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官场对领导称谓讲究:叫大不叫小

访问次数: 1809                        发布时间:2014-05-21

[字体: ]

本月14日,广东省纪委的一则关于严明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之间称呼纪律的通知,引起广泛关注。在这则通知中,广东省纪委提出:部分党员干部把同事、同志间的称呼庸俗化,称领导为老板”“老大、称下属为哥们”“兄弟等等,破坏党内民主,损害公仆形象。

  领导干部禁称老板老大,广东并不是先行者。早在2003年,上海、甘肃等地也曾下发类似禁令。但老板老大等称谓仍流行于官场。

  下级为何习惯称上级老板”“老大同志称谓的淡出,透视出哪些官场变化?

  同志称谓渐去渐远

  如今同志称谓多出现在领导干部的任免交接大会、领导干部的任免通知中

  曾在机关工作过的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表示,回顾中共党史,战争年代和新中国成立初期,标准、正确的政治称呼就是同志。毛泽东早在1959年就要求互称同志。19651214,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党内同志之间的称呼问题的通知》,要求今后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互称同志

  据其回忆,文革时期,称同志是民间最保险的做法。文革结束后,党中央明确要求互称同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中,就提出党内一律互称同志,不要叫官衔

  2011年武汉市收藏品市场曾举办庆祝建党90周年收藏特展,展出了武汉冶金设备制造厂职工于19844月写给邓小平的信件。在信中,这名职工 称呼邓小平为小平同志小平同志:我这样的称呼,若有不妥之处,请给予责备。邓小平在这一称谓上画了个圈,批示头一次看到这样的称呼,我很喜 欢,酌重处理!

  互称同志、不叫官衔,是一种党内关系对等性的体现,所以文革结束后党中央立即规范领导干部称谓,许耀桐说,但这一轮清风并未持续多久。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沿海地区开始称呼领导干部老板老大等称呼,并蔓延全国。

  北京市一机关单位工作的处级干部张伟(化名)说,他于1994年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时,同志称谓已经淡出官场,同事之间没人这么叫。更没人会叫上级同志

  张伟说,如今同志称谓多出现在正式的官方会议、官方文件中,例如领导干部的任免交接大会、领导干部的任免通知。

  广州日报20071129曾发表《称呼的学问》一文也称,在我们单位往往在很特殊的情况下才称某某为同志。比如,在处分人的时候要称同志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某位领导干部被调查,那么在相关正式的官方会议、官方文件中,就不再称为同志。如2012315,薄熙来被免去重庆市委书记职务,这时,薄熙来还被称为同志4月,薄熙来被调查后,也不再称其同志

  姓名+职务称呼最标准

  应称副职为正职,特殊姓氏称呼要避免歧义,还要区分领导职务和行政级别

  不叫同志,那么如今如何称呼领导干部?多名基层干部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领导称谓是门学问,已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规矩

  张伟说,在北京称呼上级老板老大的并不多,一般下级叫上级都是姓+职务简称,比如厅长、局长,一般叫×厅、×局;院长、检察长,一般叫×院、×

  政府部门的领导班子都是一正几副,张伟说,正式会议上会明确界定正副职,比如刚才某某副局长的讲话,如何如何,最后请某某局长总结等等。但下 级对上级,不会界定正副职,没有人会叫x副局长,副职领导大多也是姓+职务简称。如果领导能接受,也有叫姓+副的,比如李副、张副。如果副局长和局长一 个姓,副局长就叫名字+职务。如都姓李,副局长名字叫晓明,即称呼李晓明为晓明局长,而不叫李局长。

  张伟说,正式会议也经常采用名字+职务的称谓,这种名字+职务的叫法更亲切

  如果领导是特殊姓氏,如傅、付、符或戴、贾,则也多采用名字+职务的做法,不论正副职,都不可直接叫傅局。这样叫正职领导,降低了正职领导级别;叫副职领导,显得别有用心。至于姓贾,更不可能叫姓+职务,要么直接叫职务,要么就叫名字+职务。

  天津师范大学教授谭汝为曾发文总结官场中的姓氏谐音难题:“‘范局史科,最好不要简称,改用全称;对于姓席、辜、祖、舒、岳的副职领导,最好不简称,否则就会导致祖副(祖父)、岳副(岳父)等。

  东北一地级市的副处级干部王涛也表示,名字+职务姓名+职务的叫法,最普遍也最标准,肯定不会出错,更不会让领导反感。

  而巡视员、调研员、主任科员等非领导职务,则称呼其对应的行政级别,巡视员对应的级别是厅局级,调研员对应的级别是处级,所以要叫×局、×处,如果 直接叫巡视员、调研员,有的领导特别是从领导职务转为非领导职务的,就会不高兴。当然也有人不在乎,我们单位的几个调研员,我们就叫王调、张调

  他说,官场称谓另一注意事项就是叫大不叫小县市的委办局,虽然行政级别只是科级,最好叫局长

  张伟说,一些政府部门的称呼和行政级别容易导致误读,这时对领导干部的称呼更应注意,比如正部级单位,除了某某部部长,还有某某办主任、某某委主任、某某局局长。这些单位的主任、局长都是部级领导,如果叫主任、局长,就把领导叫低了,所以也叫部长

  官员称谓规范争论持久

  有人认为称呼职务是明确领导权责;有人认为称呼同志有利于党内民主化

  在本月广东发布的官场称谓禁令之前,规范官场称谓的争论早在2003年就已经开始。

  2003年全国两会上,一些全国人大代表提出,称领导干部为老板的现象在一些党政机关已司空见惯。随后,甘肃、上海等地都曾下发通知,要求对担任党内职务的所有人员一律称同志,不称职务

  但称呼领导干部老板老大的风气并非就此刹车。去年10月,《人民日报》发表评论不知从何时起,裹挟着浓厚封建陋习的老板总管大哥等庸俗化的称呼,在某些部门或单位已渗透到党内。

  张伟和王涛都认为,称呼领导干部老板老大固然不合适,但也没必要强行要求互称同志

  王涛认为,称呼职务并不代表着要突出领导的特殊身份,而是明确领导的权责。比如第一次到某个单位办事,听到谁叫局长、处长,就知道该找谁。反之,一律称同志,有点混乱。

  但许耀桐认为,为了避免助长官本位,特别是当前整治四风的大背景下,仍有必要要求领导干部互称同志

许耀桐说,之所以历经多年,老板老大兄弟江湖称谓屡禁不止,就源于个别领导干部觉得这样的称呼满足了其对财富、权力的心理需求。强调互称同志,有利于党内生活的民主化。(记者王姝)

 

  信息来源: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