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成华区建立无缝隙网格化服务网络创新社会管理

访问次数: 3622                        发布时间:2014-01-05

[字体: ]

社区和谐是城市和谐的基础。2012年以来,成都成华区针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情况,以社区为单位确立管理服务网格。将全区近百个社区划分为400多个网格,设立1200多 名网格负责人和网格员,将综治维稳、安全生产、环境整治、便民服务、民生保障等工作沉到社区、纳入网格,全面实行网格问需、集成分解、零距离服务,形 成了社区全域服务体系,社区管理呈现出崭新气象,被作为全国社会管理创新最佳案例全国创新社会管理示范基地。其主要做法如下。

  一、小社区、大民生,探索网格服务新方式

  (一)建章立制,实施社区网格化服务。成华区出台了《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实施意见》等“1+7” 配套文件,作为基本章程和行动指南。区委、区政府将网格化管理服务纳入全区目标管理,实行目标督查和考核。各街道建立定期联系网格制度,党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班子成员和科室负责人分片包干指导。社区实行每周例会制,建立研判、指挥协调机制,初步形成了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

  (二)建立信息库,提供标准化服务。为实现小事不出院落,大事不出社区的服务管理目的,成华区在全面摸底基础上,建立网格划分档案、人口信息册、人口结构地图等基础材料,启动社区电子化管理系统工程,建设社区党建、民政、劳动、社保等政务管理系统,以及居民事务、网格化档案等社区服务系统,打造网格问需、集成分解、零距离服务数字化平台,为居民提供标准化、信息化、个性 化服务。

  (三)政务核准下沉,提供规范化服务。按照还权、赋能、归位的原则,成华区出台《区级部门工作事项下沉管理办法》,明确了部门申请区规服办、区民政局审核符合标准下沉的工作流程,严把服务下沉准入关。目前,已将9大类77项服务事项权限下沉至街道,9大类75项服务事项权限下放社区,并结合街道机构改革新设立街道社区服务中心,合理设置社区服务站,构建网格化管理服务网络平台,为实现网格化两岗互动服务奠定基础。

  二、改革机构、强化自治,激发网格服务新活力

  (一)优化街道科室设置,打造小社区大服务平台。按照一个科室一类事,群众办事一门清’”的思路,成华区将原城区街道办事处5个科室、涉农街道办事处6个科室,压缩调整为城区4个科室、涉农5个科室。同时,设置公共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和会计核算中心,并优化配置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种政务服务、志愿者服务通过社区网格等渠道和载体,畅通无阻地下沉到社区院落甚至家庭,这样既避免街道办事处内设机构的职责交叉,又着力解决政府在社会建设和管理方面的越位错位缺位问题。

  (二)整合政府部门职能,畅通政务下沉通道。按照简政放权,理顺机制,减少管理事项,增加服务事项的部门职能优化要求,成华区对政府职能进行优化调整,将13个部门调整、合并为6个。如将分散在区城管局、区交通市政局等部门的涉水职能划入区统筹局,一举打破多龙治水的传统格局。将文化、旅游、体育等职能进行调整,新组建区文化广播电视和新闻出版局、区旅游和体育局。同时,优化、调整了200多个事业单位的职能,进一步增强服务街道、社区和一线基层的能力。

  (三)培育发展社会组织,拓宽网格服务渠道。通过出台《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和发展管理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成华区不断强化社会组织作用,支持引导社区自治组织、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志愿者和社区群众参与社区管理服务,积 极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大力培育公益性社会组织,努力构架多方参与、利益协调、共驻共建、管理有序的社区管理运行机制,不断拓宽服务渠道。

  (四)突出财政民生投向,强化网格服务保障。成华区制定出台了《关于调整街道财政管理体制的意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主要投向,确立了明确事权范围、核定收支基数、区街财力分成、转移支付补助的改革框架,为推行网格化管理服 务提供了财力保障。对街道经济和社会职能进行剥离,明确街道办事处的目标考核内容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彻底调整了多年以来经济目标占绝对优势的街道 目标考核体系。区级各部门、各街道确需由社区承担的临时性、非常规性工作,按照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委托给社区或社区社会组织承担。

  三、细分社区、再造流程,提升网格服务服务力

  (一)划分责任田,社区管理者变服务员。一是微分社区,合理定格。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和社区居民分布、人口构成等实际状况,根据社区管理类型、服务对象、服务户数、服务面积以及物业管理状况等因素,按每个网格300—500户的标准,将14个街道所属的97个社区划分两个片区400多个网格,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不留空白区域,实现全覆盖。二是明确职责,规范内容。按每个网格配备1名责任人和2—3名网格员的标准,共配备1200多名社区网格负责人和网格员,主要负责政策宣传、社情民意的收集、入户调查、协调处理居民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协助办理各项公共服务等事项,并通过建立工作 台帐,填写日常工作记录,做到三知、三清、三掌握(三知:知道网格内住户数、位置和门牌号;三清:清楚每个住户家庭成员、需求状况、工作单位;三掌握:掌握网格内的矛盾和安全隐患,每个居民的思想状态和服务需求,每个居民婚嫁迎娶和生老病死),确保实现格不漏户、户不漏人。三是强化考评,提升服 务品质。按照规范收入、突出激励、同岗同酬、提高效率的原则,制定了《成华区社区工作者绩效考核指导意见》,规范社区工作者补贴和绩效奖励标准,建立与其承担的工作任务相匹配的薪酬体系,充分调动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如杉板桥社区将积分制引入社区管理,对网格员日常工作进行分值量化,每月统计一次得分,每个分值对应一种奖品,每半年进行一次兑现。如果社区接到居民对于网格负责人的投诉,一经查实,该网格积分自动归零,并对网格负责人实施问责。

  (二)出门一把抓、回来再分家,等客上门变问需服务。一是整合队伍,提供专业服务。成华区将现有社区劳动保障站、流动人口管理站等机构统一整合到社区服务站,形成两委一站运行模式,并将社区两委成员、服务站人员、各类协管员、 社区大学生等整合使用,要求社区网格员对服务事项一专多能,对居民日常事务一口清。二是规范巡格,家门口问需服务。成华区统一编制《社区网格 化工作手册》,绘制网格信息处置流程,要求网格员每周走访网格不少于3次,每周定期上报采集信息,由负责人梳理汇总报社区服务站,再由社区服务站报社区网格化管理领导小组集体研究处理,实现了社区服务的随叫随到、民思我想、民困我帮。三是双岗互动,居民办事不出格。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实行AB岗运行模式。A岗为,即网格化责任区域,B岗为,即各专项业务工作。网格员每天巡格时负责A岗工作,居民的事能及时解决的就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带回家B岗专业人员处理,最终处理结果,都由网格员反馈给居民,实现居民办事不出格

  (三)实施七项工程,加强社区建设。一是畅通民意,实施网络问政工程。成华区通过门户网站、政务微博等形式搭建网络问政平台,及时收集、研判、反应社情民意。今年,根据网络意见和建议,对民生工程的调整优化达30%,实现了民意畅达、有效沟通。二是问需服务,实施小社区大服务工程。成立社区网格化服务联盟,及时征询社区居民意见和建议,对服务渠道和内容进行统筹协调,进一步拓宽服务渠道,增加服务内容。三是提升人居环境,实施社区院落(小区)自治工程。将网格化管理服务与老旧院落改造、文明院落打造同步推进,大力推广社区环境自治协会模式,实现了社区院落整治与居民自治有效结合。四是强化志愿服务,实施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工程。建立区社会组织联合会和孵化基地,大力引进培养社会组织,重点培育公益服务类社会组织,尽量将不该管的事交由市场、社会组织来承担。目前,全区共登记各类社会组织359家,备案类社会组织1339家。五是规范服务,实施社区标准化建设工程。成华区以民政部中国社区标识推广为契机,引入CIS(企业识别系统)理念,对社区标识标牌、服务设施及办公活动场地进行规范设计,实现社区形象和网格化服务内容的规范和统一,提升成华区社区的整体形象。六是增 强社区凝聚力,实施社区文化品牌工程。成华区全面推进一区一品牌、一居一特色文化品牌建设工程,采取政府指导、社团组织、文艺发动、居民参与的方 式,让社区唱起来、跳起来,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幸福指数。如猛追湾街道与社团组织合作, 3个月吸引了2.6万居民参与社区文化达人推选活动。七是激发网格活力,实施社工人才工程。完善长效培训机制,加快社工专业化步伐,与市和谐社区发展促进会等社团组织携手,开展社区继续教育活动,对社区工作者进行网格化专题轮训,力争80%的社区至少配备1名社工师。

  (四)构建三大服务体系,创新社区管理。一是构建社区治理体系,提高民众满意度。成华区按照社区自治细胞化、事务民主化、院落自治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社会化、社区干部教育全域化的要求,构建大社区的工作格局。目前,全区97个社区均建立居民议事会制度,制定民主监事会管理办法、议事规则、公共服务项目群众评价办法等。每个社区还设立了社区民意代表、民情受理室、社情民意受理 箱。部分社区还建立了社区事务新闻发言人居民代表联系户等制度,有效密切了干群关系。二是建立社区全域服务体系,让服务精细全域化。组建社区服 务联盟,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方法、途径和范围,提升社区网格化的服务能力。如为做好新客站片区2万多外迁到龙泉驿区过渡居住的居民服务,成华区民政局、保和街道、龙泉驿区十陵街道等单位多方合作,在两个不同行政区的20多个社区实施扁平一体化管理,通过小网格实施大服务、组团服务,实现服务动态化、人性化。三是构建-街道-社区-院 落四级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区政务中心通过服务内容和方式的拓展,集办事服务、政民互动和信息资讯服务于一体;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承上启下,强化综合服务、管理、社区服务指导;社区服务站则直接面对群众,主要开展医保社保、民政救助、养老助残、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开设市民讲堂、艺术画廊,开展 少年之家、心理咨询等特色服务,打造社区会所老人家空间“430”学校等各种服务平台;院落则在社区的指导下,为群众提供形式多样、零距离的社区服务。

 

    信息来源:中央机构编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