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深化医疗改革试点 药品、高值耗材有望降价
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药品、耗材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重控制在40%以下;建立分级诊疗激励约束机制;普通门诊诊察费提升至10元。日前,我省印发《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据介绍,此次深化医改的综合试点,国家医改领导小组确定了安徽、江苏、福建、青海4个省份,这标志着安徽省在全国率先启动省级深化医改综合试点。
[公立医院]
医院工资与服务挂钩
“以药养医”的现象将有改变。方案要求,今年4月1日起,我省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下放定价权,市、县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到市级管理。合理降低药品、高值医用耗材、部分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
医疗机构还将提高诊疗、手术、护理、床位和中医服务等项目价格,拉开不同等级医院医疗服务差价,建立充分体现医疗技术服务价值的价格动态调整机 制,保障群众就医负担不增加。医院工资总额与服务质量、数量挂钩,与医疗服务收入(不含药品、耗材收入和大型设备检查收入)占医院总收入的比重挂钩,与控 制基本医保费用增长挂钩,与控制医院资产负债率挂钩,医院人均收入水平在现有基础上有较大幅度提高,力争到2017年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达到 40%。
[分级诊疗]
县域就诊率今年达90%
“大医院患者扎堆,小医院冷冷清清”的情况将有改善,将引导更多患者到基层医院、县级医院看病,缓解“看病难”。我省将综合运用价格、医保支 付、绩效考核等激励约束措施,并辅以必要的行政规范,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机制,力争到2017年基本形成分级诊疗制 度。
省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制定常见病种入院、出院标准、转诊办法和医保支付办法,拉开不同层级医疗机构医保住院起付线与报销比例。”比如 同样是一个阑尾炎手术,在二级医院就比三甲医院报销的比例高。还将优先诊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转诊的患者,提高报销比例,未经基层首诊直接到二级以上医院就诊的非急诊患者,降低报销比例。一般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在县域内基本解决,今年县域内就诊率提高到90%左右。
[医疗资源]
将建立市、县域医联体
市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名医”的诊断治疗。医改方案中,我省还将设立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如城市以三级医院为龙头,与二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城市医联体,省属公立医院根据省医疗机构设置规划牵头组建城市医联体,重点支持皖北地区。
在县域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与乡镇卫生院建立县域医联体,按照县管乡用、适时轮换的原则,鼓励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副主
方案从公立医院改革、分级诊疗制度、医疗资源配置、药品采购、人才队伍培养等41个方面做了具体要求。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医保管理制度等重点领域大力推进省级各项改革举措。
[医疗投资]
放开社会资本办医市场
我省医疗领域的投资将“多元化”,进一步放开社会资本办医市场。在医疗卫生资源规划中为社会资本办医留出足够空间,优先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力争到2020年社会办医床位数占全省比例超过25%。社会办医不再是“没人疼”,政府将对非营利性民营医疗机构进行综合绩效考评,并根据考 评结果给予奖补。还将鼓励社会力量与公立医院共同举办新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参与公立医院改制重组,支持发展专业性医疗管理集团。
优秀的医生,会造福更多基层患者。我省全面推行医师多点执业,完
[医保改革]
将建统一城乡医保制度
到门诊看小病、常见病也将享受统筹基金报销了。方案中规定,改革医保支付方式,建立居民医保门急诊统筹报销制度,实行门急诊就诊报销。完善医保付费总额控制,推进以按病种付费为主的支付方式改革,到2017年公立医院50%以上的住院患者实现按病种付费。
在现有统筹层次基础上,逐步推进城镇居民医保与新农合整合,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整合大病保障与大病保险,做好基本医保与大病 保险的衔接。完善城乡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积极发展商业医疗(健康)险,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覆盖全民、功能有别、形式多样的医疗保障体系。“以后 将逐步提高居民基本医保筹资水平,逐步增加政府投入,适当提高个人缴费水平。”省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解释,对于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丧失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低收入家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和未成年人等所需个人缴费部分,由政府给予补贴。
[基层医改]
扶持卫生院创二级医院
基层医院也将有好资源,基层患者也能享受到好服务。改革方案提出,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建设、设备购置及更新、周转房建设经费等,由县级政府负责,也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民营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为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要求,有序调整乡镇卫生院布局,促进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向中心卫生院集中,扶持实力较强的中心卫生院创建二级综合医院,力 争到2017年全省1/3的中心卫生院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水平。推动中心卫生院检验、影像、心电、脑电、病理等信息与县级及以上医院诊断中心互联互通、技术共享。
我省将为基层医疗培养人才,面向村卫生室免费定向培养三年制中高职医学生,支持更多在岗乡村医生进入中高等医学院校接受学历教育,建立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制度。
相关信息:
安徽省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专家门诊费涨至50元
我省着手理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
省属医院手术治疗费最多涨50%
门诊诊察费普涨,知名专家门诊由20元涨至50元,CT检查价格下调10%,手术费也普遍看涨。根据《安徽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我省多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理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的实施意见”,
分析
患者看病变便宜还是变贵?尚待运行后采集数据比较
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务处唐智国处长认为,价格调整后,患者看病时,药品的费用降低了,大型检查的费用减少了,而手术费、护理费、治疗费等费用 增加了,总费用中的结构占比将发生变化,而对患者来说,看病花的钱是更多了、减少了还是持平,目前尚无法确定,只能等运行一段时间后,采集数据进行对比才能知道。
诊察费提高效果如何改善?改变“等几小时看几分钟”
“等几个小时,看几分钟”,很多患者觉得医生给自己诊断的时间太少了,而这种情况将得到改善。
价格涨上去,服务也要跟上去,以知名专家门诊为例,专家需向患者提供挂号,初建病历(电子或纸质病历),核实就诊者信息,就诊病历传送,病案管 理等服务。并询问病情,听取患者主诉,病史采集,向患者或家属告知,进行一般物理检查,书写病历,开具检查单,根据病情提供治疗方案(治疗单、处方)等病 情诊治和健康指导。每半日诊察不超过20人次。
此外,改革也为提升医生看病的质量水平、服务态度提供了基础,随着取消了以药补医,降低了大型检查的费用,每个医生看病的质量、服务态度直接关系到自己手术费、治疗费的收入。
为什么提高手术费等?体现医生技术价值
上世纪80年代,备受诟病的就是“研究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知识、技术的价值得不到认可和体现。现在医生的正当、合法、阳光收入不能体现出其硕士或博士的教育水平、技术能力,许多诊疗、手术费用的定价脱离了其应该有的价值。
此次改革,通过提高手术费、治疗费、护理费和中医医疗服务价格,逐步体现医生这个高风险行业的知识、技术价值,在严厉打击灰色、非法收入的同时提高合法收入。
取消药品加成有什么好处?以药补医有望改善
医院的挂号费、诊疗费、手术费等多种费用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二十年都没有变化,而其他行业的各种商品、服务价格已经上涨了许多倍。与此同时,公立医院所销售的药品在采购价的基础上一律加成15%,形成了医院以药补医的情况。但实际上,卫生主管部门要求三甲医院的药品比重一直控制在45%左 右。
价格调整是否“一刀切”?下放价格管理权限
市、县属公立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价格下放到市级管理。市属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由市物价部门会同市卫生、人社部门按照省里指导意见组织实施。具 体价格由市级价格部门会同卫生、人社等部门制定,但不得高于省级公立医院同类价格水平。为不增加患者负担,调整后的医疗服务价格按规定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信息来源:安徽商报