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直接面对基层群众,涉及的矛盾和问题更复杂尖锐,休宁县紧扣这一特点,将“认真”二字贯穿于教育实践活动全过程。
一是围绕思想认识认真学习,力求“真学真懂”。一是明白“为什么学”。当前世情、国情、党情、民情和县情正发生深刻变化,一些单位和个人存在着本领恐慌、能力缺陷以及“已经搞过多次活动,基层已没多少问题”的思想误区,需要通过学习“明目醒脑”,提高解决“四风”问题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对作风之弊、行为之垢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二是清楚“学什么”。着重抓好经典必读书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中央和省市委重要政策文件和重大决策部署等的学习。加强经济、政治等知识学习,不断提高知识化、专业化水平。三是懂得“怎么学”。既注重抓好专题学习和讨论,又注重提升党员干部的认识深度、理想信念的坚定程度和整改落实力度;既向书本学,更向实践和人民群众学;既将学习贯穿于活动始终,又将之作为一门看家本领、一种生活态度和终身习惯,勤学不辍。
二是围绕理想信念认真“补钙”,力求“真信真求”。一是牢树正确“三观”。直面改革“深水区”、发展“硬骨头”和多元化社会思潮,深入思考“入党为什么、当官做什么、身后留什么”,强化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信念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而奋斗的追求,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社会主义道德的示范者、诚信风尚的引领者、公平正义的维护者。二是把准努力方向。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坚定理想信念,按照中央和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把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三是严守组织纪律。坚持“四个服从”,严格遵守民主集中制、党内组织生活制度和请示报告制度等。针对纪律松弛的“七种现象”,高举“牧羊鞭”,勇当“黑包公”,把严明组织纪律落到实处,真正使纪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
三是围绕人民群众认真服务,力求“真心真情”。围绕“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的问题:一是以民为亲。既注重增加投入,大力发展民生事业;更注重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经常走进群众家中,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唠唠家常、说说心里话,暖人暖心、贴己贴心、真心诚心,以心换心,近心贴心。二是为民服务。坚持“做官先做人,万事民为先”,关心群众冷暖,关注革命老区和边远山区群众疾苦,扎实做好美好乡村建设、扶贫开发、地质灾害点治理、“七保”和民生工程建设等工作,以干部的辛苦指数提高群众的幸福指数。三是请民评判。深刻认识到“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坚持群众标准、以民为师,请上来、走下去、面对面、背靠背,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切实找准党员干部能力上的短处、作风上的痛处和工作上的弱处。
四是围绕反对“四风”认真修身,力求“真警真律”。针对中央和省市委指出的各种“四风”问题,认真“照镜”、“洗澡”:一是防微杜渐。坚持“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不仅始终在大是大非上保持清醒,还要在一些习惯成自然的小事小节上严以律己,时时反思、常常检讨,力求一尘不染、两袖清风。二是求真务实。按照好干部“20字”标准,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和“为官避事平生耻”的担当精神,坚持深认识、高标准、实举措、讲韧劲、重成效,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三是廉洁自律。切实做到用权克己奉公,用钱规范节俭,用人公道正派,不碰党纪国法“高压线”,守住道德操守“底线”,存敬畏之心,行公义之事,树清风正气,立人格威信。
五是围绕问题导向认真整改,力求“真查真改”。一是坚持久久为功,边查边改。深刻认清作风问题的复杂性、顽固性、变异性和传染性,防止“无用论”和“速胜论”,以整风的精神将查摆问题贯穿始终,边学边查边改,切实做到作风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永远在路上。二是深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实查实改。高度重视开好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坚持“班长”带头,带动班子成员打消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批评领导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等顾虑,触及灵魂解剖自己,推心置腹批评同志,真正红红脸、出出汗。三是不断完善制度规范,彻查彻改。既立言立行、立查立改,抓好即期问题的整改;又注重长远、抓源治本,完善作风建设的长效机制;还要强化制度的执行意识,做到“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以作风建设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实现作风建设的长效、长期和常态化。(休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