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县强力实施“全国文化大县”战略,传承历史文化、突出亮点建设、高筑阵地舞台,壮大文化产业,城乡群众文化亮点纷呈。今年该县继被列入全省首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示范县后,在国家新的考核目标体系下,通过严格考评再获“全国文化先进县”殊荣。
该县把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作为重要基础工作来抓,目前,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网络已基本建成。全县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28个,农家书屋259家,乡村电子阅览室30多个。该县创新非遗传承新思路,积极推行非遗传授进学校、入课堂,依托国家重点职业高中安徽省行知中学,成立非遗职业教育集团,将职业学校、文化企业和非遗传人融合一体,建立非遗教育实训基地,开设非遗教学达10余个门类。该县以项目建设为动力,以市场建设为平台,加快文化产业发展。2014年全县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29个,总投资44.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
2014年,该县徽文化对外交流产生重大影响。在“徽文化进京”活动中,首选中央美术学院举行“歙县徽派技艺展”,7大类别的200余件工艺精品和16位徽文化艺术大师现场表演技艺绝活,吸引了近万名行业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人士。在群众文化对外交流中,该县《雄村·美丽的村庄》在第二届全国农村春节联欢会上荣获“全国十佳村歌”殊荣。姜紫娟演唱的歌曲《山水新安如画美》在2014年第四届全国大型音乐展演中荣获演唱、作词、作曲三个金奖。
在文物保护和利用上,该县对空间形态类的24个古村落和12个单体形态类1027个单体古建筑进行全面摸底核查,按等级建立古建筑数据库,定期体检修缮。同时按照古村落、古民居的历史文化价值、特点、功能和品位,因地制宜将古村落打造为文化体验型、乡村旅游型、摄影采风型等“六型”古村落,将单体古民居开辟为农民文艺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等,激活了古村落、古民居文化价值内涵。
2014年,该县投资14420万元,实施徽州古城建设、许村镇整治、渔梁村提升工程等6个重点项目进行修缮。完成4个空间形态和12个单体形态类291个单体古建筑的保护利用。 (歙县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