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增活力 各方有动力——“我们为什么赢得良好开局”之三

访问次数: 1042                        发布时间:2014-01-06

[字体: ]

释放活力,就会有蓬勃的发展动力;调动各方,就能汇聚起磅礴的发展合力。

  回顾2013年,内生动力的勃兴,成为中国经济企稳向好的关键所在。源头活水从哪里来?实践给出了答案。一年来,简政放权成为深化改革的马前卒和 宏观调控的当头炮,随着300余项行政审批等事项的取消下放,随着各地各部门在中央部署下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去年前11个月全国各类企业登记数比上一 年同期增长25%,带动了民间投资以23%左右的速度增长,创业热情和市场动力由此生发。这说明,更好发挥市场作用,充分调动两个积极性,是我们赢得良好开局的重要经验,体现了我们党对市场和政府、中央和地方等重大关系的科学认识和有效把握。

  经过35年改革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能在相当程度上发挥经济稳定器的作用。政府和市场各就其位、各展其长,中央和地方明确分工、各尽其责,就可以激发改革发展的强大正能量。正是在这样的统筹谋划下,一年来,我们坚持宏观政策要稳、微观政策要活,审批瘦身推动流程再造,准入门槛降低 点燃投资意愿,营改增如火如荼使企业减负上千亿元,为民间资本打破各种玻璃门弹簧门的掣肘……一系列举措,着眼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着力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市场能办的,多放给市场;社会可以做好的,就交给社会,让看不见的手充分施展,让政府之外的各类主体各尽其 能,经济发展的引擎自然动力充沛、活力迸发。

  市场力量的兴起,离不开政府职能的转变。宽进严管为市场秩序夯实基础,非禁即入政策激扬起一些行业的新脉动,创新驱动战略让宽带中国上 路、“4G标准落地,开拓着新兴产业成长的蓝海……正是在看得见的手的有效作用下,政府的职能定位和工作重点越来越清晰: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支持创新等,从而不断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

  卓有成效的政府治理,需要让中央和地方分工得到更好体现。回首一年,简政放权过程中,中央决策与地方执行上下贯通,全力做好整篇文章。化解产能过剩攻坚战中,中央的决心与部署,化为各地壮士断腕的勇毅笃行,河北忍痛下上千万吨落后产能,浙江奋力由低小散高新尖转型。上下同心,其利断金;上下同欲,无往不胜。通过合理分工、责任分担,调动中央和地方的两个积极性,是我们得以攻坚克难的重要制度优势,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 代化的现实支点。

善战者,求之于势。走过不平凡的一年,无形之手与有形之手相得益彰,中央与地方协作共进,成就了稳中有进、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展望新的一年,做好政府与市场的大文章,奏响中央与地方的交响曲,我们就一定能把握大势、顺势而为,书写更为精彩的答卷。

 

  信息来源:《 人民日报 》( 2014年01月04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