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省委、省政府确定宣城市宣州区水阳、狸桥、孙埠、水东四个镇为扩权强镇改革试点镇。宣州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关于支持扩权强镇试点镇加快发展的实施方案》(宣区发〔2009〕24号),大刀阔斧改革人事、财政、行政管理等相关事权,宣州区编办会同市编办多次深入试点镇调研,总结改革试点经验,深化改革进程,为区委、区政府决策提供依据。通过“扩权强镇”试点近五年的时间,扩权强镇给镇域经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镇域经济发展势头强劲,2012年底,四个扩权强镇试点镇财政收入均过亿元大关。
一是体制创新激发干事创业激情。
观念更新,发展有劲。扩权强镇政策的实施让乡镇思想观念有了大进步,破除了乡镇干部“等、靠、要”思想,更多地通过自食其力谋发展。以前是坐等项目落地,或者跑到区上要项目、要资金、要政策,现在是不等不靠,立足自身谋大计、抓发展、解难题、找出路。
观念上的变化,源于体制上的改革。本着“权责一致、依法下放、能放即放”的原则,宣州区重点在机构设置、人员管理、项目审批、社会治安、安全生产、劳动保障和涉及城镇规划建设及民生等领域,赋予试点镇部分区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特别是人事管理权的倾斜,让试点镇干部充满激情。设立工业集中区、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宣州区多措并举,全力助推试点镇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2009年12月区编委印发了《宣州区扩权强镇试点镇党政及事业机构综合设置实施方案》,对扩权强镇试点镇的党政及事业机构重新进行了综合设置,为试点镇适应新形势发展需要提供了机构编制保障。
2013年3月,区政府又以1号令的方式,全面清理行政审批和收费项目。将所有下放和授权委托试点镇的行政许可和审批事项,一律进入试点镇为民服务中心,实现“一站式服务”。国土、环保、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在试点镇均设立了办事机构,直接把职能延伸到基层,服务既便捷、又提速。
扩权强镇进一步拓展了乡镇的发展空间。财政增量部分全额返还、土地出让金净收益全额返还、矿业权价款区财政留存部分70%返还、项目优先列入区重点项目和优先申报省“861”项目……。在这些“含金量”颇高的政策支撑下,各试点镇纷纷从过去单一依靠某一产业向“三化联动”、“两化融合”和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转变,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二是创新发展助推发展活力。
为进一步在创新发展上有新突破,试点镇着眼于区域发展全局,注重突出本地特色,加强了规划编制和管理,为镇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区政府实行了积极的财政扶持政策,明确每年用地指标向试点镇倾斜,土地置换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留归当地使用,提高矿业权价款区留存部分返还比例,建立财政奖励工作机制,对财政收入上台阶实行重奖,区政府每年安排“以奖代补”专项资金支持试点镇工业集中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充分调动试点镇干部的工作热情,增强工作主动性与创造性,多途径吸引试点镇急需的高层次紧缺专业技术人才……。通过扩权强镇转变发展思路,走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之路,各试点镇镇域经济实力得到显著提高。
2012年,狸桥镇财政收入由2008年的4263万元增长到1.45亿元,增长3.4倍,狸桥这个曾经被称为宣州“西伯利亚”的边陲小镇,在扩权强镇的春风沐浴下,华丽转身为皖苏边界上一颗活力四射、实力雄厚的明珠。水东镇申报安徽省玻璃产业集群镇获批、申报国家特色旅游景观名镇将获国家有关部委批准并授牌。水阳镇成为“中国幼蟹之乡”,跻身“安徽优秀旅游乡镇”。孙埠镇获宣州区招商引资一等奖、工业经济发展奖……。扩权强镇揭开了宛陵大地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三是改善民生提升农民幸福指数。
放眼扩权强镇试点镇,一片片整洁的居民小区鳞次栉比,一条条宽敞的街道商家云集,一项项基础设施建设如火如荼,一件件民生工程加紧实施……,城乡面貌在悄然改变,群众生活得以显著改善。
翻开孙埠镇政府工作报告,2013年为民办好的10件实事计划跃然纸上:九女湾美好乡村建设、小卫家农民社区试点、孙埠中学慢车道改造、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农村200户危房改造、自然村畅通工程……,细细数来,一大半涉及社情民生。
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农民群众,这正是扩权强镇的初衷。乡镇财力的大幅增加,带来的是民生大投入、基础设施大改善,老百姓在就业、看病、上学等方面受益匪浅,实现了政策杠杆调节下的扩权强镇的“蝶变效应”。(强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