶。该县诸佛庵镇三河村的李培宽多年前就有一个茶叶加工作坊。随着规模的壮大,2007年,他领头成立了三河茶叶专业合作社。

  与很多龙头企业领办的合作社不同,三河茶叶专业合作社完全是茶农联合成立,然后以合作社的名义注册成立了霍山县九华山茶叶公司。这个龙头企业 是合作社办的。李培宽自豪地说。李培宽介绍,以前农户每家生产的茶叶量少,卖不上价格,成立合作社后,茶农按照统一要求从事茶叶种植和采茶,制茶和销售环节全部交给合作社,由下属的九华山茶叶公司负责。没成立合作社时,茶农一年卖茶收入在300500元,加入合作社当年就提高到2000。入社的经济效益明显,申请加入的农户逐年增多。成立初只有 38户农户,第二年有200户农户申请加入,最后批准110户入社,目前有318户社员。李培宽介绍,今年合作社收入大约在1560万元,纯利润120万 元。合作社把利润的60%返还茶农,40%用作发展资金。目前,合作社正着手进行茶文化、茶旅游项目建设。

  合作社遇到的最大困难是资金和人才问题。银行需要是经济实体才能贷款,合作社不行。李培宽说,即使贷款到手,合作社每年的贴息重,单今年贴息就有30万元。一般涉农的龙头企业都能享受贴息扶持,但是合作社享受不到这个政策。农村条件较差,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到合作社工作,有的没干多久就走了,合作社难以规范发展。

  基层观点

   强化龙头引导

  现在合作社在农村发展较快,单就霍山县而言,就有430家。合作社通过龙头企业将农户组织起来,提供技术和销售服务,稳定产业发展,可以带动一个地区发展特色产业。

  但是,合作社发展质量还有待提高,不少存在空壳化现象,服务能力不足。对此,一方面,要选择有实力的龙头企业来领办合作社,同时建立更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龙头企业与合作社共享利益,激活合作社的功能。另一方面,应大力扶持有能力的个体农户联合办合作社,像三河茶叶专业合作社一样,更符合 合作社的创办宗旨,更能维护社员利益。

  此外,当前合作社在发展中普遍遇到资金不足、管理人才匮乏两大难题。银行不愿意向合作社发放贷款,也缺少适合合作社的小额、短期、手续简便的金融产品。这些都需要政府部门加强引导,并加以沟通协调。

  (霍山县农委农经股股长郑国奋)

  专家点评

   合作社不能空壳化

  当前,很多合作社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不规范,缺乏标准。比如:由于产权不明,一些合作社在经营上出现混乱。有人假借办合作社的名义,拿出大量资金入股控制合作社,降低农民入股的比例,使专业合作社难以体现农民的意愿和利益。

  内部管理不规范,也制约着合作社的发展。不少合作社与成员之间利益联系不紧密,缺乏民主监督和相应的管理机制。加之长期以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法人地位不明确,地方政府又没有系统帮扶政策,农民专业合作社生存状况不容乐观。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近年来,不少地方跟风式地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造就了不少空壳化合作社。这些合作社没有龙头企业依托,自身也缺乏发展能力,只挂了一块牌子,完全是一个空壳。这些都是下一步发展中需要破解的难题。

  (安徽社科院城乡研究所副研究员张谋贵)

  对策建议

   从重数量转向重质量

  通过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我省农民组织化程度已达到25%,而且成立了全国首家省级联合社——安徽徽润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合作内容不断深 化,市场开拓能力不断提升,全省有2100家合作社产品获得三品认证或地理标志认定,2737个产品拥有注册商标。推进合作社发展,当前我省已从重 数量转向重质量,明年重点是抓示范社”“示范县建设,按照管理规范化、营销品牌化、生产标准化、服务信息化的要求。

  希望金融部门加强创新,出台政策方便合作社贷款,并且在贷款上给予贴息优惠,减轻合作社在发展中遇到的资金压力。开发一些适合合作社发展需求的 金融产品。政府部门和高等院校要为合作社培养管理、财务等专门人才。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对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开展知识和技能培训。要在政府补贴、社会保障、项目扶持、职称评定等方面采取措施,吸引大专院校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投身合作社建设。(省农委合作经济指导处调研员马燕)(史力、夏海军)

 

    信息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